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耳濡目染 成语(形容的成语耳濡目染):不堪入耳,不染一尘,不知不觉,不绝于耳,从容应对,充耳不闻,出口入耳,出尘不染,出淤泥而不染,创业垂统,变风易俗,哀矜惩创,垂耳下首,备尝艰苦,对答如流,待时守分,恶尘无染,播糠眯目,操觚染翰,材能兼备,比目连枝,病染膏肓,稗耳贩目,窗外有耳,耳习目染,耳染目濡,耳濡目击,耳濡目及,耳濡目染,耳熟能详,胆大心雄,避人眼目,避人耳目,长目飞耳,闭目塞听,闭目塞耳,闭目塞聪,齿少心锐,颠倒错乱,成风之斫。
1、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
释义:不堪入耳 堪:忍受;入耳:听进耳里。难以听下去。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;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。
出处:明 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。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
2、不染一尘 bù rǎn yī chén
释义:不染一尘 形容清高廉洁。同“一尘不染”。
出处:郑观应《盛世危言 日报》:“胸中不染一尘,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,自抒伟论。”
3、不知不觉 bù zhī bù jué
释义:不知不觉 没有意识到;没有觉察到。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20卷:“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,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。”
4、不绝于耳 bù jué yú ěr
释义:不绝于耳 绝:断。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。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。”
5、从容应对 cóng róng yìng duì
释义:从容应对 从容:舒缓,悠然。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。
出处:明·李贽《焚书·杂述·豫约》:“有问乃答,不问即默,安闲自在,从容应答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”
6、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
释义:充耳不闻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
出处:清 李渔《奈何天 闹封》:“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”
7、出口入耳 chū kǒu rù ěr
释义:出口入耳 指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年》:“王曰:‘言出于余口,入于尔耳,谁告建也?’”
8、出尘不染 chū chén bù rǎn
释义:出尘不染 比喻身处污浊的环境而能保持纯洁的节操。
出处:宋·周敦颐《周濂溪集·爱莲说》: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莲而不妖。”
9、出淤泥而不染 chū yū ní ér bù rǎn
释义:出淤泥而不染 淤泥:水底的污泥;染:沾。生长在污泥中;而不被污泥所污染。
出处:宋 朱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连而不妖。”
10、创业垂统 chuàng yè chuí tǒng
释义:创业垂统 创业:创建功业;垂:流传;统:指一脉相承的系统。创立功业,传给后代子孙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君子创业垂统,为可继也。”
11、变风易俗 biàn fēng yì sú
释义:变风易俗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。
出处:《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向使秦缓其刑罚,薄赋倒敛……变风易俗,化于海内,则世世必安矣。”
12、哀矜惩创 āi jīn chéng chuàng
释义:哀矜惩创 哀矜:怜悯。怜悯又惩罚
出处:宋 苏轼《刑赏忠孝之至论》:“有一不善,从而罚之,又从而哀矜惩创之。”
13、垂耳下首 chuí ěr xià shǒu
释义:垂耳下首 犹俯首帖耳,形容驯服听命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故虽驱而用之,而垂耳下首,卒不敢动。”
14、备尝艰苦 bèi cháng jiān kǔ
释义:备尝艰苦 备:全、尽;尝:经历。受尽了艰难困苦。
出处:《纪闻 吴保安》:“吾自陷蛮夷,备尝艰苦,肌肤毁剔,血泪满池。”
15、对答如流 duì dá rú liú
释义:对答如流 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流畅迅速。形容对问话的内容熟悉;反应敏捷;口才极好。
出处:唐 黄滔《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》:“和尚盖行高而言寡,是日对答如流。”
16、待时守分 dài shí shǒu fèn
释义:待时守分 待:等待;时:时机;分:本分。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裴度还带》第一折:“想咱人不得志呵,当以待时守分,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!”
