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关于王者的四字词语(形容王者的四字成语):受命于天,凤毛麟角,出类拔萃,名正言顺,国利民福,天下为一,天下为公,天下归心,天下无双,天下无敌,天下第一,天与人归,天之骄子,天命有归,天字第一号,天怒人怨,天无二日,奋发图强,威仪孔时,威而不猛,帝王将相,微服私行,德隆望重,惠风和畅,所向披靡,横扫千军,死不甘心,气吞山河,独一无二,猛虎下山,称王称霸,耿耿于怀,舍我其谁,风云变色,鸡虫得失,龙举云兴,龙兴云属,泰而不骄,劳而不怨,山岳崩颓。
1、受命于天 shòu mìng yú tiān
释义:受命于天 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,宣扬“君权神受”论,说他们作帝王是顺从天意,接受天命。
出处:《庄子·内篇》:"受命于地,唯松柏独也正,在冬夏青青;受命于天,唯尧、舜独也正,在万物之首。"《谷梁传·庄公元年》:"臣子大受。"疏:"大受命于天,下受命于君,是大受命也
2、凤毛麟角 fèng máo lín jiǎo
释义:凤毛麟角 凤;麟:凤凰、麒麟;是传说中珍禽异兽。凤凰身上的羽毛;麒麟头上的犄角。比喻珍贵、稀少的人或事物。
出处:明 何良俊《四友斋丛说 文》:“康对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凤毛麟角。”
3、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
释义:出类拔萃 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;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超出那一类;高出那一群。形容人的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类也。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4、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
释义:名正言顺 名正:名义或名分正当;言顺:道理讲得通。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
出处:春秋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
5、国利民福 guó lì mín fú
释义:国利民福 利:利益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
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5回:“如车有辙,如舟有舵,无旁挠,无中阻,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。”
6、天下为一 tiān xià wéi yī
释义:天下为一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今天下为一,春秋之义,王者无外,偃修封域中,而辞以出境何也。”
7、天下为公 tiān xià wéi gōng
释义:天下为公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。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。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8、天下归心 tiān xià guī xīn
释义: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
9、天下无双 tiān xià wú shuāng
释义:天下无双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。形容出类拔萃,独一无二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广才气,天下无双。”
10、天下无敌 tiān xià wú dí
释义: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,没有敌手。形容战无不胜,没有对手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夫国君好仁,天下无敌。”
11、天下第一 tiān xià dì yī
释义: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孝文皇帝初立,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。”
12、天与人归 tiān yǔ rén guī
释义:天与人归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得到人民拥护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‘然则舜有天下也,孰与之?’曰:‘天与之。’”
13、天之骄子 tiān zhī jiāo zǐ
释义:天之骄子 骄子:宠儿。老天爷的宠儿。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“天之骄子”;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。现指条件极其优越;特别幸运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14、天命有归 tiān mìng yǒu guī
释义:天命有归 天命:上天的意志;归:归宿。上天所安排的归宿。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三回:“三分天下,周土已得二分,可见天命有归,岂是人为。”
15、天字第一号 tiān zì dì yī hào
释义:天字第一号 天:天字是《千字文》首句“天地玄黄”的第一个字。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。比喻最高的、最大的或最强的。
出处:南朝 梁 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天地玄黄”
16、天怒人怨 tiān nù rén yuàn
释义:天怒人怨 上天震怒;人民怨恨。形容作恶多端;激起普遍愤怒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17、天无二日 tiān wú èr rì
释义:天无二日 日:太阳,比喻君王。天上没有两个太阳。旧喻一国不能同时有两个国君。比喻凡事应统于一,不能两大并存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坊记》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家无二主,尊无二上。”
18、奋发图强 fèn fā tú qiáng
释义:奋发图强 奋发:精神振作;情绪饱满;图:谋求。振作精神;谋求强盛。
出处:郭沫若《科学的春天》:“我祝愿中年一代的科学工作者奋发图强,革命加拼命,勇攀世界科学高峰。”
19、威仪孔时 wēi yí kǒng shí
释义:威仪孔时 威仪:庄严的仪容和举止;孔:甚,很。仪容严肃,举止庄重,很合时宜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既醉》:“威仪孔时,君子有孝子。”
20、威而不猛 wēi ér bù měng
释义:威而不猛 有威仪而不凶猛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”
21、帝王将相 dì wáng jiòn xiàng
释义:帝王将相 皇帝、王侯、及文臣武将。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。
出处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且壮士不死即日已,死即举大名耳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
22、微服私行 wēi fú sī xíng
释义:微服私行 微服:平民服装。私行:秘密出行。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鄢赵争宠》:“只是此行敛些光彩,不可喝道而去,只得微服私行罢了。”
23、德隆望重 dé lóng wàng zhòng
释义:德隆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。
出处: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议,称己德隆望重,既录百揆,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
24、惠风和畅 huì fēng hé chàng
释义:惠风和畅 惠:柔和;和:温和;畅:舒畅。柔和的风,使人感到温暖、舒适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”
25、所向披靡 suǒ xiàng pī mǐ
释义:所向披靡 风所吹到的地方;草木全被吹倒。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;一切障碍全被扫除。所向:指风吹到的地方;靡:音米;披靡:草木被吹倒。
出处:《梁书 萧确传》:“钟山之役,确苦战,所向披靡,群虏憚之。”
26、横扫千军 héng sǎo qiān jūn
释义:横扫千军 横扫:扫荡、扫除。形容一举消灭了大量敌人;也形容诗文、书法等气势宏伟、气魄很大。
出处:毛泽东《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》词:“七百里驱十五日,赣水苍茫闽山碧,~如卷席。”
27、死不甘心 sǐ bù gān xīn
释义:死不甘心 就是死了也不甘心情愿或满足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只是一件,我死也不甘心的;我虽生的比别人略好些,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,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!”
