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有关王者的词语(形容王者的成语两个字):受命于天,九五之尊,人中之龙,人中豪杰,凭几之诏,名存实亡,国利民福,国无二君,圣帝明王,天下为一,天下为公,天下归心,天下无双,天下无敌,天下第一,天与人归,天之骄子,天命有归,天字第一号,天怒人怨,奉天承运,安车蒲轮,帝王将相,德隆望重,惠风和畅,所向披靡,断烂朝报,横扫千军,气吞山河,爱民如子,独断专行,白板天子,皇亲国戚,金鸡消息,风云变色,黄旗紫盖,龙举云兴,龙兴云属,龙驭上宾,山岳崩颓。
1、受命于天 shòu mìng yú tiān
释义:受命于天 古代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地位,宣扬“君权神受”论,说他们作帝王是顺从天意,接受天命。
出处:《庄子·内篇》:"受命于地,唯松柏独也正,在冬夏青青;受命于天,唯尧、舜独也正,在万物之首。"《谷梁传·庄公元年》:"臣子大受。"疏:"大受命于天,下受命于君,是大受命也
2、九五之尊 jiǔ wǔ zhī zūn
释义:九五之尊 九五:指帝位。旧指帝王的尊位。
出处:《周易 干》:“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”
3、人中之龙 rén zhōng zhī lóng
释义:人中之龙 比喻人中豪杰。
出处:《晋书·宋纤传》:“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。”
4、人中豪杰 rén zhōng háo jié
释义:人中豪杰 指才智勇力出众的人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赵匡胤打董达》第五折:“三位将军,乃人中豪杰,志冲牛斗,气吐凌云。”
5、凭几之诏 píng jǐ zhī zhào
释义:凭几之诏 皇帝临终遗诏。
出处: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礼部·宗伯执持》:“方奉凭几之诏,遽卒,士论惜之。”
6、名存实亡 míng cún shí wáng
释义:名存实亡 名义上还有;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。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》:“惑主不然,计其入不计其出,出虽倍其入,不知其害,则是名得而实亡。”
7、国利民福 guó lì mín fú
释义:国利民福 利:利益。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
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5回:“如车有辙,如舟有舵,无旁挠,无中阻,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。”
8、国无二君 guó wú èr jūn
释义:国无二君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。
出处:《礼记·丧服四制》:“天无二日,土无二王,国无二君,家无二尊。”
9、圣帝明王 shèng dì míng wáng
释义:圣帝明王 本指上古道德智能卓越的君主。后泛称历代英明的帝王。
出处:汉刘歆《移书让太常博士》:“汉兴,去圣帝明王遐远,仲尼之道又绝,法度无所因袭。”
10、天下为一 tiān xià wéi yī
释义:天下为一 一:统一。指国家统一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今天下为一,春秋之义,王者无外,偃修封域中,而辞以出境何也。”
11、天下为公 tiān xià wéi gōng
释义:天下为公 天下是大家公有的。原指不把君位当成一家的私有。后指国家的一切都属于人民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。”
12、天下归心 tiān xià guī xīn
释义: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”
13、天下无双 tiān xià wú shuāng
释义:天下无双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。形容出类拔萃,独一无二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广才气,天下无双。”
14、天下无敌 tiān xià wú dí
释义: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,没有敌手。形容战无不胜,没有对手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夫国君好仁,天下无敌。”
15、天下第一 tiān xià dì yī
释义: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孝文皇帝初立,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。”
16、天与人归 tiān yǔ rén guī
释义:天与人归 旧指帝王受命于天,并得到人民拥护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‘然则舜有天下也,孰与之?’曰:‘天与之。’”
17、天之骄子 tiān zhī jiāo zǐ
释义:天之骄子 骄子:宠儿。老天爷的宠儿。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“天之骄子”;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。现指条件极其优越;特别幸运的人。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上》:“南有大汉,北有强胡。胡者,天之骄子也。”
18、天命有归 tiān mìng yǒu guī
释义:天命有归 天命:上天的意志;归:归宿。上天所安排的归宿。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十三回:“三分天下,周土已得二分,可见天命有归,岂是人为。”
19、天字第一号 tiān zì dì yī hào
释义:天字第一号 天:天字是《千字文》首句“天地玄黄”的第一个字。指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。比喻最高的、最大的或最强的。
出处:南朝 梁 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天地玄黄”
20、天怒人怨 tiān nù rén yuàn
释义:天怒人怨 上天震怒;人民怨恨。形容作恶多端;激起普遍愤怒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21、奉天承运 fèng tiān chéng yùn
释义:奉天承运 奉:遵照;奉天:遵从天意,指皇帝受命于天;承运:继承新生的气运。指君权神授。封建帝王诏书开头的套语。
