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序一山不藏二虎成语接龙可以接虎不食儿、虎体元斑、虎体原斑、虎体熊腰、虎体鹓斑、虎体鹓班、虎兕出柙、虎党狐侪、虎入羊群、虎冠之吏、虎卧龙跳、虎变不测、虎变龙蒸、虎口之厄、虎口余生、虎口夺食、虎口扳须、虎口拔牙、虎口拔须、虎口残生、虎口逃生、虎咽狼吞、虎咽狼餐、虎啸狼号、虎啸风生、虎啸风生,龙腾云起、虎啸风驰、虎啸龙吟、虎墨沉香、虎头上捉虱子、虎头燕颔、虎头燕额、虎头虎脑、虎头蛇尾、虎头鼠尾、虎威狐假、虎子狼孙、虎尾春冰、虎据龙蟠、虎掷龙拿、虎斑霞绮,林籁泉韵、虎斗龙争、虎步龙行、虎毒不食儿、虎父无犬子、虎牙桀立、虎狼之势、虎狼之国、虎狼之威、虎狼之心、点击上面链接进行一山不藏二虎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,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
比喻两人不能相容
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,这是他太狂妄。”
一山不藏二虎作定语、宾语;指不能
一yī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~家人。你们~路走。这不是~码事。
3.表示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
4.表示整个;全:~冬。~生。~路平安。~屋子人。~身的汗。
5.表示专一:~心~意。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。笑~笑。让我闻~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~声。看~眼。让我们商量~下。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~跳跳了过去。~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~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~请就来。~说就明白了。
9.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山shān
1.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:高~。~顶。
2.像山的东西:冰~。
3.蚕蔟:蚕上~了。
4.山墙:房~。
不bùfǒu
[bù]
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~去。~能。~多。~经济。~一定。~很好。
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~法。~规则。
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~,他不知道。
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~?
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~动。做~好。装~下。看~出。
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~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~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
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~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
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~会”、“~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
[fǒu]
相当于“否”
藏cángzàng
[cáng]
1.隐蔽:躲~。
2.收存:~书。
[zàng]
1.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:宝~。
2.佛教、道教经典的总称:道~。
3.西藏的简称:青~公路。
4.藏族。
5.古又同“脏(zàng)”。
二èr
1.数目。一加一的和。
2.序数:一穷~白。
3.两样:不~价。
虎hǔ
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
2.比喻勇猛威武:~将。~~有生气。
3.露出凶相:~起脸。
4.姓。
5.同“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