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一个人穿着很随意的词语(形容衣着随便的成语):一塌糊涂,不修边幅,不务正业,不拘小节,不衫不履,乱头粗服,乱首垢面,修饰边幅,华冠丽服,吃喝玩乐,囚首丧面,囚首垢面,娇声娇气,平民百姓,弊衣疏食,披头散发,有钱有势,杯盘狼藉,破破烂烂,穿红着绿,筚路蓝缕,红装素裹,胡子拉碴,花花公子,蓬头垢面,衣冠楚楚,衣冠赫奕,衣冠齐楚,衣衫褴褛,衣香鬓影,衮衣绣裳,邋邋遢遢,随随便便,鸿衣羽裳,黄冠草履,黄冠草服,黄冠野服,不脩边幅,解衣磐礴。
1、一塌糊涂 yī tā hú tú
释义:一塌糊涂 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。
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:“与其顾惜场面,硬充好汉,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,还不如一老一实,揭破真情,自寻生路。”
2、不修边幅 bù xiū biān fú
释义:不修边幅 修:修饰;边幅:本指布帛的边缘;借指人的仪表、衣着、生活作风。比喻不注意衣着、仪容的整饰。常指不拘小节;生活懒散。
出处: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序致》:“肆欲轻言,不修边幅。”
3、不务正业 bù wù zhèng yè
释义:不务正业 务:从事;正业:正当的职业;本职工作。不干正当的工作。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;去搞其他的事情。
出处: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:“这人不甚读书,终日闲游浪荡,一自父母亡后,分外不务正业。”
4、不拘小节 bù jū xiǎo jié
释义:不拘小节 不拘:不拘泥;不限制;小节:琐碎的生活小事。不拘泥于生活琐事。指人在生活小事上不大在乎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虞延传》:“(延)性敦朴,不拘小节,又无乡曲之誉。”
5、不衫不履 bù shān bù lǚ
释义:不衫不履 衫:上衣;履:鞋子。不着上衣;不穿鞋子;衣着不整齐。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。也比喻洒脱;疏放;毫无拘束之态。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、字画的风格。
出处:前蜀 杜光庭《虬髯客传》:“既而太宗至,不衫不履,裼裘而来,神气扬扬,貌与常异。”
6、乱头粗服 luàn tóu cū fú
释义:乱头粗服 头发蓬乱,衣着随便。形容不爱修饰。
出处:明 王彦泓《个人》诗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
7、乱首垢面 luàn shǒu gòu miàn
释义:乱首垢面 犹蓬头垢面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世文大将军凤病,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,不解衣带连月。”
8、修饰边幅 xiū shì biān fú
释义:修饰边幅 边幅:本指布帛的边缘,比喻人的仪表。修饰整个人的仪表。也比喻修饰表面,无关大局。
出处: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天下雄雌未定,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,与图成败,反修饰边幅,如偶人形。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?”
9、华冠丽服 huá guān lì fú
释义:华冠丽服 冠:帽子。形容衣着华丽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回:“又行了半日,忽见街北蹲着两全大石狮子,三间兽头大门,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,正门不开,只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。”
10、吃喝玩乐 chī hē wán lè
释义:吃喝玩乐 谓过恣意享乐的生活。
出处:魏巍《路标》:“却有人认为糊糊涂涂地吃喝玩乐,那才算没有虚掷自己的年华。”
11、囚首丧面 qiú shǒu sàng miàn
释义:囚首丧面 头不梳如囚犯,脸不洗如居丧。
出处:宋·苏洵《辨奸论》:“囚首丧面而谈诗书,此岂情也哉?”
12、囚首垢面 qiú shǒu gòu miàn
释义:囚首垢面 象监狱里的犯人,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。形容不注意清洁、修饰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上》:“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。”
13、娇声娇气 jiāo shēng jiāo qì
释义:娇声娇气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
出处:鲁迅《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》:“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,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。”
14、平民百姓 píng mín bǎi xìng
释义:平民百姓 指普通百姓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三卷:“假如桀是个平民百姓,还造得许多恶业否?”
