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用炭开头的成语(以炭开头的成语接龙):万民涂炭,冰炭不同器,冰炭不同炉,冰炭不投,冰炭不相容,吞炭漆身,坐于涂炭,忍辱含垢,握炭流汤,枘凿冰炭,枘凿方圆,民生涂炭,水深火热,涂炭生灵,漆身吞炭,生灵涂炭,知遇之恩,苍生涂炭,踞炉炭上,雪中送炭,雪里送炭,黎庶涂炭,吞炭为哑。
1、万民涂炭 wàn mín tú tàn
释义:万民涂炭 涂:泥淖;炭:炭火。万民如同陷入泥淖坠入火海一般。形容广大百姓陷入极端困苦的境地。
出处: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
2、冰炭不同器 bīng tàn bù tóng qì
释义:冰炭不同器 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。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,不能相容。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显学》:“夫冰炭不同器而久,寒暑不兼时而至,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。”
3、冰炭不同炉 bīng tàn bù tóng lú
释义:冰炭不同炉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。
出处:元 关汉卿《鲁斋郎》第三折:“休把我衣服扯住,情知咱冰炭不同炉。”
4、冰炭不投 bīng tàn bù tóu
释义:冰炭不投 投:投合。比喻彼此合不来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15回:“今日见面,原想得一知己,岂知谈了半天,竟有些冰炭不投。”
5、冰炭不相容 bīng tàn bù xiāng róng
释义:冰炭不相容 冰:冰块;炭:炭火;容:接纳。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并存
出处:宋 陆游《寄题李季章侍郎石林堂》诗:“君不见,牛奇章与李卫公,一生冰炭不相容。”
6、吞炭漆身 tūn tàn qī shēn
释义:吞炭漆身 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、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。后以为忍辱含垢,矢志复仇的典实。
出处:战国时,豫让受知于智伯。后,韩、赵、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。豫让为报知遇之恩,矢志复仇。于是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改变声音形貌,伺机刺杀赵襄子,事败而死。事见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、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。
7、坐于涂炭 zuò yú tú tàn
释义:坐于涂炭 涂炭:比喻污浊的地方。坐在泥涂、炭灰上。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,自身也被玷污。
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立于恶人之朝,与恶人言,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。”
8、忍辱含垢 rěn rǔ hán gòu
释义:忍辱含垢 忍、含:忍受。忍受耻辱。
出处:汉 班昭《女诫》:“谦让恭敬,先人后己;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;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
9、握炭流汤 wò tàn liú tāng
释义:握炭流汤 握炽炭,蹈沸汤。喻不畏危难,敢于用命。
出处:《文选·陆倕》:“流汤之党,握炭之徒,守似藩篱,战国枯朽。”
10、枘凿冰炭 ruì záo bīng tàn
释义:枘凿冰炭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,互不兼容。参见“枘凿方圆”。
出处:清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 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 顾欢论道佛二家》:“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,老子子即佛,本是一人,故无二法……惟与吾儒,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。”
11、枘凿方圆 ruì záo fāng yuán
释义:枘凿方圆 枘、凿,榫头与卯眼。一方一圆,则无法投合。比喻不调协,扞格不入
出处:明吾邱瑞《运甓记弃官就辟》:“一官寥落误儒绅,枘凿方圆迕世情。”
12、民生涂炭 mín shēng tú tàn
释义:民生涂炭 涂:泥沼;炭:炭火。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
出处:《尚书 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《晋书 苻丕载记》:“先帝晏驾贼庭,京师鞠为戎穴,神州萧条,生灵涂炭。”
13、水深火热 shuǐ shēn huǒ rè
释义:水深火热 像在深水里;如在烈火中。比喻人民生活极为痛苦或国家灾难深重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,亦运而已矣。”
14、涂炭生灵 tú tàn shēng líng
释义:涂炭生灵 涂:泥沼;炭:炭火;生灵:百姓。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
出处:《尚书 仲虺之诰》:“有夏昏德,民坠涂炭。”《晋书 苻丕载记》:“先帝晏驾贼庭,京师鞠为戎穴,神州萧条,生灵涂炭。”
15、漆身吞炭 qī shēn tūn tàn
释义:漆身吞炭 漆身:身上涂漆为癞;吞炭:喉咙吞炭使哑。指故意变形改音,使人不能认出自己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一》:“豫让又漆身为厉,灭须去眉,自刑以变其容。……又吞炭为哑,变其音。”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漆身为厉(癞),吞炭为哑,使形状不可知。”
16、生灵涂炭 shēng líng tú tàn
释义:生灵涂炭 生灵:生民;百姓;涂炭:烂泥和炭火。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。
出处:《晋书 苻丕载记》:“先帝晏驾贼庭,京师鞠为戎穴,神州萧条,生灵涂炭。”
17、知遇之恩 zhī yù zhī ēn
释义: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或重用的恩情。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只因一时知遇之感,不觉为之一哭。”
18、苍生涂炭 cāng shēng tú tàn
释义:苍生涂炭 涂:泥淖。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、掉进火坑那样痛苦。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3回:“狼心狗行之辈,滚滚当道。奴颜婢膝之徒,纷纷秉政。以致社稷丘墟,苍生涂炭。”
19、踞炉炭上 jù lú tàn shàng
释义:踞炉炭上 踞:蹲、坐。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。形容处境险恶,不堪忍受。
出处: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军还,权遣使乞降,上表称臣,陈说天命。魏武帝曰:‘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!’”
20、雪中送炭 xuě zhōng sòng tàn
释义:雪中送炭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。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。
出处:宋 范成大《大雪送炭与芥隐》诗:“不是雪中须送炭,聊装风景要诗来。”
21、雪里送炭 xuě lǐ sòng tàn
释义:雪里送炭 见“雪中送炭”。
出处:唐·德行禅师《四字经·甲乙》:“雪里送炭。”
22、黎庶涂炭 lí shù tú tàn
释义:黎庶涂炭 形容人们处于水深火热的境地
出处:《晋书 刘元海载记》:“黎庶涂炭,靡所控告。”
23、吞炭为哑 tūn tàn wéi yǎ
释义:吞炭为哑 吞炭:喉咙吞炭使哑。指故意改变声音,使人不能认出自己。
出处: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"居顷之,豫让又漆身为厉,吞炭为哑,使形状不可知,行乞于市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