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劝人要知足有哪些四字好词语(劝人知足感恩的成语):卑论侪俗,不露锋芒,举世混浊,乐天安命,乐天知命,使智使勇,使贪使愚,入乡随俗,功成身退,和光同尘,守分安常,安之若素,安于一隅,安分守己,安分知足,安时处顺,安贫守道,富在知足,寝丘之志,比下有余,浑俗和光,混俗和光,滑泥扬波,看破红尘,看风使舵,超然物外,适可而止,逆来顺受,遁世无闷,遁俗无闷,遁入空门,遁逸无闷,避世离俗,避世金门,避世金马,释知遗形,降志辱身,风清月朗,离世遁上,弃其馀鱼。
1、卑论侪俗 bēi lùn chái sú
释义:卑论侪俗 侪俗:指俗人之流。降低言论的格调、情趣以混同于一般俗人。指降低对自己的要求,迁就流俗。
出处:《史记·游侠列传》:"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,久孤于世,岂若卑论侪俗,与世沉浮而取荣名哉。"
2、不露锋芒 bù lù fēng máng
释义:不露锋芒 锋:兵刃;芒:植物的尖刺。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。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、抱负等加以掩饰。
出处:宋 吕祖谦《吕东莱文集 杂说》第20卷:“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,善言也。”
3、举世混浊 jǔ shì hún zhuó
释义:举世混浊 举:全。混浊:不清明。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。比喻世道昏暗。
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世混浊而不分兮。”
4、乐天安命 lè tiān ān mìng
释义:乐天安命 见“乐天知命”
出处:巴金《春》:“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,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。”
5、乐天知命 lè tiān zhī mìng
释义:乐天知命 天:天命;天的意志;命:命运。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;并安于自己的处境。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。
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。”
6、使智使勇 shǐ zhì shǐ yǒng
释义:使智使勇 使:用。用人所长,以收其功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侯君集传》:“军法曰:‘使智使勇,使贪使愚,故智者乐立其功,勇者好行其志,贪者邀趋其利,愚者不计其死。’是以前圣使人,必收所长而弃所短。”
7、使贪使愚 shǐ tān shǐ yú
释义:使贪使愚 使:用;贪:不知足;愚:笨。用人所短,为己服务。也形容利用人的不同特点,以发挥他的长处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侯君集传》:“军法曰:‘使智使勇,使贪使愚,故智者乐立其功,勇者好行其志,贪者邀趋其利,愚者不计其死。’是以前圣使人,必收所长而弃所短。”
8、入乡随俗 rù xiāng suí sú
释义:入乡随俗 到一个地方;就顺从当地习俗。常用以形容随遇而安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大宁道宽禅师》:“虽然如是,‘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?’良久曰:‘西天梵语,此土唐言。’”
9、功成身退 gōng chéng shēn tuì
释义:功成身退 身:自身,自己。指大功告成之后,自行隐退,不再复出。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功成、名遂、身退、天之道。”
10、和光同尘 hé guāng tóng chén
释义:和光同尘 和;同:一起;混同;光:荣耀;尘:尘俗。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。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11、守分安常 shǒu fēn ān cháng
释义:守分安常 信守本分,安于故常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三回:“你可好生用心习学,再如不守分安常,你可仔细!”
12、安之若素 ān zhī ruò sù
释义:安之若素 安:指心安;若:如同;素:平素;向来。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;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;毫不介意。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;听之任之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8回:“第二天宝小姐酒醒,很觉得过意不去。后来彼此熟了,见瞿太太常常如此,也就安之若素了。”
13、安于一隅 ān yù yī yù
释义:安于一隅 隅:角落。安心在某一个角落。形容苟安一角,不求进取。
出处:宋 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二书》:“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,不肯即安于一隅,是有功于社稷也。”
14、安分守己 ān fèn shǒu jǐ
释义:安分守己 分:本分;守:保持;己:指自己活动的范围或指自身所具有的品节。指谨慎老实;遵守合乎自己身分的规矩;不越轨外求;亦指安于现状。
出处:宋 袁文《瓮牖闲评》第八卷:“自以为一己之能,万一人主见喜,则超臘奋迅何事不可为,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,方且以道义自居,其肯如此侥幸乎?”