17、恶尘无染 è chén wú rǎn
释义:恶尘无染 谓没有受到坏习气的影响。
出处:叶圣陶《穷愁》:“儿童诚可爱,一味天真,恶尘无染。”
18、播糠眯目 bō kāng mǐ mù
释义: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。比喻外物虽小,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运》:“夫播糠眯目,则天地四方易位矣。”
19、操觚染翰 cāo gū rǎn hàn
释义:操觚染翰 觚,木简;翰,长而硬的鸟羽。指写作。
出处:宋 无名氏《灯下闲谈 梦与神交》:“松拜而更之,乃操觚染翰;表成,呈于王。”
20、材能兼备 cái néng jiān bèi
释义:材能兼备 材:通“才”。才智和能力都具备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,培养得材能兼备。”
21、比目连枝 bǐ mù lián zhī
释义:比目连枝 比目:比目鱼,传说仅一眼,须两鱼并游;连枝:连在一起的树枝。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
出处:元 贾固《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》:“乐心儿比目连枝,肯意儿新婚燕儿。”
22、病染膏肓 bìng rǎn gāo huāng
释义:病染膏肓 见“病入膏肓”。
出处:元·范居中《金殿喜重重·秋思》套曲:“真个崔张不让,命该凋丧,险些病染膏肓,此言非妄。”
23、稗耳贩目 bài ěr fàn mù
释义:稗耳贩目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
出处: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北朝经学》:“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,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。”
24、窗外有耳 chuāng wài yǒu ěr
释义:窗外有耳 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9回:“展爷连忙摆手说:‘四弟悄言,岂不闻窗外有耳?’”
25、耳习目染 ěr xí mù rǎn
释义:耳习目染 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,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。”
26、耳染目濡 ěr rǎn mù rǔ
释义:耳染目濡 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7回:“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。”
27、耳濡目击 ěr rǔ mù jī
释义:耳濡目击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出处: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
28、耳濡目及 ěr rǔ mù jí
释义:耳濡目及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出处:明 吴承恩《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》:“凡此诸条,耳濡目及,默化阴孚,匪言可悉。”
29、耳濡目染 ěr rú mù rǎn
释义:耳濡目染 濡:音如;沾湿;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;眼睛经常看到;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。
出处:唐 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目濡耳染,不学以能。”
30、耳熟能详 ěr shú néng xiáng
释义:耳熟能详 听得多了;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。耳熟:听熟了;详:细说。
出处:宋 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吾耳熟焉,故能详也。”
31、胆大心雄 dǎn dà xīn xióng
释义:胆大心雄 形容胆子大,有雄心,做事无所畏惧
出处:明 杜睿《初闻灯船鼓吹歌》:“船中百翁梁溪酒,胆大心雄选锋手。”
32、避人眼目 bì rén yǎn mù
释义:避人眼目 见“避人耳目”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每日一入学中,四处各坐,却八目勾留,或设言托意,或咏桑寓柳,遥以心照,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。”
33、避人耳目 bì rén ěr mù
释义:避人耳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。
出处:?
34、长目飞耳 cháng mù fēi ěr
释义:长目飞耳 看得远,听得远。比喻消息灵通,知道的事情多。
出处:管仲《管子 九守》:“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明,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。”
35、闭目塞听 bì mù sè tīng
释义:闭目塞听 塞:堵塞。闭上眼睛不看;堵住耳朵不听。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。
出处:东汉 王充《论衡 自纪》:“闭明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
36、闭目塞耳 bì mù sè ěr
释义:闭目塞耳 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
出处:《隋书 东夷传 高丽》:“王乃坐之空馆,严加防守,使其闭目塞耳,永无闻见。”
37、闭目塞聪 bì mù sāi cōng
释义:闭目塞聪 聪:听觉敏锐,这里指听觉。闭着眼睛,堵住耳朵。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。亦作“闭目塞听”、“闭明塞聪”、“闭目掩耳”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闭目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
38、齿少心锐 chǐ shǎo xīn ruì
释义:齿少心锐 年轻气盛,锐意进取。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》:“宗元曩者齿少心锐,径行高步,不知道之艰以陷于大厄。”
39、颠倒错乱 diān dǎo cuò luàn
释义:颠倒错乱 颠倒:本末倒置;错乱:错杂混乱。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,完全失去正常状态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礼仪志一》:"玄析之为三,颠倒错乱,皆率胸臆,曾无典据,何足可凭。"
40、成风之斫 chéng fēng zhī zhuó
释义:成风之斫 形容技艺高超。同“成风尽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