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论语中演变成成语的成语(由论语演变的成语):一言以蔽,一言以蔽之,三十而立,三省吾身,上智下愚,举一反三,以德报怨,以直报怨,任重道远,克己复礼,后生可畏,好古敏求,学而不厌,尽善尽美,巧言令色,循循善诱,患得患失,教学相长,文质彬彬,既往不咎,欲速则不达,温故知新,秀而不实,色厉内荏,见义勇为,见贤思齐,诲人不倦,谲而不正,过犹不及,逝者如斯。
1、一言以蔽 yī yán yǐ bì
释义:一言以蔽 蔽:掩覆,引申为概括。用一句话来概括
出处: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忠书》:“凡此不可,其流实多,一言以蔽,三隅自反。”
2、一言以蔽之 yī yán yǐ bì zhī
释义:一言以蔽之 蔽:掩覆,引申为概括。用一句话来概括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'思无邪。'”
3、三十而立 sān shí ér lì
释义: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。”
4、三省吾身 sān shěng wú shēn
释义:三省吾身 省:检查,反省。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。一说一日反省三次。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亦作“吾日三省”。
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’”
5、上智下愚 shàng zhì xià yú
释义:上智下愚 智:聪明;愚:笨。最聪明的人和最愚笨的人。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先天决定,不可改变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唯上知与下愚不移。’”
6、举一反三 jǔ yī fǎn sān
释义:举一反三 反:类推。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学习;能够由此及彼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7、以德报怨 yǐ dé bào yuàn
释义:以德报怨 拿恩惠报答仇恨。形容对人宽容;不仅不记仇;反而给以好处。
出处:《论语 宪问》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何如?’子曰:‘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8、以直报怨 yǐ zhí bào yuàn
释义:以直报怨 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9、任重道远 rèn zhòng dào yuǎn
释义: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;路程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;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
10、克己复礼 kè jǐ fù lǐ
释义:克己复礼 克:克制。儒家指约束自己,使每件事都归于“礼”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”
11、后生可畏 hòu shēng kě wèi
释义:后生可畏 后生:青年人;后辈;畏:敬畏、佩服的意思。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;是可敬服的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。”
12、好古敏求 hào gǔ mǐn qiú
释义:好古敏求 好:喜爱,喜好。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敏以求之者也。”
13、学而不厌 xué ér bù yàn
释义:学而不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14、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
释义:尽善尽美 尽:极;善:好。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;没有缺点。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》:“虽不能尽善尽美,必有所处焉。”
15、巧言令色 qiǎo yán lìng sè
释义:巧言令色 令色:讨好的表情。形容用花言巧语和谄媚的态度讨好于人。
出处:《尚书 皋陶谟》:“何迁乎有苗,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?”
16、循循善诱 xún xún shàn yòu
释义:循循善诱 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。循循:有次序的样子;诱:引;指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”
17、患得患失 huàn dé huàn shī
释义:患得患失 患:忧虑。没有时怕得不到;得到后;又恐怕失去。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!”
18、教学相长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
释义:教学相长 教学:教和学;长:促进;增加。教和学互相促进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是故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,知困,然后能自强也。故曰教学相长也。”
19、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
释义:文质彬彬 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。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。彬彬:配合谐调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20、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
释义:既往不咎 既:已经;往:过去;咎:责备。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八佾》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21、欲速则不达 yù sù zé bù dá
释义:欲速则不达 速:快;达:达到。指过于性急图快,反而不能达到目的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
22、温故知新 wēn gù zhī xīn
释义:温故知新 复习学过的知识;可以从中体会和发现新的东西。形容回顾过去;认识现实。温:温习;故:旧的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23、秀而不实 xiù ér bù shí
释义:秀而不实 秀:庄稼吐穗开花;实:结果实。开花不结果。比喻只学到一点皮毛,实际并无成就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实者有矣夫。”
24、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
释义:色厉内荏 色:神色;历:历害;内:内心。荏:软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严厉强硬;内心怯懦软弱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”
25、见义勇为 jiàn yì yǒng wéi
释义:见义勇为 义:正义;勇:勇敢;为;做。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26、见贤思齐 jiàn xián sī qí
释义:见贤思齐 贤:有才德的人;齐;看齐。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”
27、诲人不倦 huì rén bù juàn
释义:诲人不倦 诲:教导;诱导;倦:厌烦。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!”
28、谲而不正 jué ér bù zhèng
释义:谲而不正 谲:欺诈。诡诈而不正派。
出处: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’”
29、过犹不及 guò yóu bù jí
释义:过犹不及 事情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;都是不好的。指做事要恰如其分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子贡问:‘师与商也孰贤?’子曰:‘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’曰:‘然则师愈与?’子曰:‘过犹不及。’”
30、逝者如斯 shì zhě rú sī
释义: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'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'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