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一个男人很恶心的词语(形容一男人恶心的成语):不同流俗,丧尽天良,人面兽心,令人作呕,卑鄙无耻,卑鄙龌龊,善善恶恶,好善恶恶,居心险恶,恶意中伤,恶紫夺朱,改恶为善,暗室不欺,暗箭伤人,杜耳恶闻,深恶痛疾,深恶痛绝,笑里藏刀,苦思恶想,恶恶从短。
1、不同流俗 bù tóng liú sú
释义:不同流俗 流俗:流行的习俗。与世俗习气不同。形容品德高尚。
出处:《礼记 射义》:“不从流俗。
2、丧尽天良 sàng jìn tiān liáng
释义:丧尽天良 丧:丧失;尽:全部;天良:良心。没有一点良心。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。
出处:清 钱泳《履园丛话》:“今人既高贵骄奢矣,而又丧尽天良,但思利己,不思利人。”
3、人面兽心 rén miàn shòu xīn
释义:人面兽心 空有人的外貌;品德却像兽类。形容品德极坏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匈奴传赞》:“夷狄之人贪而好利,披发左衽,人面兽心。”
4、令人作呕 lìng rén zuò ǒu
释义:令人作呕 呕:想吐;恶心。形容使人厌恶。
出处:梁遇春《黑暗》:“一面是令人作呕的名士,一面是令人作呕的俗物。”
5、卑鄙无耻 bēi bǐ wú chǐ
释义:卑鄙无耻 形容人品德卑下;粗鄙;毫无廉耻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7回:“贾某总办河工,浮开报销,滥得保举。到京以后,又复花天酒地,任意招摇,并串通黄某,到处钻营,卑鄙无耻。”
6、卑鄙龌龊 bēi bǐ wò chuò
释义:卑鄙龌龊 龌龊:肮脏。品行恶劣下流。
出处:明 唐顺之《答俞教谕》:“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,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,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。”
7、善善恶恶 shàn shàn wù è
释义:善善恶恶 称赞善事,憎恶坏事。形容人区别善恶,爱憎分明。
出处:先秦 荀况《荀子 强国》:“彼先王之道也,一人之本也,善善恶恶之应也,治必由之,古今一也。”
8、好善恶恶 hǎo shàn è è
释义:好善恶恶 见“好善嫉恶”。
出处:《说岳全传》第七三回:“好善恶恶,人人如此。”
9、居心险恶 jū xīn xiǎn è
释义:居心险恶 居心:存心;险:阴险;恶:恶毒。心地阴险恶毒。
10、恶意中伤 è yì zhòng shāng
释义:恶意中伤 出自恶毒用心去攻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。中伤: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利刀割肉疮犹合,恶语伤人恨不销。”
11、恶紫夺朱 wù zǐ duó zhū
释义:恶紫夺朱 紫:古人认为紫是杂色;夺:乱;朱:大红色,古人认为红是正色。原指厌恶以邪代正。后以喻以邪胜正,以异端充正理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恶紫之夺朱也;恶郑声之乱雅乐也;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
12、改恶为善 gǎi è wéi shàn
释义:改恶为善 不再作恶,重新做人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“明则动,动则变”汉·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
13、暗室不欺 àn shì bù qī
释义:暗室不欺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,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出处: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》:“暗室不欺,托生安养。”
14、暗箭伤人 àn jiàn shāng rén
释义:暗箭伤人 暗中射箭杀伤别人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3回:“但是杀下马的,各自抬回本阵,不许暗箭伤人,亦不许抢掳尸首。”
15、杜耳恶闻 dù ěr è wén
释义:杜耳恶闻 塞住耳朵不愿听。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16、深恶痛疾 shēn wù tòng jí
释义:深恶痛疾 恶:厌恶;痛:痛恨。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” 宋 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
17、深恶痛绝 shēn wù tòng jué
释义:深恶痛绝 深:很;十分;恶:厌恶;痛:痛恨;绝:极点。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:“过门不入而不恨之,以其不见亲就为幸,深恶而痛绝之也。”
18、笑里藏刀 xiào lǐ cáng dāo
释义:笑里藏刀 形容对人外表和气;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。藏:隐藏。
出处:《旧唐书 李义府传》:“既处权要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,又以其柔而害物,亦谓之‘李猫’。”
19、苦思恶想 kǔ sī è xiǎng
释义:苦思恶想 形容竭力思索,绞尽脑汁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32回:“彼此争强赌胜,用尽心机,苦思恶想,愈出愈奇,必要出人头地。”
20、恶恶从短 wù wù cóng duǎn
释义:恶恶从短 比喻对人所做的坏事,不十分苛责。
出处:《公羊传·昭公二十年》:"君子之善善也长,恶恶也短,恶恶止其身,善善及子孙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