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序大吃一惊成语接龙可以接惊世絶俗、惊世绝俗、惊世震俗、惊世骇俗、惊世骇目、惊人之举、惊人之笔、惊叹不已、惊叹不止、惊喜交加、惊喜交集、惊喜欲狂、惊喜若狂、惊天动地、惊天地泣鬼神、惊师动众、惊师动衆、惊弓之鸟、惊弦之鸟、惊心丧魄、惊心动魂、惊心动魄、惊心吊胆、惊心吊魄、惊心夺目、惊心怵目、惊心悲魄、惊心悼胆、惊心惨目、惊心掉胆、惊心眩目、惊心破胆、惊心裂胆、惊心褫魄、惊心骇目、惊心骇瞩、惊心骇神、惊恐万状、惊恐不安、惊恐之色、惊恐失措、惊恐失色、惊悸不安、惊惊怍怍、惊惶万状、惊惶不安、惊惶失措、惊惶失色、惊惶无措、惊愕失色、点击上面链接进行大吃一惊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,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
形容非常吃惊。
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28卷:“则一张那员外大吃一惊,回身便走,来到后边,望后倒了。”
大吃一惊偏正式;作谓语;形容
那个朋友和他再次见面,不禁大吃一惊。★巴金《等着盼着》
大惊失色惊诧万分
大dàdàitài
[dà]
1.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: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
2.指大小的对比: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
3.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:~局。~众。
4.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:不~高兴。
5.年长,排行第一:老~。
6.敬辞:~作。~名。~手笔。
7.时间更远:~前年。
8.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
9.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:~概。~凡。
[dài]
1.〔~夫〕医生(“夫”读轻声)。
2.〔~王〕戏曲、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(“王”读轻声)。
[tài]
1.古通“太”。
2.古通“泰”。
吃chī
1.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(包括吸、喝):~饭。~奶。~药。
2.依靠某种事物来生活:~老本。靠山~山,靠水~水。
3.吸收(液体):道林纸不~墨。
4.消灭(多用于军事、棋戏):~掉敌人一个团。拿车~他的炮。
5.承受;禁受:~得消。~不住。
6.受;挨:~亏。~惊。~批评。
7.耗费:~力。~劲。
8.被(多见于早期白话):~他耻笑。
9.见〖口吃〗。
一yī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~家人。你们~路走。这不是~码事。
3.表示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
4.表示整个;全:~冬。~生。~路平安。~屋子人。~身的汗。
5.表示专一:~心~意。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。笑~笑。让我闻~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~声。看~眼。让我们商量~下。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~跳跳了过去。~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~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~请就来。~说就明白了。
9.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惊jīng
1.害怕;精神受到刺激,感到不安:~慌。吃~。
2.惊动:打草~蛇。
3.骡、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:马~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