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川蜀相关词语(蜀川用什么成语形容):一马平川,临川羡鱼,乐不思蜀,众川赴海,口壅若川,名山大川,名山胜川,山崩川竭,山川米聚,山止川行,岩居川观,川壅必溃,川流不息,川渟岳峙,得陇望蜀,海纳百川,渭川千亩,百二山川,百川归海,百川朝海,获陇望蜀,虎落平川,蜀犬吠日,蜀贾卖药,蜀锦吴绫,跋履山川,跋山涉川,跋涉山川,百川赴海,蜀殿琼人,川泽纳污,巴山蜀水。
1、一马平川 yī mǎ píng chuān
释义:一马平川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。
出处:宋 苏轼《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》:“势若骏马奔平川。”
2、临川羡鱼 lín chuān xiàn yú
释义:临川羡鱼 比喻空有愿望,而无实际行动
出处:汉 扬雄《河东赋》:“雄以为临川羡鱼,不如归而结网。”
3、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
释义:乐不思蜀 蜀:指三国时蜀国。蜀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后;被安置在洛阳仍过荒淫生活;快乐得不想回国。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。
出处:晋 习凿齿《汉晋春秋》:“王问禅曰:‘颇思蜀否?’禅曰:‘此间乐,不思蜀。’”
4、众川赴海 zhòng chuān fù hǎi
释义:众川赴海 众多的河流都奔赴大海。比喻众多的力量汇集在一起。
出处:《隋书·音乐志中》:“天覆地载,成以四时。惟皇是则,比大于兹。群星拱极,众川赴海。万宇骏奔,一朝咸在。”
5、口壅若川 kǒu yōng ruò chuān
释义:口壅若川 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后因以“口壅若川”喻禁舆论之害。
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”
6、名山大川 míng shān dà chuān
释义:名山大川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。
出处:《尚书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过名山大川。”
7、名山胜川 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
释义:名山胜川 风景优美的著名河山。
出处:《晋书 孙统传》:“居职不留心碎务,纵意游肆,名山胜川,靡不穷究。”
8、山崩川竭 shān bēng chuān jié
释义:山崩川竭 亦作“山崩水竭”。山岳崩塌,河川干枯。古代认为是重大事变或其征兆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周语》:“夫国必依山川。山崩川竭,亡之征也。”
9、山川米聚 shān chuān mǐ jù
释义:山川米聚 谓从高处下望山川起伏,如米之聚集。语本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扞援呴又于帝前,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”
出处:语出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扞援呴又于帝前,聚米为山谷,指画形势,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,分析曲折,昭然可晓。”
10、山止川行 shān zhǐ chuān xíng
释义:山止川行 喻坚不可摧,行不可阻。
出处:清·唐甄《潜书·两权》:“诚能自固如是,是山止川行之势也;以战必胜,以攻必取者也。”
11、岩居川观 yán jū chuān guān
释义:岩居川观 居于岩穴而观赏川流。形容隐居生活悠闲自适,超然世外。
出处:《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》:“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,让贤者而授之,退而岩居川观。”
12、川壅必溃 chuān yōng bì kuì
释义:川壅必溃 壅:堵塞。溃:决口,堤岸崩坏。堵塞河流,会招致决口之害。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,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。
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邵公曰:‘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川壅必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,是故为川者,决之使导,为民者,宣之使言。”
13、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
释义:川流不息 川:河流;流:流动;息:停止。①比喻时光的流逝和大自然的运行永无休止。②亦形容行人、车马、船只等往来不绝。
出处:南朝 梁 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。”
14、川渟岳峙 chuān tíng yuè zhì
释义:川渟岳峙 谓水止不流,山高矗立。比喻人的凝重庄严。川,本作“渊”,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。
出处:《晋书·隐逸传序》:“玉辉冰洁,川渟岳峙,修至乐之道,固无疆之休。”
15、得陇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
释义:得陇望蜀 陇:古代地名;相当于今甘肃东部;蜀:古代地名;相当于四川中西部。得到了陇地后;又希望取得蜀地。比喻得到了这个;还想要那个;贪心不足。
出处:《东观汉记 隗嚣传》:“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,每一发兵,头鬓为白。”
16、海纳百川 hǎi nà bǎi chuān
释义:海纳百川 纳:容纳,包容。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条江河之水。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,而且数量很大。
