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赞美孔子的成语(夸孔子的成语有哪些):一举一动,一去不复返,一本正经,一言不发,三月不知肉味,不慌不忙,不知肉味,不舍昼夜,乐此不疲,乐而忘忧,以强凌弱,侃侃而谈,信以为真,发愤忘食,和颜悦色,奔走钻营,尽善尽美,惹是生非,投其所好,摇唇鼓舌,无人不知,洁身自好,漏洞百出,狗血淋头,理直气壮,登堂入室,罪大恶极,讨价还价,逝者如斯,道不拾遗,道听途说,青史留名,鸣鼓而攻,鸣鼓而攻之。
1、一举一动 yī jǔ yī dòng
释义:一举一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;所有的行动。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无不著力。”
2、一去不复返 yī qù bù fù fǎn
释义:一去不复返 复:重复。返:回来。一去就不再回来了。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;不再重现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刺客列传》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
3、一本正经 yī běn zhèng jīng
释义:一本正经 正经:庄重;正派。形容态度规矩而庄重。
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6章:“我原是故意闹别扭,也知道自己要挨打,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:‘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,没有做错。’”
4、一言不发 yī yán bù fā
释义:一言不发 一句话也不说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一:“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,一言不发,啼哭起来。”
5、三月不知肉味 sān yuè bù zhī ròu wèi
释义: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”
6、不慌不忙 bù huāng bù máng
释义:不慌不忙 不慌张;不忙乱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5卷:“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。”
7、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
释义:不知肉味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
出处:春秋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‘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”
8、不舍昼夜 bù shě zhòu yè
释义:不舍昼夜 舍:放弃。不分白天和黑夜。比喻夜以继日
出处:春秋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‘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
9、乐此不疲 lè cǐ bù pí
释义:乐此不疲 乐:喜爱;爱好;疲:疲倦。乐于做某事;沉浸其中;不觉疲倦。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》:“我自乐此,不为疲也。”
10、乐而忘忧 lè ér wàng yōu
释义:乐而忘忧 高兴得忘记了忧愁
11、以强凌弱 jǐ qiáng líng ruò
释义:以强凌弱 凌:侵犯;欺侮。依仗自己的强大或者人多去欺压弱小者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自是之后,以强凌弱,以众暴寡。”
12、侃侃而谈 kǎn kǎn ér tán
释义:侃侃而谈 侃侃: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。指理直气壮、不慌不忙地讲话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。”
13、信以为真 xìn yǐ wéi zhēn
释义:信以为真 把假的当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,在人前夸炫家世,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,信以为真,把他十分敬重。”
14、发愤忘食 fā fèn wàng shí
释义:发愤忘食 努力学习或工作,连吃饭都忘了。形容十分勤奋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。”
15、和颜悦色 hé yán yuè sè
释义:和颜悦色 颜:面容;悦色:高兴的脸色。指温和高兴的脸色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子夏问孝,子曰:‘色难。’”汉 郑玄注:“言和颜悦色为难也。”
16、奔走钻营 bēn zǒu zuān yíng
释义: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,削尖脑袋谋求私利。
出处:茅盾《动摇》:“他虽然是奔走钻营的惯家,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,还是第一次。”
17、尽善尽美 jìn shàn jìn měi
释义:尽善尽美 尽:极;善:好。内容和形式都完美无缺;没有缺点。形容事物完美到没有一点儿缺点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哀公问五义》:“虽不能尽善尽美,必有所处焉。”
18、惹是生非 rě shì shēng fēi
释义:惹是生非 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安分守己,并不惹是生非。”
19、投其所好 tóu qí suǒ hào
释义:投其所好 投合对方的爱好;有巴结讨好的意味。投:投合;迎合;好:爱好;喜好;所好:喜好的事物。
出处: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:“富翁见说是丹术,一发投其所好。”
20、摇唇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
释义:摇唇鼓舌 鼓舌:嚼舌头;指诡辨。摇动嘴唇;鼓动舌头。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盗跖》:“不耕而食,不织而衣,摇唇鼓舌,擅生是非。”
21、无人不知 wú rén bù zhī
释义:无人不知 到尽人皆知的地步
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灯火楼台》:“‘卖朝报’的人为广招徕,必然大声吆喝,以至于大街小巷,无人不知。”
22、洁身自好 jié shēn zì hào
释义:洁身自好 洁:沌洁;好:喜爱。保持自身的清洁;不同流合污。现也指怕招惹是非;只顾自己;不关心大多数人的利益。
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 逃名》:“逃名,固然也不能说是豁达,但是去就,有爱憎,究竟总不失为洁身自好之士。”
23、漏洞百出 lòu dòng bǎi chū
释义:漏洞百出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现次数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说话、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。
出处:姚雪垠《序》:“我们从《歧路灯》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种世俗人物,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
24、狗血淋头 gǒu xuè lín tóu
释义:狗血淋头 旧时迷信说法,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,就可使其妖法失灵。后形容骂得很凶,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,无言以对,无计可施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三回:“马知府道:‘必然是个妖人!’教去取些法物来。牢子、节级将李逵捆翻,驱下厅前草地里,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。”
25、理直气壮 lǐ zhí qì zhuàng
释义:理直气壮 直:正确、合理、充分;气壮:气势旺盛。理由正确、充分;说话的气势就很盛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便提我到阎罗殿前,我也理直气壮,不怕甚的。”
26、登堂入室 dēng táng rù shì
释义:登堂入室 堂:古代宫室的前厅;室:古代宫里的后屋。登上厅堂;再进入内室。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;循序渐进;达到了高深的地步。也作“升堂入室”。
出处:宋 吴坰《五总志》:“如徐师川、余荀龙、洪玉父昆弟、欧阳元老,皆黄门登堂入室者,实自足以名家。”
27、罪大恶极 zuì dà è jí
释义:罪大恶极 罪恶大到了极点。
出处:宋 欧阳修《纵囚论》:“刑入于死者,乃罪大恶极。”
28、讨价还价 tǎo jià huán jià
释义:讨价还价 卖主要价高;买主给价低;双方要反复争议。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;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,便道:‘真个亏你些儿。’”
29、逝者如斯 shì zhě rú sī
释义:逝者如斯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子在川上曰:'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'”
30、道不拾遗 dào bù shí yí
释义:道不拾遗 遗:丢失的东西。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;据为己有。形容社会风气很好。也作“路不拾遗”。
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》:“子产退而为政,五年,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
31、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
释义:道听途说 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
32、青史留名 qīng shǐ liú míng
释义:青史留名 青史:史书。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俺不能勾青史标名,留芳万古。”
33、鸣鼓而攻 míng gǔ ér gōng
释义:鸣鼓而攻 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‘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”
34、鸣鼓而攻之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
释义: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,遣责或声讨。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