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表示拟声词的四字词(形容拟声词的成语):抱屈含冤,丁丁当当,不得其所,乒乒乓乓,儿女英雄,前呼后拥,剑头一吷,剑首一吷,劈里啪啦,叽叽喳喳,叽里咕噜,咕咕噜噜,唧唧嘎嘎,啾啾唧唧,嗟来之食,嘁嘁喳喳,嘁嘁嚓嚓,噼噼啪啪,声势浩大,孤立无援,孤苦伶仃,戛然而止,拟于不伦,明于治乱,浑浑噩噩,滴滴答答,烈烈轰轰,热火朝天,诽谤之木,轰轰烈烈,金迷纸醉,门庭若市,零零散散,鸿鹄与鸡,龙翔凤舞,磕头撞脑,戛羹之嫂,出出律律,啛啛喳喳,竭尽心力。
1、抱屈含冤 bào qū hán yuān
释义:抱屈含冤 抱屈:受委屈。形容人遭受冤屈。
出处:《梁书·武帝纪上》:"朝权国柄,委之群孽,剿戮忠贤,诛残台辅,含冤报痛,噍类靡余。"
2、丁丁当当 dīng dīng dāng dāng
释义:丁丁当当 象声词。也形容性格刚强。
出处:元·李文蔚《燕青捕鱼》第三折:"我是个拳头上站的人,胳膊上走的马,不带头巾男子汉,丁丁当当的老婆。"
3、不得其所 bù dé qí suǒ
释义: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,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。也指不能达到目的。
出处:汉 荀悦《汉纪 文帝纪论》:“男女有不得其所者,因而相与歌咏,各言其情。”
4、乒乒乓乓 pīng pīng pāng pāng
释义:乒乒乓乓 象声词,形容响声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64回:“乒乒乓乓,如同阵前炮响;轰轰烈烈,却似锣鼓齐鸣。”
5、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
释义:儿女英雄 儿女:指青年男女。指感情丰富,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纵横九万里,上下五千年,求其儿女英雄,一身兼备的,也只见得两个。”
6、前呼后拥 qián hū hòu yōng
释义:前呼后拥 前面的人喝道;后面的人簇拥着。形容权贵们的气势。
出处:宋 李焘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“士之学古入官,遭时得位,纡金拖紫,跃马食肉,前呼后拥,延赏宗族,此足以为荣矣。”
7、剑头一吷 jiàn tóu yī xuè
释义:剑头一吷 剑头:指剑环头小孔;吷:象声词,形容声音微小。比喻言论无足轻重。
出处: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夫吹管也,犹有嗃也;吹剑首者,吷而已矣。尧舜,人之所誉也;道尧舜于戴晋人之前,譬犹一吷也。”
8、剑首一吷 jiàn shǒu yī guī
释义:剑首一吷 见“剑头一吷”。
出处:清·徐芳《序》:“栎园天才绝世,其诗文皆卓然大家;即以杂著,此其剑首一吷也,而富如此。”
9、劈里啪啦 pī lǐ pā lā
释义:劈里啪啦 象声词,形容爆裂、拍打等的连续声音
出处: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支盒子枪抢先从窗眼里打着斤斗蹦出来,紧接着劈里啪啦,一支支大枪扔了一地。”
10、叽叽喳喳 jī jī zhā zhā
释义:叽叽喳喳 语音杂乱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,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。”
11、叽里咕噜 jī lǐ gū lū
释义:叽里咕噜 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或不明白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忽又听见他们叽里咕噜的说起外国话来,我以为他们请了外国客来了。”
12、咕咕噜噜 gū gū lū lū
释义:咕咕噜噜 象声词,水流动或物体滚动的声音
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说得很轻,咕咕噜噜听不清什么,尤五有些不耐烦。”
13、唧唧嘎嘎 jī jī gā gā
释义:唧唧嘎嘎 象声词,形容说笑声等
14、啾啾唧唧 jiū jiū jī jī
释义:啾啾唧唧 象声词。小细声。形容虫、鸟等细碎的叫声或吵闹
出处:元·周文质《叨叨令·悲秋》:“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,啾啾唧唧促织儿依柔依然叫。”
15、嗟来之食 jiē lái zhī shí
释义:嗟来之食 嗟:不礼貌的招呼声。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扬其目而视之,曰:‘予唯不食嗟来之食,以至于斯也。’”
16、嘁嘁喳喳 qī qī zhā zhā
释义:嘁嘁喳喳 低声议论,搬弄是非
出处:鲁迅《准风月谈 归厚》:“小妇人的嘁嘁喳喳,又何尝不可以消闲。”
17、嘁嘁嚓嚓 qī qī chā chā
释义:嘁嘁嚓嚓 低声议论,搬弄是非
出处:浩然《艳阳天》第24章:“他们咬着耳朵嘁嘁嚓嚓地说了几句什么,两个人又都得意地笑了。”
18、噼噼啪啪 pī pī pā pā
释义:噼噼啪啪 形容爆裂、拍打等的连续声音
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二章:“天一放亮,新楼屋门口就响起了噼噼啪啪的鞭炮声。”
19、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
释义:声势浩大 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如今宋江领兵围城,声势浩大,不可抵敌。”
20、孤立无援 gū lì wú yuán
释义:孤立无援 孤立: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。指单独行事;没有援助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班超传》:“焉耆以中国大丧,遂功没都护陈睦。超孤立无援,而龟兹姑墨数发兵攻疏勒。”
21、孤苦伶仃 gū kǔ líng dīng
释义:孤苦伶仃 伶仃:孤独的样子。孤单困苦;无依无靠。
出处:唐 白居易《祭郎中弟文》:“孤苦零丁,又加衰疾;殆无生意,岂有宦情?”