出处:晋·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形器不存,方寸海纳。”李周翰注:“方寸之心,如海之纳百川也,言其包含广也。”
17、渭川千亩 wèi chuān qiān mǔ
释义:渭川千亩 用以言竹之繁茂。
出处: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齐鲁千亩桑麻;渭川千亩竹……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。”
18、百二山川 bǎi èr shān chuān
释义:百二山川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。同“百二山河”。
出处:《全元散曲 新水令》:“随人愿、照百二山川,照百二山川,一点金星瑞云里现。”
19、百川归海 bǎi chuān guī hǎi
释义:百川归海 百川:泛指大小江河。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。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。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。
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
20、百川朝海 bǎi chuān cháo hǎi
释义:百川朝海 众水奔流趋向大海。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。
出处:汉 焦赣《易林 谦之无妄》:“百川朝海,流行不止,道虽辽远,无不到者。”
21、获陇望蜀 huò lǒng wāng shǔ
释义:获陇望蜀 比喻得寸进尺,贪得无厌。
出处:《后汉书 岑彭传》载:东汉初年,隗器和公孙述分别割据于陇、蜀两地,光武帝刘秀使岑彭等率军攻打隗器所占的西城、上邽两地,并在给岑彭的信中说:“两城若下,便可带兵南击蜀虏。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。”
22、虎落平川 hǔ luò píng chuān
释义:虎落平川 平川:地势平坦的地方。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,落到了平地上。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。
出处: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四回:“虎落平川被犬欺。”
23、蜀犬吠日 shǔ quǎn fèi rì
释义:蜀犬吠日 蜀:四川省的简称;吠:狗叫。原意是四川多雨,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,出太阳就要叫。比喻少见多怪。
出处:唐 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屈子赋曰:‘邑犬群吠,吠所怪也。’仆往闻庸蜀之南,恒雨少日,日出则犬吠。”
24、蜀贾卖药 shǔ gǔ mài yào
释义:蜀贾卖药 贾:商人。四川商人卖药,各得其所。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
出处:《郁离子》:“蜀贾三人,皆卖药于市。”
25、蜀锦吴绫 shǔ jǐn wú líng
释义:蜀锦吴绫 蜀锦:四川生产的彩锦;吴绫:绫的一种,最初出于吴郡。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二回:“微风初动,轻飘飘展开蜀锦吴绫;细雨才收,娇滴滴露出冰肌玉质。”
26、跋履山川 bá lǚ shān chuān
释义: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出处:《左传 成公十三年》:“文公躬擐甲胄,,逾越险阻,征东之诸之侯。”
27、跋山涉川 bá shān shè chuān
释义:跋山涉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出处: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》:“过家上冢,恳章尽得于哀荣;跋山涉川,之任敢辞于艰险。”
28、跋涉山川 bá shè shān chuān
释义:跋涉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。参见“跋山涉水”。
出处:《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必使而君弃而封守,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,以逞君心。”
29、百川赴海 bǎi chuān fù hǎi
释义:百川赴海 百:表示多。川:江河。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。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。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·卷二·理气下》:"百川赴海而海不溢。"
30、蜀殿琼人 shǔ diàn qióng rén
释义:蜀殿琼人 指 蜀先主 甘后 故事。 甘后 容貌美丽, 先主 召入绡帐中,取玉人置后侧,拥后而玩玉人。 唐 李商隐 《烧香曲》:“ 蜀 殿琼人伴夜深,金鑾不问残灯事。”参阅 晋 王嘉 《拾遗记·蜀》。
31、川泽纳污 chuān zé nà wū
释义:川泽纳污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。比喻人有涵养,能包容所有的善恶、毁誉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"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污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。’国君含垢,天之道也。"
32、巴山蜀水 bā shān shǔ shuǐ
释义:巴山蜀水 巴、蜀指四川一带。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。
出处:萧白《晚祷》:"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,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,常成一生追念,于是巴山蜀水近来,洞庭湘河近来,扬子江钟山也近来……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