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一到十的词语四个字(一到十的四字成语):九世之仇,九九归一,九九归原,九仞一篑,九儒十丐,九垓八埏,九州四海,九年之储,九年之蓄,九曲回肠,九死不悔,九流三教,九流人物,九牛一毛,二八佳人,假眉三道,八面玲珑,几次三番,夹七夹八,才占八斗,才夸八斗,才高八斗,挥斥八极,接二连三,横七竖八,横三竖四,河清三日,火冒三丈,火冒三尺,狡兔三穴,狡兔三窟,红日三竿,耳听八方,胡说八道,进退两难,遏密八音,金人三缄,金钗十二,颊上三毛,颊上三毫。
1、九世之仇 jiǔ shì zhī chóu
释义:九世之仇 九世:九代,形容历时久远。指久远的深仇。
出处:《公羊传 庄公四年》:“九世犹可以复仇乎?虽百世可也。”
2、九九归一 jiǔ jiǔ guī yī
释义:九九归一 绕了不少圈子,最后又还了原。
出处:秦兆阳《回答》:“我这个糟老头子捡点破烂,虽说有点霸道,九九归一,也是生活逼的。”
3、九九归原 jiǔ jiǔ guī yuán
释义:九九归原 犹言归根到底。
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34回:“虽然沈小红性命也无啥要紧,九九归原,终究是为仔耐,也算一桩罪过事体。”
4、九仞一篑 jiǔ rèn yī kuì
释义:九仞一篑 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的略语。喻功败垂成。
出处:《尚书·旅獒》: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”
5、九儒十丐 jiǔ rú shí gài
释义:九儒十丐 儒:旧指读书人。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,读书人列为九等,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。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。
出处:宋·郑恩肖《心史》:“一官、二吏、三僧、四道、五医、六工、七猎、八民、九儒、十丐。”
6、九垓八埏 jiǔ gāi bā yán
释义:九垓八埏 垓:通“陔”,重,层;九垓:即九重天,天之极高处;埏:边际;八埏:指边际远之地。指天地的终极之处,即天涯海角。
出处: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上畅九垓,下坼八埏。”
7、九州四海 jiǔ zhōu sì hǎi
释义: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。泛指全中国。
出处:唐·卢照邻《登封大酺歌》:“九州四海常无事,万岁千秋乐未央。”
8、九年之储 jiǔ nián zhī chǔ
释义:九年之储 九年的储备。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,以备非常。
出处:《淮南子 主术训》: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,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。”
9、九年之蓄 jiǔ nián zhī xù
释义:九年之蓄 九年的储备。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,以备非常。
出处:《礼记·王制》:“国无九年之蓄,曰不足;无六年之蓄,曰急;无三年之蓄,曰国非其国也。”
10、九曲回肠 jiǔ qū huí cháng
释义:九曲回肠 形容痛苦、忧虑、愁闷已经到了极点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是以肠一日而九回,居则忽忽若有所忘。”
11、九死不悔 jiǔ sǐ bù huǐ
释义:九死不悔 九:表示极多。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。形容意志坚定,不认经历多少危险,也决不动摇退缩。
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
12、九流三教 jiǔ liú sān jiào
释义: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、学术中各种流派。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
出处:元 武汉臣《玉壶春》第二折:“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,八万四千傍门尽晓。”
13、九流人物 jiǔ liú rén wù
释义:九流人物 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。
出处:唐·薛逢《送西川杜司空赴镇》诗:“莫遣洪炉旷真宰,九流人物待陶甄。”
14、九牛一毛 jiǔ niú yī máo
释义:九牛一毛 九:表示多数。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。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假令仆伏法受诛,若九牛亡一毛,与蝼蚁何以异?”
15、二八佳人 èr bā jiā rén
释义:二八佳人 二八:指十六岁:佳人:美女。十五六岁的美女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》诗:“二八佳人细马驮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
16、假眉三道 jiǎ méi sān dào
释义:假眉三道 方言。装模作样。
出处:赵树理《登记》:“分明是按老封建规矩办事,偏要叫人假眉三道去出洋相。”
17、八面玲珑 bā miàn línglóng
释义:八面玲珑 玲珑:透亮;清澈的样子;也指人机灵、灵巧。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。后形容为人机灵;善于应付。
出处:唐 黄滔《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》:“七面八面玲珑。”
18、几次三番 jǐ cì sān fān
释义:几次三番 三:一方面表示“多”;另一方面又是最少的多数;还可以作“几”解;番:遍数。好几次;或一次又一次。
出处:鲁迅《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》:“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,我住在那里不相宜,几次三番,几次三番地说。”
19、夹七夹八 jiā qī jiā bā
释义:夹七夹八 指说话东拉西扯,混杂不清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朱世远原有怕婆之病,凭他夹七夹八,自骂自止,并不敢开言。”
20、才占八斗 cái zhān bā dǒu
释义:才占八斗 才:文才,才华。形容人学问高,文才好。
出处: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:“天下文才共一石,而子建独得八斗!” 注:一石等于十斗。石,念 dàn 。
21、才夸八斗 cái kuā bā dǒu
释义:才夸八斗 夸耀才华出众。
出处:清 李渔《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》:“吾谓技无大小,贵在能精……否则才夸八斗,胸号五车,为文仅称点鬼之谈,着书惟供覆瓿之用,虽多亦奚以为?”