出处: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》:“太祖奉天二字,千古独见。故神训中云:皇帝所执大圭上镂‘奉天法祖’四字,臣下诰敕命中,必首云‘奉天承运皇帝’。”
22、安车蒲轮 ān chē pú lún
释义:安车蒲轮 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,并用蒲叶包着车轮,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。表示皇帝对贤能者的优待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》:“遣使者安车蒲轮,束帛加壁,征鲁申公。”
23、帝王将相 dì wáng jiòn xiàng
释义:帝王将相 皇帝、王侯、及文臣武将。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。
出处: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且壮士不死即日已,死即举大名耳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
24、德隆望重 dé lóng wàng zhòng
释义:德隆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。
出处:《晋书·会稽文孝王道子传》:“元显因讽礼官下议,称己德隆望重,既录百揆,内外群僚皆应尽敬。”
25、惠风和畅 huì fēng hé chàng
释义:惠风和畅 惠:柔和;和:温和;畅:舒畅。柔和的风,使人感到温暖、舒适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“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”
26、所向披靡 suǒ xiàng pī mǐ
释义:所向披靡 风所吹到的地方;草木全被吹倒。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;一切障碍全被扫除。所向:指风吹到的地方;靡:音米;披靡:草木被吹倒。
出处:《梁书 萧确传》:“钟山之役,确苦战,所向披靡,群虏憚之。”
27、断烂朝报 duàn làn cháo bào
释义:断烂朝报 断烂:形容陈腐杂乱;朝报: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。指陈旧、残缺,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。
出处:《宋史 王安石传》:“黜《春秋》之书,不使列于学官,至戏目为断烂朝报。”
28、横扫千军 héng sǎo qiān jūn
释义:横扫千军 横扫:扫荡、扫除。形容一举消灭了大量敌人;也形容诗文、书法等气势宏伟、气魄很大。
出处:毛泽东《渔家傲 反第二次大“围剿”》词:“七百里驱十五日,赣水苍茫闽山碧,~如卷席。”
29、气吞山河 qì tūn shān hé
释义:气吞山河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势、气魄很大。
出处: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背楚投江,气吞山河,知音未遇,弹琴空歌。”
30、爱民如子 ài mín rú zǐ
释义:爱民如子 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,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。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新序 杂事一》:“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,爱民如子,盖之如天,容之若地。”
31、独断专行 dú duàn zhuān xíng
释义:独断专行 断:决断;做决定。独自作出决定;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。形容行事不民主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,不把督抚放在眼里。”
32、白板天子 bái bǎn tiān zǐ
释义:白板天子 没有国玺的皇帝
出处:《南齐书·舆服志》:“晋中原乱没胡,江左初无之,北方人呼晋家‘白板天子’。”
33、皇亲国戚 huáng qīn guó qì
释义:皇亲国戚 皇帝的亲戚。比喻极有权势的人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三折:“刀斧手且住者,不知是那个皇亲国戚来了也。”
34、金鸡消息 jīn jī xiāo xī
释义:金鸡消息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三》:“赦日,树金鸡于仗南,竿长七丈,有鸡高四尺,黄金饰首,衔绛幡长七尺,承以彩盘,维以绛绳。”
35、风云变色 fēng yún biàn sè
释义:风云变色 风云:比喻变幻的局势。比喻局势变化大
出处:唐·骆宾王《为徐敬业讨武瞾檄》:“喑鸣则山岳崩颓,叱咤则风云变色。”
36、黄旗紫盖 huáng qí zǐ gài
释义:黄旗紫盖 天空中出现状如黄旗紫盖的云气。旧为皇帝出世的征兆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皓传》:“三年正月晦。”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黄旗紫病见于东南,终有天下者,荆、杨之君乎?”
37、龙举云兴 lóng jǔ yún xīng
释义:龙举云兴 同“龙兴云属”。
出处:《东观汉记·光武皇帝纪》:“帝既有仁圣之明,气势形体,天然之姿,固非人之敌,翕然龙举云兴,三雨而济,天下荡荡,人无能名焉。”
38、龙兴云属 lóng xīng yún shǔ
释义:龙兴云属 《易·干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后遂以“龙兴云属”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。
出处:《易·干》:“云从龙,风从虎。”
39、龙驭上宾 lóng yù shàng bīn
释义:龙驭上宾 亦作“龙御上宾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后因用“龙驭上宾”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。意为乘龙升天,为天帝之宾。
出处: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于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”
40、山岳崩颓 shān yuè bēng tuí
释义:山岳崩颓 山岳:高大的山;崩颓:倒塌。比喻王朝覆亡。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"山岳崩颓,既覆危亡之运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