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àn
线
duàn
断
fēng
风
zhēng
筝
xiàn duàn fēng zhēng
中性成语
偏正式成语
古代成语
綫斷風筝
Broken string kite
比喻如断线的风筝一样,消失得无影无踪
元·关汉卿《金线池》第三折:“掴着手分开云雨,腾的似线断风筝。”
线断风筝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不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2卷:“却似石沉沧海,线断风筝,不见回来。”
线xiàn
1.用丝、棉、麻、金属等制成的细长而可以任意曲折的东西:毛~。电~。一根~。一绺~。
2.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,有长,没有宽和厚。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。
3.细长像线的东西:~香。
4.交通路线:航~。运输~。京广~。沿~各站。
5.指思想上、政治上的路线:上纲上~。
6.边缘交界的地方:前~。火~。防~。海岸~。国境~。
7.比喻所接近的某种边际:生命~。死亡~。贫困~。
8.线索:眼~。
9.用于抽象事物,数词限用“一”,表示极少:一~光明。一~希望。一~生机。
10.姓。
断duàn
1.(长形的东西)分成两段或几段:砍~。割~。绳子~了。
2.断绝;隔绝:~水。~电。~奶。~了关系。音讯~了。
3.间断: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、做饭,从没有~过。
4.拦截:把对方的球~了下来。
5.戒除(烟酒):~烟。~酒。
6.姓。
7.判断;决定:~语。诊~。独~专行。这个案子~得公道。
8.绝对;一定(多用于否定式):~无此理。~不能信。
风fēng
[fēng]
1.空气流动的现象。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:~向。~速。~级。~险。~波(喻纠纷或乱子)。~雨如磐(a.指风雨不断,天色黑暗,给人以重压的感觉;b.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)。~花雪月(喻堆砌词藻,内容贫乏的的诗文)。
2.像风那样迅速、普遍的:~潮。~靡一时。~驰电掣。
3.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、习俗:~气。~习。~物(某地特有的景物)。~尚(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)。
4.消息,传闻:~传(chuán)(传闻)。闻~而动。
5.表现在外的景象、态度、举止:~景。~度。~格(a.气度,作风;b.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、艺术特色)。~骨(a.刚强的气概;b.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)。~致。~采(a.人美好的礼仪举止,亦作“丰采”;b.文采;c.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)。~骚(a.指举止轻佻,如“卖弄~~”,一般指妇女;b.中国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的并称)。
6.指民歌、歌谣:国~(《诗经》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)。采~。
7.中医学指某些疾病:~瘫。~湿。
8.姓。
[fěng]
古同“讽”,讽刺。
筝zhēng
拨弦乐器。木制长形,战国时秦地已有。历代弦制不一,有十三弦、十六弦等。现经改革,已发展为二十一或二十五弦,并有转调筝,表现力更为丰富。用于独奏、伴奏及合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