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死亡的四字词语(描写死亡的优美成语):三长两短,不得善终,不测之祸,人亡家破,人亡政息,人命危浅,出死入生,出生入死,命在旦夕,宫车晏驾,家破人亡,家败人亡,山高水低,岌岌可危,年老体衰,日薄虞渊,日薄西山,暮景残光,暮气沉沉,毙而后已,气息奄奄,溘然长往,爱生恶死,狐兔之悲,狐死兔泣,百死一生,神灭形消,苟延残喘,进退存亡,长生不死,长眠不起,门殚户尽,风中之烛,风中秉烛,风烛之年,风烛残年,风烛草露,饿殍遍野,饿莩遍野,骨化形销。
1、三长两短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
释义:三长两短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遂平妖传》:“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,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。”
2、不得善终 bù dé shàn zhōng
释义:不得善终 善终:正常死亡。指人不得好死。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。
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》:“汝家虽出二帝,可惜不得善终!”
3、不测之祸 bù cè zhī huò
释义:不测之祸 测:估计。估计不到的灾祸,多指死亡
出处: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秦始皇九年》:“妾赖天而有男,则是君之子为王也。楚国尽可得,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!”
4、人亡家破 rén wáng jiā pò
释义:人亡家破 家庭破产,人口死亡。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。
出处:《晋书 温峤传》:“会琨为段匹磾所害,峤表琨忠诚,虽勋业不遂,然家破人亡,宜在褒崇,以慰海内之望。”
5、人亡政息 rén wáng zhèng xī
释义:人亡政息 亡:失去,死亡;息:废,灭。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死了,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中庸》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
6、人命危浅 rén mìng wēi qiǎn
释义:人命危浅 浅:时间短。形容寿命不长,即将死亡。
出处:晋 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7、出死入生 chū sǐ rù shēng
释义: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。②犹出生入死。
出处:唐·黄滔《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》:“夫如是大雄之力,出死入生;至诚之神,感天动地。”
8、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sǐ
释义:出生入死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。后形容冒生命危险;不顾个人安危。也作“出死入生”。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50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(途)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9、命在旦夕 mìng zài dàn xī
释义:命在旦夕 旦夕:早晚之间,形容极短的时间。生命垂危,很快会死去。
出处:唐 陈子昂《为建安王与诸将书》:“尽病水肿,命在旦夕。”
10、宫车晏驾 gōng chē yàn jià
释义:宫车晏驾 晏:迟。宫车迟出。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。
出处: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宫车一日晏驾,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。”
11、家破人亡 jiā pò rén wáng
释义:家破人亡 家园被毁;亲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惨遭不幸。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元安禅师》:“师曰:‘家破人亡,子归何处?’”
12、家败人亡 jiā bài rén wáng
释义:家败人亡 家庭败落,家人死亡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回:“你既来投托蒋太太,你在蒋府里静坐罢了,你却遥地里去串人家,致得人家败人亡。”
13、山高水低 shān gāo shuǐ dī
释义:山高水低 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;多指死亡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回:“若是留提辖在此,诚恐有些山高水低,教提辖怨怅;若不留提辖来,许多面皮都不好看。”
14、岌岌可危 jí jí kě wēi
释义:岌岌可危 岌岌:十分危险;快要倾覆或灭亡。形容形势极其危险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天下殆哉,岌岌乎!”
