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序苦不可言成语接龙可以接言三语四、言不二价、言不入耳、言不及义、言不及私、言不及行、言不尽意、言不愿行、言不由中、言不由衷、言不诡随、言不谙典、言不践行、言不达意、言不逮意、言不逾阈、言不顾行、言不顾行,行不顾言、言与心违、言中事隐、言中无物、言为心声、言之不尽、言之不文,行之不远、言之不渝、言之不预、言之凿凿、言之成理、言之无文,行之不远、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、言之无物、言之无罪,闻之足戒、言之有序、言之有据、言之有故、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礼、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、言之谆谆,听之藐藐、言之过甚、言事若神、言人人同、言人人殊、言人所不言、言从字顺、言从计听、言从计纳、言从计行、言以足志、点击上面链接进行苦不可言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,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
指痛苦得无非用言语来形容
宋 李昌龄《乐善录 刘贡父》:“晚年得恶疾,须眉堕落,鼻梁断坏,苦不可言。”
苦不可言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
不料一时大旱起来,饥荒疫病,一齐发作,百姓苦不可言。★清·古吴墨浪子《西湖佳话·六桥才迹》
苦kǔ
1.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(跟“甘、甜”相对):~胆。这药~极了。
2.难受;痛苦:~笑。艰~。愁眉~脸。~日子过去了。~尽甘来。
3.使痛苦;使难受: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,可~了他了。
4.苦于:~旱。~夏。
5.有耐心地;尽力地:~劝。~干。~思。勤学~练。
6.除去得太多;损耗太过:指甲剪得太~了。这双鞋穿得太~了,不能修理了。
7.姓。
不bùfǒu
[bù]
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~去。~能。~多。~经济。~一定。~很好。
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~法。~规则。
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~,他不知道。
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~?
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~动。做~好。装~下。看~出。
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~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~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
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~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
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~会”、“~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
[fǒu]
相当于“否”
可kè
[kě]
1.许可:认~。
2.能够:牢不~破。
3.值得:~爱。
4.连词。却;可是。表示转折:他年纪不大,力气~不小。
5.副词。1.表示强调: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~大啦!2.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:你~知道?。都说这办法好,~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?
6.适合:~人意。~口。~心。
7.文言副词。大约:年~二十。
[kè]
〔可汗〕简称汗。古代鲜卑、突厥(jué)、回纥(hé)、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。汗(hán)。
言yán
1.话:~语。语~。格~。诺~。发~。有~在先。~外之意。
2.说:~之有理。畅所欲~。知无不~,~无不尽。
3.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~诗。万~书。全书近二十万~。
4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