28、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
释义: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。
出处: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背楚投江,气吞山河,知音未遇,弹琴空歌。”
29、独一无二 dú yī wú èr
释义:独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;而没有别的可与其相比。形容非常突出。
出处:宋 延寿《宗镜录》第31卷:“独一无二,即真解脱。”
30、猛虎下山 měng hǔ xià shān
释义:猛虎下山 形容勇猛而迅速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九命奇冤》第26回:“大有转身作一个‘猛虎下山’之势,劈面扑来,要想杨福一闪,他好乘势翻个跟斗,到杨福后面去。”
31、称王称霸 chēng wáng chēng bà
释义:称王称霸 王:帝王;君王;霸:霸主;古代诸侯联盟的首领。自称为君主、霸主。比喻凭借势力;飞扬跋扈;独断专行。
出处:宋 汪元量《读史》诗:“刘项称王称霸,关张无命无功。”
32、耿耿于怀 gěng gěng yú huái
释义:耿耿于怀 耿耿;形容有心事。老是放在心里;不能忘怀。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。
出处:宋 文天祥《贺前人正》:“心绕贺星,遥指于轸中,拳拳公寿,雪立于门外,耿耿于怀。”
33、舍我其谁 shě wǒ qí shuí
释义:舍我其谁 舍:除了。除了我还有哪一个?形容人敢于担当,遇有该做的事,决不退让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
34、风云变色 fēng yún biàn sè
释义:风云变色 风云:比喻变幻的局势。比喻局势变化大
出处:唐·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瞾檄》:“喑鸣则山岳崩颓,叱咤则风云变色。”
35、鸡虫得失 jī chóng dé shī
释义:鸡虫得失 像鸡啄虫、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。比喻细微的事情;无关紧要的得失。
出处:唐 杜甫《缚鸡行》诗:“小奴缚鸡向市卖,鸡被缚急相喧争。家中厌鸡食虫蚁,不知鸡卖还遭烹。虫鸡于人何厚薄,吾叱奴人解其缚。鸡虫得失无了时,注目寒江倚山阁。”
36、龙举云兴 lóng jǔ yún xīng
释义:龙举云兴 同“龙兴云属”。
出处:《东观汉记·光武皇帝纪》:“帝既有仁圣之明,气势形体,天然之姿,固非人之敌,翕然龙举云兴,三雨而济,天下荡荡,人无能名焉。”
37、龙兴云属 lóng xīng yún shǔ
释义:龙兴云属 《易·干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后遂以“龙兴云属”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。
出处:《易·干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
38、泰而不骄 tài ér bù jiāo
释义:泰而不骄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。也指有地位、有权势后不骄傲。
出处:《论语·尧曰》:"子曰:‘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’"
39、劳而不怨 láo ér bù yuàn
释义:劳而不怨 劳:劳苦,劳累。虽然很辛苦、很劳累,却没有怨言。形容孝子精心侍奉父母。也指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。
出处:《论语·里仁》:"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"《论语·尧曰》:"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"
40、山岳崩颓 shān yuè bēng tuí
释义:山岳崩颓 山岳:高大的山;崩颓:倒塌。比喻王朝覆亡。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"山岳崩颓,既覆危亡之运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