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成语大全
您的足迹:

成语大全搜索

xiān

jiàn

zhī

míng

先见之明

先见之明意思

  • 解释:

    先见:预见;明:指能力。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。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。

  • 出处:

    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杨彪传》:“后子修为曹操所杀,操见彪问曰:‘公何瘦之甚?’对曰:‘愧无日磾先见之明,犹怀老牛舐犊之爱。’”

  • 语法:

    先见之明偏正式;作宾语;含褒

  • 示例:

    他觉得胆小的杜竹斋有时候实在颇具先见之明,因而也省了多少烦恼。(茅盾《子夜》十七)

  • 近义词:

    料事如神蓍蔡蓍龟眼光预见远见远虑远识早知料敌如神未卜先知

先见之明成语造句

  • 1、难怪批复的风格恍若老公爵重生一般,很显然,那位睿智的老人早有先见之明,从很久以前起就已经让凡在代替他做这些文牍工作,借此来积累经验了。
  • 2、有先见之明,是一种智慧。有自知之明,是一种成熟。有知人之明,是一种素养!
  • 3、在那次重大交通事故之前,我们没有意识到加强交通安全的迫切性,这种先见之明使我们开始重视交通规则的遵守和安全意识的培养。
  • 4、父母的先见之明让他们早早为孩子规划了教育,从小就培养了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。
  • 5、经过他多年的努力,他已经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,这种先见之明使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  • [查看详情]

成语先见之明单字解释

  • 读音:xiān

    先xiān

    1.时间或次序在前的(跟“后”相对):~进。~例。事~。领~。争~恐后。有言在~。

    2.表示某一行为或事件发生在前:他比我~到。我~说几句。

    3.暂时:这件事情~放一放,以后再考虑。

    4.祖先;上代:~人。

    5.尊称死去的人:~父。~烈。~哲。

    6.先前:小王的技术比~强多了。你~怎么不告诉我?

    7.姓。


  • 读音:jiànxiàn

    见jiànxiàn

    [jiàn]
    1.看到:看~。罕~。~微知著。~义勇为。~异思迁。

    2.接触,遇到:怕~风。~习。

    3.看得出,显得出:~效。相形~绌。

    4.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:~上。~下。

    5.会晤:会~。接~。

    6.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:~解。~地(见解)。~仁~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

    7.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:~外。~教。~谅(原谅我)。~笑(被讥笑)。

    8.姓。

    [xiàn]
    1.古同“现”,出现,显露。

    2.古同“现”,现存。


  • 读音:zhī

    之zhī

    1.往:由京~沪。君将何~?

    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~不得。取~不尽。操~过急。言~成理。取而代~。有过~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~。

    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~。不觉手之舞~,足之蹈~。

    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~二虫。~子于钓。

    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~心。钟鼓~声。以子~矛,攻子~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~家。无价~宝。缓兵~计。千里~外。意料~中。十分~九。

    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~大。战斗~激烈。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~就下,极为自然。


  • 读音:míng

    明míng

    1.明亮(跟“暗”相对):~月。天~。灯火通~。

    2.明白;清楚:问~。讲~。分~。去向不~。

    3.公开;显露在外;不隐蔽(跟“暗”相对):~说。~令。~沟。~枪易躲,暗箭难防。

    4.眼力好;眼光正确;对事物现象看得清:聪~。英~。精~强干。耳聪目~。眼~手快。

    5.光明:弃暗投~。~人不做暗事。

    6.视觉:双目失~。

    7.懂得;了解:深~大义。不~利害。

    8.表明;显示:开宗~义。赋诗~志。

    9.明明:你~知道他不会,干吗还要为难他呀?

    10.次于今年、今天的:~天。~晨。~年。~春。

    11.朝代,公元1368—1644,朱元璋所建。先定都南京,永乐年间迁都北京。

    12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