15、安分知足 ān fèn zhī zú
释义: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,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。
出处: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·三笔·人当知足》:“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。”
16、安时处顺 ān shí chǔ shùn
释义:安时处顺 安于常分,顺其自然。形容满足于现状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适来,夫子时来;适去,夫子顺也。安时而处顺,哀乐不能入也。”
17、安贫守道 ān pín shǒu dào
释义:安贫守道 道:主张、学说。安于贫穷,恪守信仰
出处:宋 苏轼《荐布衣陈师道状》:“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,度越流辈,安贫守道。”
18、富在知足 fù zài zhī zú
释义:富在知足 有了财富之后,要知道满足,不要贪得无厌。
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苑 谈丛》:“富在知足,贵在求退。”
19、寝丘之志 qǐn qiū zhī zhì
释义:寝丘之志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,而请受瘠薄的寝丘,以保长久不失。后因谓与世无争、知足知止之心为“寝丘之志”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既秉辞梁之分,又怀寝丘之志。所受田邑,不盈百井。”
20、比下有余 bǐ xià yǒu yú
释义:比下有余 比:比较。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。形容满足现状,不求进取
出处:清·沈复《浮生六记》第六卷:“古人云: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此最是寻乐妙法也。”
21、浑俗和光 hún sú hé guāng
释义:浑俗和光 浑俗:与世俗混同;和光:混合所有光彩。比喻不露锋芒,与世无争。也比喻无能,不中用。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挫其锐,解其忿;和其光,同其尘。”
22、混俗和光 hùn sú hé guāng
释义:混俗和光 同于尘俗,不露锋芒。谓不求特异,与世无争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李云卿》第一折:“贫僧混俗和光,常于闹市之中,口发狂言,串拖二八金钱,每与孩童嬉戏游玩,人皆见而恶之。”
23、滑泥扬波 huá ní yáng bō
释义:滑泥扬波 谓同流合污,随俗浮沉。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燮传》:“吾既不能隐处巢穴,追绮季之迹,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;斯固以滑泥扬波,同其流矣。”
24、看破红尘 kàn pò hóng chén
释义:看破红尘 红尘:佛家称人世间。看破人生事情;对一切持超脱态度。这是一种消极厌世态度。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43回:“看这话头,他明明看破红尘,贪图仙景,任俺寻找,总不出来。”
25、看风使舵 kàn fēng shǐ duò
释义:看风使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。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》:“看风使舵,正是随波逐流。”
26、超然物外 chāo rán wù wài
释义:超然物外 超然:脱离;不介入;物:客观世界。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;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。也比喻置身事外。
出处: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:“渊明正以脱略世故,超然物外为适,顾区区在位者,何足概其心哉?”
27、适可而止 shì kě ér zhǐ
释义:适可而止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。比喻做事恰到好处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 朱熹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28、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
释义:逆来顺受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
出处: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
29、遁世无闷 dùn shì wú mèn
释义:遁世无闷 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。
出处:《易·乾》:“不成乎名,遁世无闷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逃遁避世,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
30、遁俗无闷 dùn sú wú mèn
释义:遁俗无闷 见“遁世无闷”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》:“遁俗无闷,因时有待。”
31、遁入空门 dùn rù kōng mén
释义:遁入空门 遁:逃遁;空门:指佛教,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开尘世而入佛门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门,我听见,并不惊异。”
32、遁逸无闷 dùn yì wú mèn
释义:遁逸无闷 见“遁世无闷”。
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无为论》:“欲使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,舒卷随取,进退自然,遁逸无闷,幽居永贞,亦何荣乎?”
33、避世离俗 bì shì lí sú
释义:避世离俗 逃避浊世,超脱凡俗
出处:东汉 王充《论衡 定贤》:“以清节自守,不降志辱身为贤乎?是则避世离俗,长沮、桀溺之类也。”
34、避世金门 bì shì jīn mén
释义:避世金门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。
出处:见“避世金马”。
35、避世金马 bì shì jīn mǎ
释义:避世金马 避世:逃避世务;金马:借指宫殿。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滑稽列传》:“陆沉于俗,避世金马门。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,何必深山之中、嵩庐之下!”
36、释知遗形 shì shì yí xíng
释义:释知遗形 犹言弃智忘身。指超然物外,与世无争。
出处: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释知遗形兮,超然自丧;寥廓忽荒兮,与道翱翔。”
37、降志辱身 jiàng zhì rǔ shēn
释义:降志辱身 降:压抑;减损。压抑自己的意志;降低自己的身份;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微子》:“柳下惠,少连,降志辱身矣。”
38、风清月朗 fēng qīng yuè lǎng
释义:风清月朗 风凉爽,月明亮。
出处:唐 段成式《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下》:“时春季夜间,风清月朗。”
39、离世遁上 lí shì dùn shàng
释义: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,回避君上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八说》:"为故人行私,谓之‘不弃’;以公财分施,谓之‘仁人’;轻禄重身,谓之‘君子’;枉法曲亲,谓之‘有行’;弃官宠交,谓之‘有侠’;离世遁上,谓之‘高傲’;交
40、弃其馀鱼 qì qí yú yú
释义:弃其馀鱼 比喻节欲知足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载:惠施为梁相,从车百乘,犹嫌不足。庄子泽边见之,弃其馀鱼,以示讽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