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看不到自己的成语:目短于自见,三省吾身,不欺暗室,不知所以,不见舆薪,不露斤斧,举目无亲,举眼无亲,人地生疏,伸手不见五指,儿女英雄,反咬一口,固执己见,强词夺理,恩将仇报,恶人先告状,拿奸拿双,文过饰非,明知故犯,昏昏默默,是非分明,暗室屋漏,来去无踪,混淆是非,渺无人踪,渺无人迹,灭景追风,目大不睹,目断飞鸿,蛮不讲理,蛮横无理,见物不见人,迁怒于人,顽固不化,黑天摸地,肉眼无珠,撒手闭眼,冥眗亡见,翫其碛砾不窥玉渊,伸手不见掌。
1、目短于自见 mù duǎn yú zì jiàn
释义:目短于自见 短:短处,局限;自见:自己看见自己。眼睛的短处在于自己看不见自己。比喻人难有自知之明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观行》:"古之人目短于自见,故以镜观面。智短于自知,故以道正己。"
2、三省吾身 sān shěng wú shēn
释义:三省吾身 省:检查,反省。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。一说一日反省三次。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亦作“吾日三省”。
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’”
3、不欺暗室 bù qī àn shì
释义:不欺暗室 欺:欺骗自己;暗室:人家看不见的地方。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,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出处: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》:“信行所履,不欺暗室。”
4、不知所以 bù zhī suǒ yǐ
释义:不知所以 所以:所由;原故。不知道原故;为什么会是这样。形容人不明原故;感到意外。
出处:唐 张彦远《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》:“遽见追呼,不知所以。”
5、不见舆薪 bù jiàn yú xīn
释义:不见舆薪 看不见一车柴禾。比喻不下功夫去做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
6、不露斤斧 bù lù jīn fǔ
释义:不露斤斧 斤:斧头。看不见刀斧加工的痕迹。形容精巧自然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》:“巧匠施工,不露斤斧。”
7、举目无亲 jǔ mù wú qīn
释义:举目无亲 举目:抬头看。抬头张望;没有一个亲人。形容人生地疏、孤独无依。
出处:唐 薛调《刘无双传》:“四海之广,举目无亲戚,未知托身之所。”
8、举眼无亲 jǔ yǎn wú qīn
释义:举眼无亲 抬头看,看不见一个亲人。比喻孤单无依,人地生疏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二卷:“我举眼无亲,见了你,如见我女儿一般。”
9、人地生疏 rén dì shēng shū
释义:人地生疏 疏:不熟悉。初到一个地方;对当地的人、环境、习俗都不熟悉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门生这一到省,人地生疏,未必登时就有差委。”
10、伸手不见五指 shēn shǒu bù jiàn wǔ zhǐ
释义: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只听得一阵风过处,天昏地黑,鬼哭神嚎,眼前伸手不见五指,一时晕倒了。”
11、儿女英雄 ér nǚ yīng xióng
释义:儿女英雄 儿女:指青年男女。指感情丰富,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纵横九万里,上下五千年,求其儿女英雄,一身兼备的,也只见得两个。”
12、反咬一口 fǎn yǎo yī kǒu
释义:反咬一口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,反而被它咬了一口。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拿奸拿双,拿不住双,反咬一口,就受不得了。”
13、固执己见 gù zhí jǐ jiàn
释义:固执己见 固:顽固;执:坚持。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;不肯改变。
出处:《宋史 陈宓传》:“固执己见,动失人心。”
14、强词夺理 qiǎng cí duó lǐ
释义: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;想说成有理的。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座上一人忽曰:‘孔明所言,皆强词夺理,均非正论,不必再言。”
15、恩将仇报 ēn jiāng chóu bào
释义:恩将仇报 将:拿;把;报:报答。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。形容忘恩负义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亏这官人救了性命,今反恩将仇报,天理何在!”
16、恶人先告状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
释义:恶人先告状 指坏人或理亏的人抢先诉说或歪曲事实
出处:鲁迅《两地书》:“经我强硬的答复,没法对付,便用最终的毒计,就是以退为进,先发制人,亦即所谓‘恶人先告状’也。”
17、拿奸拿双 ná jiān ná shuāng
释义:拿奸拿双 奸:通奸。捉拿通奸要有成双的人证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19回:“拿奸拿双,拿不住双,反咬一口,就受不得了。”
18、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
释义:文过饰非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。文、饰:掩饰;过、非:过失、错误。
出处:唐 刘知幾《史通 惑经》:“期则圣人设教,其理含宏,或援誓以表心,或称非以委屈。岂与夫庸儒末学,文过饰非,使夫问者缄辞杜口,怀疑不展,若是而已哉!”
