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序一丝不走成语接龙可以接走下坡路、走丸逆坂、走为上着、走为上策、走为上计、走乡随乡、走了和尚走不了庙、走伏无地、走南闯北、走及奔马、走后门、走回头路、走壁飞檐、走头无路、走头没路、走山泣石、走投无计、走投无路、走投没路、走斝传觞、走斝飞觞、走斝飞觥、走杀金刚坐杀佛、走漏天机、走漏风声、走火入魔、走着瞧、走石飞沙、走石飞砂、走笔成文、走笔成章、走笔疾书、走笔题诗、走肉行尸、走胡走越、走花溜冰、走花溜水、走蚓惊蛇、走街串巷、走身无路、走过场、走遍天涯、走马上任、走马之任、走马到任、走马换将、走马灯、走马看花、走马章台、走马观花、点击上面链接进行一丝不走下下个顺序成语接龙游戏,生僻字用同音字代替
丝:蚕丝,引申为微小。一点也不走样。形容十分精确,与原样完全相合。
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卷三:"原板初印,福气一丝不走,其非翻刻赝本,盖可知也。"
安老爷看了看,倒底确是“本客自制,货真价实,原板初印,一丝不走”的两个孩子。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九回
一yī
1.最小的正整数。见〖数字〗。
2.表示同一:咱们是~家人。你们~路走。这不是~码事。
3.表示另一:番茄~名西红柿。
4.表示整个;全:~冬。~生。~路平安。~屋子人。~身的汗。
5.表示专一:~心~意。
6.表示动作是一次,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,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。a)用在重叠的动词(多为单音)中间:歇~歇。笑~笑。让我闻~闻。b)用在动词之后,动量词之前:笑~声。看~眼。让我们商量~下。
7.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,表示先做某个动作(下文说明动作结果):~跳跳了过去。~脚把它踢开。他在旁边~站,再也不说什么。
8.与“就”配合,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:~请就来。~说就明白了。
9.一旦;一经:~失足成千古恨。
10.“一”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,如“十一、一一得一”,在去声字前念阳平,如“一半、一共”,在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字前念去声,如“一天、一年、一点”。本词典为简便起见,条目中的“一”字,都注阴平。
11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
丝sī
1.蚕吐的像线的东西,是绸缎的原料。
2.像丝的东西:粉~。尼龙~。
3.形容极小,细微:~毫。一~不苟。
4.市制长度、质量单位。10丝为1毫。
不bùfǒu
[bù]
1.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:~去。~能。~多。~经济。~一定。~很好。
2.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~法。~规则。
3.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(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):他知道吗?——~,他不知道。
4.用在句末表示疑问,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:他现在身体好~?
5.用在动补结构中间,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:拿~动。做~好。装~下。看~出。
6.“不”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(常在前边加“什么”):什么累~累的,有工作就得做。什么钱~钱的,你喜欢就拿去。
7.跟“就”搭用,表示选择:晚上他~是看书,就是写文章。
8.a)在去声字前面,“不”字读阳平声,如“~会”、“~是”。b)动词“有”的否定式是“没有”,不是“不有”。
[fǒu]
相当于“否”
走zǒu
1.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:行~。~路。孩子会~了。马不~了。
2.跑:奔~。
3.(车、船等)运行;移动;挪动:钟不~了。这条船一个钟头能~三十里。你这步棋~坏了。
4.趋向;呈现某种趋势:~红。~热。
5.离开;去:车刚~。我明天要~了。请你~一趟吧。把箱子抬~。
6.指人死(婉辞):她还这么年轻就~了。
7.(亲友之间)来往:~娘家。~亲戚。他们两家~得很近。
8.通过:咱们~这个门出去吧。
9.漏出;泄漏:~气。~风。说~了嘴。
10.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