22、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
释义:才高八斗 才:文才。形容人文才很高。
出处:明 陈汝元《金莲记 偕计》:“不佞姓苏,名轼,字子瞻,眉州眉山人也。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。”
23、挥斥八极 huī chì bā jí
释义:挥斥八极 挥斥:奔放;八极:八方,极远之处。形容人的气概非凡,能力巨大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至人者,上窥青天,下潜黄泉,挥斥八极,神气不变。”
24、接二连三 jiē èr lián sān
释义:接二连三 一个接着一个;连续不断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9回:“家中事情接二连三,也无暇及此。”
25、横七竖八 héng qī shù bā
释义:横七竖八 有的横着;有的竖着。形容杂乱无章;没有条理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34回:“一片瓦砾场上,横七竖八,杀死的男子妇女,不计其数。”
26、横三竖四 héng sān shù sì
释义:横三竖四 犹言横七竖八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三回:“一坛酒我们都鼓捣光了,一个个吃的把臊都丢了,三不知的又都唱起来。四更多天才横三竖四的打了一个盹儿。”
27、河清三日 hé qīng sān rì
释义:河清三日 《易纬干凿度》卷下:“天之将降嘉瑞应,河水清三日。”后因以“河清三日”为升平祥瑞的预兆。
出处:《易纬乾凿度》卷下:“天之将降嘉瑞应,河水清三日。”明·张居正《承天大志纪赞·龙飞纪》:“吾圣主始生,此河清者三日。黄河清,圣人出,今果然矣。”
28、火冒三丈 huǒ mào sān zhàng
释义:火冒三丈 怒火上升三丈高。形容十分愤怒。
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29、火冒三尺 huǒ mào sān chǐ
释义:火冒三尺 见“火冒三丈”。
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 》第一卷第十五章:“当自成在路上才得到报告时,他不禁火冒三尺,恨恨地骂了一声:‘该死!’”
30、狡兔三穴 jiǎo tù sān xué
释义:狡兔三穴 见“狡兔三窟”。
出处:《宋史·河渠志》:“乃是狡兔三穴,自为潜身之计。”
31、狡兔三窟 jiǎo tù sān kū
释义:狡兔三窟 窟:洞穴。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。原比喻藏身的地方特别多;用来躲避灾难祸患。现多比喻掩盖的方法多;隐身的计划周密。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四》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;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请为君复凿二窟。”
32、红日三竿 hóng rì sān gān
释义:红日三竿 指日高三竿;天已大亮;时候不早了;也作“日上三竿”。
出处:《南齐书 天文志上》:“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,日晕。”
33、耳听八方 ěr tīng bā fāng
释义:耳听八方 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
出处: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34、胡说八道 hú shuō bā dào
释义:胡说八道 指没有根据;不负责任的乱说一气。也作“胡说乱道”。
出处:宋 宗杲《大慧普觉禅师语录》:“手指东画西,口中乱说乱道。”
35、进退两难 jìn tuì liǎng nán
释义:进退两难 进和退都有困难。形容处于进不能进;退不能退的困境之中。
出处:元 郑德辉《周公摄政》第一折:“娘娘道不放微臣进宫闱,进退两难为。”
36、遏密八音 è mì bā yīn
释义:遏密八音 遏:阻止;密:寂静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,乐声寂静。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。
出处:《尚书 舜曲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37、金人三缄 jīn rén sān jiān
释义:金人三缄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
出处:《孔子家语 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。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。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
38、金钗十二 jīn chāi shí èr
释义:金钗十二 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。后指人姬妾多。
出处:南朝梁·武帝《河中之水歌》:“头上金钗十二行,足下丝履五文章。”
39、颊上三毛 jiá shàng sān máo
释义:颊上三毛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。
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巧艺》:“顾长康画裴叔则,颊上益三毛。人问其故?顾曰:‘裴楷俊朗有识具,正此是其识具。看画者寻之,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,殊胜未安时。’”
40、颊上三毫 jiá shàng sān háo
释义:颊上三毫 同“颊上三毛”。
出处:清·张岱《右匮书自序》:“至其论赞,则淡淡数语,非颊上三毫,则晴中一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