首页-成语大全
您的足迹:

成语大全搜索

yǐn

huì

zhé

隐晦曲折

隐晦曲折意思

  • 解释:

    意思含糊晦涩;转弯抹角。常指说话或写文章用隐隐约约、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思想。隐晦:不明显;曲折:转弯抹角。

  • 出处:

    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:“我们可以大声疾呼,而不要隐晦曲折,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。”

  • 语法:

    隐晦曲折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

  • 示例:

    我们可以大声疾呼,而不要隐晦曲折,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。(毛泽东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》)

  • 反义词:

    开门见山深入浅出

隐晦曲折成语造句

  • 1、杂文的言语有的隐晦曲折,言近旨远;有的明白晓畅,酣畅淋漓。
  • 2、文章写得这么隐晦曲折,岂不是存心不让人看。
  • 3、鲁迅后期杂文,除与早期杂文所共有的高度的典型性,严密的逻辑性,生动的形象性,深刻的讽刺性,不同流俗的趣味性和语言的高度精练、准确、幽默以外,主要是部分杂文因“钻网”斗争的需要而写得隐晦曲折
  • 4、这位夫人可能会认为是一种隐晦曲折的中伤。
  • 5、他的这番话隐晦曲折,令人难以理解。
  • [查看详情]

成语隐晦曲折单字解释

  • 读音:yǐnyìn

    隐yǐnyìn

    [yǐn]
    1.藏匿,不显露:~藏。~匿。~居。~士。~讳。

    2.伤痛:~恻。

    3.怜悯:恻~之心。

    [yìn]
    倚,靠:~几而卧(靠着几案睡眠)。


  • 读音:huì

    晦huì

    1.农历每月的末一天:~朔。

    2.昏暗;不明显:~涩。~暝。隐~。

    3.夜晚:风雨如~。

    4.隐藏:~迹。韬~。


  • 读音:qūqǔ

    曲qūqǔ

    [qǔ]
    1.一种韵文形式,出现于南宋和金代,盛行于元代,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,句法较词更为灵活,多用口语,用韵也更接近口语。一支曲可以单唱,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,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。

    2.(~儿)歌曲:~调。戏~。小~儿。高歌一~。

    3.歌谱: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是聂耳作的~。

    [qū]
    1.弯曲(跟“直”相对):~线。~尺。弯腰~背。山回水~。~径通幽。

    2.使弯曲:~肱而枕(肱:胳膊)。~突徙薪。

    3.弯曲的地方:河~。

    4.不公正;无理:是非~直。

    5.姓。

    6.用曲霉和它的培养基(多为麦子、麸皮、大豆的混合物)制成的块状物,用来酿酒或制酱。


  • 读音:zhēzhéshé

    折zhēzhéshé

    [shé]
    1.断(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):树枝~了。桌子腿撞~了。

    2.亏损:~本儿。~耗。

    3.姓。

    [zhé]
    1.断;弄断:骨~。把树枝~断了。

    2.损失:损兵~将。

    3.弯;弯曲:曲~。百~不挠。

    4.回转;转变方向:转~。刚走出大门又~了回来。

    5.折服:心~。

    6.折合;抵换:~价。~账。~变。

    7.买卖货物时,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,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,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,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:对~。打九~。

    8.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,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。

    9.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,形状有“乛乚꒒乙”等。

    10.姓。

    11.折叠:~扇。~尺。她把信~好,装在信封里。

    12.折子:奏~。存~儿。

    [zhē]
    1.翻转:~跟头。

    2.倒(dào)过来倒过去:水太热,用两个碗~一~就凉了。


与隐晦曲折相关的歇后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