15、年老体衰 nián lǎo tǐ shuāi
释义:年老体衰 年事已高,身体衰弱
出处:李英儒《野火春风斗古城》第七章:“再想到母亲时,又感到她年老体衰,像她这样年岁的人……”
16、日薄虞渊 rì báo yú yuān
释义: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。虞渊,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扞日呴至于虞渊,是谓黄昏。”庄逵吉校:“《太平御览》作‘薄于虞渊’。”
出处: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:“扞日呴至于虞渊,是谓黄昏。”庄逵吉校:“《太平御览》作‘薄于虞渊’。”
17、日薄西山 rì bó xī shān
释义:日薄西山 薄:迫近;西山:泛指西边的高山。太阳快落山了。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;临近死亡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扬雄传》:“临汨罗而自损兮,恐日薄于西山。”
18、暮景残光 mù jǐng cán guāng
释义:暮景残光 犹言夕阳残照。比喻年老体衰,临近死亡。
出处:宋·邵伯温《闻见前录》第六卷:“窃以暮景残光,能余几日;酬恩报义,正在今时。”
19、暮气沉沉 mù qì chén chén
释义:暮气沉沉 形容精神萎靡不振,缺乏朝气
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:“久已有志于改革的王安石,受命执政,生气勃勃,但朝廷却是暮气沉沉。”
20、毙而后已 bì ér hòu yǐ
释义:毙而后已 毙:倒下,死亡。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,至死才罢休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表记》:“乡道而行,中道而废,忘身之老也,不知年数之不足也,俯焉日有孳孳,毙而后已。”
21、气息奄奄 qì xī yǎn yǎn
释义:气息奄奄 气息:呼吸时出入的气;奄奄:呼吸微弱的样子。形容呼吸微弱;快要断气的样子。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;即将灭亡。
出处:晋 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但以刘日薄西山,气息奄奄,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”
22、溘然长往 kè rán cháng wǎng
释义:溘然长往 溘:忽然。指人突然死亡,常作悼念死者用词。
出处:《楚辞·离骚》:“宁溘死以流亡兮。
23、爱生恶死 ài shēng wù sǐ
释义:爱生恶死 爱:喜爱;恶:厌恶。喜爱生存,厌恶死亡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6回:“可见爱生恶死,亦是物之恒情。”
24、狐兔之悲 hú tù zhī bēi
释义: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
出处: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,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,是诚何忍哉。”
25、狐死兔泣 hú sǐ tù qì
释义: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。
出处:《宋史 叛臣传下 李全传下》:“狐死兔泣,李氏灭,夏氏宁得独存?愿将军垂盼。”
26、百死一生 bǎi sǐ yī shēng
释义: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,处于死亡的边缘。
出处:《北齐书 杜弼传》:“诸勋人身触锋刃,百死一生,纵其贪鄙,所取处大,不可同之循常例也。”
27、神灭形消 shén miè xíng xiāo
释义:神灭形消 指死亡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名实》:“夫神灭形消,遗声余价,亦犹蝉壳蛇皮,兽迒鸟迹耳。”
28、苟延残喘 gǒu yán cán chuǎn
释义:苟延残喘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。残喘:临死前仅存的喘息。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。
出处:宋 陈亮《与范东叔龙图》:“亮自七八月之交,一病垂死,今幸苟存延喘,百念皆已灰灭。”
29、进退存亡 jìn tuì cún wáng
释义:进退存亡 前进、后退、生存、死亡。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。
出处:《周易 乾》:“知进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!”
30、长生不死 cháng shēng bū sǐ
释义:长生不死 生命长存,永不死亡。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长生不死,以此责圣人,何其多乎?”
31、长眠不起 cháng mián bù qǐ
释义:长眠不起 死亡的别称。
出处: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郑友过一冢,驻马而吟,久不得属,冢中人续之曰:‘下有百年人,长眠不知晓。’”
32、门殚户尽 mén dān hù jìn
释义:门殚户尽 谓全家死亡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05回:“建安以来,野战死亡,或门殚户尽;虽有存者,遗孤老弱。”
33、风中之烛 fēng zhōng zhī zhú
释义:风中之烛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出处:明 李贽《覆邓石阳书》:“犹闻拜疾趋,全不念风中之烛,灭在俄顷。”
34、风中秉烛 fēng zhōng bǐng zhú
释义:风中秉烛 秉:拿着。风中拿着烛易灭。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海门张仲村乐堂》第一折:“我将世事都参透,幻身躯似风中秉烛,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。”
35、风烛之年 fēng zhú zhī nián
释义:风烛之年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36、风烛残年 fēng zhú cánnián
释义:风烛残年 风烛:风中的烛火。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;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;随时都可能完结。比喻人到垂暮之年;活不长久了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只这风烛残年,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,望肚子里流。”
37、风烛草露 fēng zhú cǎo lù
释义:风烛草露 风中之烛易灭,草上之露易干。比喻人已衰老,临近死亡。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
出处: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
38、饿殍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
释义:饿殍遍野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39、饿莩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
释义:饿莩遍野 莩:饿死的人。到处是饿死的人。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40、骨化形销 gǔ huà xíng xiāo
释义:骨化形销 谓死亡。
出处:唐·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则当骨化形销,丹诚不泯,因风委露,犹托清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