22、戛然而止 jiá rán ér zhǐ
释义:戛然而止 戛然:像声词。声音突然停止。
出处: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95回:“满场生旦净末,同声一个曲牌,也听不来南腔北调,只觉得如出一口。唱了几套,戛然而止。”
23、拟于不伦 nǐ yú bù lún
释义:拟于不伦 用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。
出处:陈寅恪《论再生缘》:“能读英文者,颇怪其拟于不伦。”
24、明于治乱 míng yú zhì luàn
释义:明于治乱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博闻彊志,明于治乱,娴于辞令。”
25、浑浑噩噩 hún hún è è
释义:浑浑噩噩 浑浑:厚厚;朴实厚道;噩噩:严正的样子。指浑厚而严正的样子。现多形容糊里糊涂;愚昧无知。
出处:汉 扬雄《法言 问神》:“虞夏之《书》浑浑尔,《商书》灏灏尔,《周书》噩噩尔。”
26、滴滴答答 dī dī dā dā
释义:滴滴答答 重复的滴滴声或一连串轻快的声音或拍打
出处:张恨水《夜深沉》第19回:“由早上到下午三四点钟,兀自滴滴答答的在檐瓦上流着下来。”
27、烈烈轰轰 liè liè hōng hōng
释义:烈烈轰轰 烈烈:火焰炽盛的样子;轰轰:象声词,形容巨大的声响。形容事业的兴旺。也形容声势浩大,气魄宏伟。
出处:宋·文天祥《沁园春·题张许双庙》词:“人生欻翕云亡,好烈烈轰轰做一场。”
28、热火朝天 rè huǒ cháo tiān
释义:热火朝天 火热的烈火朝天熊熊;燃烧。形容群众性的活动情绪热烈;气氛高涨;就象炽热的火焰照天燃烧一样。
出处:魏巍《谁是最可爱的人 前进吧祖国》:“从祖国到朝鲜,我看见一面是热火朝天的建设,一面是在炮火连天中奋不顾身的战斗。”
29、诽谤之木 fěi bàng zhī mù
释义:诽谤之木 诽谤:引以为谏言;木:木牌。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,让人们写上谏言。
出处:《史记 孝文本纪》:“古之治天下,朝有进善之旌,诽谤之木,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。”
30、轰轰烈烈 hōng hōng liè liè
释义:轰轰烈烈 轰轰:像声词;形容巨大声响;烈烈:火焰盛燃的样子。形容声势浩大;气势雄伟。
出处:宋 文天祥《沁园春 题张许双庙》词:“人生欻翕云亡,好烈烈轰轰一场。”
31、金迷纸醉 jīn mí zhǐ zuì
释义:金迷纸醉 形容使人沉醉迷惘的繁华奢侈的环境。也形容骄奢淫逸的享乐生活。也作“纸醉金迷”。
出处:宋 陶穀《清异录 金迷纸醉》:“有一小室,窗牖焕明,器皆金饰,光莹四射,金采夺目。所亲见之,归语人曰:‘此室暂憩,令人金迷纸醉。’”
32、门庭若市 mén tíng ruò shì
释义:门庭若市 门:原指宫门;庭:原指朝庭;现指院子;若:好像;市:集市;市场。原来形容宫门里;朝庭上;进谏的人多得像在集市一样;十分热闹。现在形容来的人很多;非常热闹。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一》:“群臣进谏,门庭若市。”
33、零零散散 líng líng sǎn sǎn
释义:零零散散 分布得很稀,不多
出处:方志敏《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》:“道路是凹凸不平的,柴屑粪渣,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。”
34、鸿鹄与鸡 hóng hú yǔ jī
释义:鸿鹄与鸡 形容认真考察身边的有用之材
出处:《新序·杂事第五》:“君尤贵之,以其所从来远也。臣请鸿鹄举矣。”
35、龙翔凤舞 lóng xiáng fèng wǔ
释义:龙翔凤舞 犹言龙飞凤舞。
出处:宋·赵彦卫《云麓漫钞》第三卷:“山势自西北来,如龙翔凤舞,掀腾而下,至凤凰山止。”
36、磕头撞脑 kē tóu zhuàng nǎo
释义:磕头撞脑 磕、撞:碰。跑在地上叩头行礼。也指用头顶撞他人,表明不肯善罢干休。也形容由于人多,人与人之间相互拥挤碰撞。
出处: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三折:"自家扬州奴,我往常但出门,磕头碰脑的都是我那朋友兄弟;今日见我穷了,见了我都躲去了。"
37、戛羹之嫂 jiá gēng zhī sǎo
释义:戛羹之嫂 戛:象声词。不贤惠的嫂子。
出处:《史记·楚元王世家》载:汉刘邦和他的客人们到其嫂家吃饭。本来锅中还有羹,其嫂却故意用勺刮锅,发出响声,表示羹尽。刘邦为此十分怨恨其嫂。
38、出出律律 chū chū lǜ lǜ
释义:出出律律 象声词。
39、啛啛喳喳 cuì cuì chā chā
释义:啛啛喳喳 “啛”念cuì。象声词。形容杂乱细碎的说话声。
40、竭尽心力 jié jìn xīn lì
释义:竭尽心力 竭:尽,用尽。用尽全部力量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贾逵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"竭尽心力,奉宣科法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