15、弊衣疏食 bì yī shū shí
释义:弊衣疏食 破旧的衣着,粗粝的饭食。指生活清苦。
出处:《周书 柳虬传》:“弊衣疏食,未尝改操。”
16、披头散发 pī tóu sàn fà
释义:披头散发 披:散开;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。形容慌乱、狼狈或懒散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:‘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,不令出官。’”
17、有钱有势 yǒu qián yǒu shì
释义:有钱有势 既有钱财,又有势力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九回:“毛太公那厮,有钱有势。”
18、杯盘狼藉 bēi pán láng jí
释义:杯盘狼藉 狼藉: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。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;桌上的杯子、盘子、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。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滑稽列传》:“日暮酒阑,合尊促坐,男女同席,履舄交错,杯盘狼藉。”
19、破破烂烂 pò pò làn làn
释义:破破烂烂 破旧霉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5回:“穿的衣裳虽然是号褂子,挂一块、飘一块,破破烂烂,竟同叫化子不相上下。”
20、穿红着绿 chuān hóng zhuó lǜ
释义:穿红着绿 形容衣着鲜艳华丽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》:“那颜俊虽丑陋,最好妆扮,穿红着绿,低声强笑,自以为美。”
21、筚路蓝缕 bì lù lán lǚ
释义:筚路蓝缕 筚路:柴车;蓝缕:破衣服。坐着柴车;穿着破衣服;去开辟山林。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苦。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”
22、红装素裹 hóng zhuāng sù guǒ
释义:红装素裹 红装:妇女的红色装饰;泛指妇女的艳丽装束;素裹:淡雅装束。原指妇女艳丽和淡雅两种装束。后用以形容雪过天晴;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色。
出处:毛泽东《沁园春·雪》词:“须晴日,看红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”
23、胡子拉碴 hú zǐ lā chā
释义:胡子拉碴 形容满脸胡子零乱不齐的样子
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,绝不像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。”
24、花花公子 huā huā gōng zǐ
释义:花花公子 指服饰华丽、不务正业、整天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。
出处:清 翟灏《通俗编 卷一 俚语对句》:“好好先生,花花公子。”
25、蓬头垢面 péng tóu gòu miàn
释义:蓬头垢面 蓬:蓬草;散乱 ;垢:污秽;脏。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。
出处:《魏书 封轨传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?”
26、衣冠楚楚 yī guān chǔ chǔ
释义:衣冠楚楚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齐漂亮(楚楚:整洁;鲜明)。
出处:《诗经 曹风 蜉蝣》: “蜉蝣之羽,衣裳楚楚。”
27、衣冠赫奕 yī guān hè yì
释义:衣冠赫奕 赫奕:显赫光亮。服饰显赫光亮。指达官贵人的显赫气势
出处:唐·杨炯《司兵参军陇西李宏赞》:“李宏门胄,衣冠赫奕。气蕴风霜,心如铁石。”
28、衣冠齐楚 yī guān qí chǔ
释义:衣冠齐楚 冠:帽子。衣帽穿戴得很整齐,很漂亮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那太医衣冠齐楚,气宇轩昂。”
29、衣衫褴褛 yī shān lán lǚ
释义:衣衫褴褛 衣服破破烂烂(褴褛:破烂)。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训之以若敖,蚡冒,筚路蓝缕以启山林。”杜预注:“蓝缕:敝衣。”
30、衣香鬓影 yī xiāng bìn yǐng
释义:衣香鬓影 形容妇女仪态娴雅,服饰艳丽。
出处:北周 庾信《春赋》:“池中水影悬胜镜,屋里衣香不如花。唐 李贺《咏怀》诗:“弹琴看文君,春风吹鬓影。”
31、衮衣绣裳 gǔn yī xiù cháng
释义:衮衣绣裳 古代天子祭祀时所穿的绣有龙的礼服,形容衣着华丽奢华
出处:《诗经·豳风·九罭》:“我觏之子,衮衣绣裳。”
32、邋邋遢遢 lā lā tā tā
释义:邋邋遢遢 指人肮脏不整洁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2回:“裹一项油油腻腻旧头巾,穿一领邋邋遢遢泼戏袄。”
33、随随便便 suí suí biàn biàn
释义:随随便便 不多加斟酌,怎么方便就怎么做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6回:“如今老爷一死,进款是少了,太太纵然贤惠,我怎么能随随便便地要?”
34、鸿衣羽裳 hóng yī yǔ shang
释义:鸿衣羽裳 以羽毛为衣裳。指神仙的衣着。
出处: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二》:“岩堂之内,每时见神人往还矣,盖鸿衣羽裳之士,练精饵食之夫耳。”
35、黄冠草履 huáng guàn cǎo lǚ
释义:黄冠草履 见“黄冠草服”。
出处:曹亚伯《武昌起义·宣布满清罪状檄》:“黄冠草履之民,谁无尊亲之血气;四海九州之内,何非故国之山河。”
36、黄冠草服 huáng guàn cǎo fú
释义:黄冠草服 粗劣的衣着。借指平民百姓。有时指草野高逸。
出处:明·唐顺之《与洪方洲郎中书》:“而所谓磊落超脱者,往往出于黄冠草服之间。”
37、黄冠野服 huáng guàn yě fú
释义:黄冠野服 见“黄冠草服”。
出处:古直《冷圃曲》:“二月梅江波滟滟,黄冠野服期许剑。”
38、不脩边幅 bù xiū biān fú
释义:不脩边幅 形容不讲究衣饰仪容或不拘形式小节。亦作“不修边幅”。
出处:南北朝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序致》:"肆欲轻言,不脩边幅。"《幼学琼林·卷三·人事类》:"不脩边幅,谓人不饰仪容。"
39、解衣磐礴 jiě yī pán bó
释义:解衣磐礴 解衣:解开衣服;磐礴:坐地时两腿张开。形容衣着随便,举止不拘礼节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"有一吏后至者,儃儃然不趋,受揖不立,舐笔和墨,因之舍。公使人视之,则解衣般礴,裸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