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、体制、派别或力量等。
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一:“率皆攻排诋呵,自树一帜,殊可笑也。”
自树一帜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
〖示例〗其于诗也,虽以余事及之,然亦欲求于古人之外,自树一帜。 ★清 黄遵楷《〈人境庐诗草〉跋》
自zì
1.自己:~动。~卫。~爱。~力更生。~言~语。~告奋勇。~顾不暇。不~量力。
2.自然;当然:~不待言。公道~在人心。两人久别重逢,~有许多话说。
3.姓。
4.从;由:~小。~此。~古。~远而近。~北京出发。选~《人民日报》。来~各国的朋友。
树shù
1.木本植物的通称:柳~。一棵~。
2.种植;栽培:十年~木,百年~人。
3.树立;建立:建~。独~一帜。~雄心,立壮志。
4.姓。
一yī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~家人。你们~路走。这不是~码事。
3.表示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
4.表示整个;全:~冬。~生。~路平安。~屋子人。~身的汗。
5.表示专一:~心~意。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。笑~笑。让我闻~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~声。看~眼。让我们商量~下。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~跳跳了过去。~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~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~请就来。~说就明白了。
9.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帜zhì
1.旗子:独树一~。
2.记号:标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