19、明知故犯 míng zhī gù fàn
释义:明知故犯 明知不对;却故意违犯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问:‘一切生灵具有佛性,既有佛性,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?’师曰:‘知而故犯。’”
20、昏昏默默 hūn hūn mò mò
释义:昏昏默默 ①看不见听不到的状态。谓至道难见莫测。②迷糊,不知所以。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在宥》:“至道之精,窈窈冥冥;至道之极,昏昏默默。”
21、是非分明 shì fēi fēn míng
释义:是非分明 正确和错误非常分明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刘向传》:“故贤圣之君,博观始终,穷极事情,而是非分明。”
22、暗室屋漏 àn shì wū lòu
释义:暗室屋漏 暗室:指没有光亮或隐秘的地方;屋漏:古代室内摆放小帐的地方。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,隐私之处
出处:宋 张世南《游宦纪闻》第四卷:“虽亏雅道,亦使暗室屋漏之下有所警,是亦小道之可观者。”
23、来去无踪 lái qù wú zōng
释义:来去无踪 踪:脚印。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。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,来无影,去无踪。”
24、混淆是非 hùn xiáo shì fēi
释义:混淆是非 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乱;使是非不清。
出处:清 陶曾佑《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》:“锢蔽见闻,淆混是非。”
25、渺无人踪 miǎo wú rén zōng
释义:渺无人踪 很少看见人的踪影,形容空旷寂静
出处:王汶石《大木匠》:“田间是静悄悄的,大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渺无人踪。”
26、渺无人迹 miǎo wú rén jì
释义:渺无人迹 很少看见人的脚印,形容空旷寂静
出处:沙汀《淘金记》:“从大道上望去,却就像一座~的黄土荒山。”
27、灭景追风 miè jǐng zhuī fēng
释义:灭景追风 看不见影子,追得上风。形容马跑得极快。景,同“影”。
出处:《说郛》卷六四引唐·无名氏《灌畦暇语》:“今马之能走者,忌必随其余步哉?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,是故也。”
28、目大不睹 mù dà bù dǔ
释义:目大不睹 睹:看。眼睛很大却看不见东西。形容徒具形式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此何鸟哉?翼殷不逝,目大不睹,蹇裳躩步,执弹而留之。”
29、目断飞鸿 mù duàn fēi hóng
释义:目断飞鸿 断:断绝;鸿:鸿雁。目送大雁飞去,直到看不见。形容离别的悲凄之情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慰夏孤》:“此情未语泪先溶,自今别去,目断飞鸿。”
30、蛮不讲理 mán bù jiǎng lǐ
释义:蛮不讲理 蛮:野蛮;粗暴。态度蛮横;不讲道理。
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》:“在我们社会里,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,蛮不讲理,行凶犯法的人。”
31、蛮横无理 mán hèng wú lǐ
释义:蛮横无理 野蛮横暴;不讲道理。
出处:刘操南《武松演义》第六回:“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,恼恨县主得了贿银,这样蛮横无理。”
32、见物不见人 jiàn wù bù jiàn rén
释义:见物不见人 只看到事物,看不见人。指片面强调物质条件,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。
33、迁怒于人 qiān nù yú rén
释义:迁怒于人 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。
出处:《论语·雍也》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朱熹注:“怒于甲者,不移于乙。”
34、顽固不化 wán gù bù huà
释义:顽固不化 化:改变。坚持错误,不肯改悔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卑府从前在那府里,也做过一任知县,地方上的百姓,极其顽固不化。”
35、黑天摸地 hēi tiān mō dì
释义:黑天摸地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7回:“众军黑天摸地,不辨东西,只得下马受降。”
36、肉眼无珠 ròu yǎn wú zhū
释义:肉眼无珠 珠:眼珠。没长眼珠子。用来责骂人瞎了眼,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一折:"常言道,贤者自贤,愚者自愚,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,怎比你有眼却无珠。"
37、撒手闭眼 sā shǒu bì yǎn
释义:撒手闭眼 撒手:放开手,指不管;闭眼:闭着眼睛,看不见。形容对事情不再负责,不再插手。
38、冥眗亡见 míng shùn wáng jiàn
释义:冥眗亡见 眗:视。指看不见,看不清楚。
出处:《汉书·扬雄传》:"抑挢首以高视兮,目冥眗而亡见。"
39、翫其碛砾不窥玉渊 wán qí qì lì bù kuī yù yuān
释义:翫其碛砾不窥玉渊 晋·左思《吴都赋》:“翫其碛砾而不窥玉渊者,未知骊龙之所蟠也。”
40、伸手不见掌 shēn shǒu bù jiàn zhǎng
释义:伸手不见掌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十二:"问:‘如何有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伸手不见掌。’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