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序表里如一成语接龙可以接一一行行、一丁不识、一丁点儿、一丁至微、一丈五尺、一不作,二不休、一不做,二不休、一不压众,百不随一、一不扭众、一不拗众、一世两清、一世之利、一世之雄、一世师表、一世龙门、一丘一壑、一丘之壑、一丘之貉、一东一西、一丝一毫、一丝不乱、一丝不挂、一丝不紊、一丝不线,单木不林、一丝不苟、一丝不走、一丝两气、一丝半粟、一丝半缕、一丝没两气、一个半个、一个巴掌拍不响、一个心眼、一个稿子、一个萝卜一个坑、一中同长、一串骊珠、一丸五色、一丸可封、一丸泥封函谷关、一举一动、一举万里、一举三反、一举两便、一举两全、一举两利、一举两失、一举两得、一举千里、一举成名、点击上面链接进行表里如一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,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
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
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实要着实。”宋 朱熹集注:“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”
表里如一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
我言行一致,表里如一。(郭沫若《屈原》第四幕)
表biǎo
1.外面;外表:~面。地~。由~及里。
2.中表(亲戚):~哥。~叔。姨~。姑~。
3.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;表示:~达。~态。~决心。深~同情。按下不~(说)。
4.俗称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:吃服(fù)药~一~,出身汗,病就好了。
5.榜样;模范:~率。为人师~。
6.古代文体奏章的一种,用于较重大的事件:诸葛亮《出师~》。
7.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:《史记》十~。统计~。一张~。
8.古代测日影的标杆。见〖圭表〗。
9.测量某种量(liàng)的器具:温度~。电~。水~。煤气~。
10.姓。
里lǐ
[lǐ]
1.(~儿)衣服、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;纺织品的反面:被~儿。衣服~儿。这面是~儿,那面是面儿。
2.方位词。里边(跟“外”相对):~屋。~圈。往~走。
3.街坊:邻~。~弄。
4.家乡:故~。乡~。
5.古代五家为邻,五邻为里。
6.姓。
7.长度单位,1市里等于150丈,合500米。
[li]
1.里面;内部(跟“外”相对):手~。箱子~。话~有话。
2.附在“这、那、哪”等字后边表示地点:这~。那~。头~。
如rú
1.适合;依照:~意。~愿。~期。~数。
2.如同:爱厂~家。十年~一日。~临大敌。
3.及;比得上(只用于否定式,比较得失或高下):我不~他。百闻不~一见。与其那样,不~这样。
4.用于比较,表示超过:光景一年强~一年。
5.表示举例:唐朝有很多大诗人,~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。
6.到;往:~厕。
7.姓。
8.如果:~不及早准备,恐临时措手不及。
9.古汉语形容词后缀,表示状态:空空~也。侃侃~也。
一yī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~家人。你们~路走。这不是~码事。
3.表示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
4.表示整个;全:~冬。~生。~路平安。~屋子人。~身的汗。
5.表示专一:~心~意。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。笑~笑。让我闻~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~声。看~眼。让我们商量~下。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~跳跳了过去。~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~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~请就来。~说就明白了。
9.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