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要就要最好的诗词(形容只要最好的成语):不务空名,不可限量,不同流俗,不恶而严,不欺暗室,不耻最后,不虞之誉,不言而信,不避斧钺,乘风破浪,传檄可定,传檄而定,出类拔萃,大名鼎鼎,大显神通,大显身手,大有作为,大法小廉,大节不夺,得过且过,德厚流光,成仁取义,持之以恒,滴水穿石,碧血丹心,罢黜百家,草木知威,蝉腹龟肠,补天浴日,赤子之心,赤心报国,赤心相待,赤胆忠心,跛鳖千里,蹈节死义,车在马前,顶天立地,驰名中外,鳌头独占,跛行千里。
1、不务空名 bù wù kōng míng
释义:不务空名 务:追求。不追求虚名。形容踏踏实实地工作。
出处:毛泽东《发刊词》:“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,他们应该有知识,有能力,不务空名,会干实事。”
2、不可限量 bù kě xiàn liàng
释义:不可限量 限量:限定止境、数量。形容前程远大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6回:“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。”
3、不同流俗 bù tóng liú sú
释义:不同流俗 流俗:流行的习俗。与世俗习气不同。形容品德高尚。
出处:《礼记 射义》:“不从流俗。
4、不恶而严 bù è ér yán
释义: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,但很威严,使人知敬畏。
出处:《周易 遁》:“君子以远小人,不恶而严。”
5、不欺暗室 bù qī àn shì
释义:不欺暗室 欺:欺骗自己;暗室:人家看不见的地方。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,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出处: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》:“信行所履,不欺暗室。”
6、不耻最后 bù chǐ zuì hòu
释义:不耻最后 不耻:不以为羞耻。不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。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,就能达到目的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喻老》:“夫诱道争远,非先则后也。而先后心皆在于臣,上何以调于马,此君之所以后也。”
7、不虞之誉 bù yú zhī yù
释义:不虞之誉 虞:料想;誉:称赞。没有意料到的赞扬。
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上》:“有不虞之誉,有求全之毁。”
8、不言而信 bù yán ér xìn
释义:不言而信 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。形容有崇高的威望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子不言而信,不比而周。”
9、不避斧钺 bù bì fǔ yuè
释义:不避斧钺 斧钺:古代的兵器。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。形容将士英勇无畏,或烈士忠义不屈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赵充国传》:“愚臣伏计孰甚,不敢避斧钺之诛,昧死陈愚,唯陛下省察。”
10、乘风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
释义:乘风破浪 乘:趁着。趁着顺风;破浪前进。比喻志向远大;气魄雄伟;不怕困难;奋勇前进;多含施展远大抱负之意。也作“乘长风破万里浪”、“长风破浪”。
出处:《宋书 宗悫传》:“悫少时,炳问其志。悫答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
11、传檄可定 chuán xí kě dìng
释义:传檄可定 传:传送,传递;檄:讨敌文书;定:平定。比喻不待出兵,只要用一纸文书,就可以降服敌方。指不战而使对方归顺
出处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三卷:“传檄可定,极言敌之易破;迎刃而解,甚言事之易为。”
12、传檄而定 chuán xí ér dìng
释义:传檄而定 檄:讨敌文书;定:平定。比喻不待出兵,只要用一纸文书,就可以降服敌方,安定局势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今大王举而东,三秦可传檄而定也。”
13、出类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
释义:出类拔萃 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草丛生的样子;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超出那一类;高出那一群。形容人的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圣人之于民,亦类也。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14、大名鼎鼎 dà míng dǐng dǐng
释义:大名鼎鼎 鼎鼎:声威盛大的样子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听人家,像他这样大名鼎鼎,还怕有不晓得的。”
15、大显神通 dà xiǎn shén tōng
释义:大显神通 神通:原为佛教用语;指无所不能的力量;今指极其高超的本领。形容充分显示出高超的本领。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89回:“他三人辞了师父,在城外大显神通。”
16、大显身手 dà xiǎn shēn shǒu
释义:大显身手 显:表示;显露;身手:武艺;指本领。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;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。
出处:赵树理《三里湾》七:“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。”
17、大有作为 dà yǒu zuò wéi
释义:大有作为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;做出显著成绩。作为:可做的事;也可指做出成绩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下》:“故将大有为之君,必有所不召之臣,欲有谋焉则主不之。”朱熹集注:“大有为之君,大有作为,非常之君也。”
18、大法小廉 dà fǎ xiǎo lián
释义:大法小廉 旧时指大臣尽忠,小臣尽职。
出处:《礼记·礼运》:“大臣法,小臣廉,官职相序,君臣相正,国之肥也。”
19、大节不夺 dà jié bù duó
释义:大节不夺 大节:临难不苟的节操;夺:丧失。指面临生死关头,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。
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
20、得过且过 dé guò qiě guò
释义:得过且过 得:能够;且:姑且。只要勉强过得去;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;没有长远打算;也指工作敷衍了事;不负责任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小孙屠》戏文第四出:“孩儿,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,怕家中得过且过,出去做甚的?”
21、德厚流光 dé hòu liú guāng
释义:德厚流光 德:道德,德行;厚:重;流:影响;光:通“广”。指道德高,影响便深远。
出处:《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》:“天子七庙,诸侯五,大夫三,士二,故德厚者流光,德薄者流卑。”
22、成仁取义 chéng rén qǔ yì
释义:成仁取义 仁:仁爱;义:道义;正义。指为了崇高的事业而就义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23、持之以恒 chí zhī yǐ héng
释义:持之以恒 持:保持;坚持;之:代词;指所要坚持的东西;恒:长久;指恒心。有恒心地坚持下去。也作“持之以久”。
出处:宋 楼钥《攻愧集 雷两应诏封事》:“凡应天下之事,一切行之以诚,持之以久。”
24、滴水穿石 dī shuǐ chuān shí
释义:滴水穿石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。比喻虽然力量小;但只要坚持不懈;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。也作“水滴石穿”。
出处:宋 罗大经《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》:“一日一钱,千日千钱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”
25、碧血丹心 bì xuè dān xīn
释义:碧血丹心 碧血:血化为碧玉;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;丹心:忠心。形容满腔热血;无限忠诚之心。也作“丹心碧血”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外物》:“苌弘死于蜀,藏其血三年,化而为碧。”
26、罢黜百家 bā chù bǎi jiā
释义:罢黜百家 罢黜:废弃不用。原指排除诸子杂说,专门推行儒家学说。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,不要其他形式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武帝纪赞》:“孝武初立,卓然罢黜百家,表章《六经》。”
27、草木知威 cǎo mù zhī wēi
释义:草木知威 连草木都知道他的威名。形容威势极大。
出处:《新唐书 张万福传》:“朕谓江淮木草亦知尔威名。”
28、蝉腹龟肠 chán fù guī cháng
释义:蝉腹龟肠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,乌龟只要喝水。比喻饥饿之极。
出处:《南齐书 王僧虔传》:“蝉腹龟肠,为日已久,饥虎能吓,人遽与肉;饥麟不噬,谁为落毛?”
29、补天浴日 bǔ tiān yù rì
释义:补天浴日 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。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能力。也形容伟大的功业。
出处:《宋史 赵鼎传》:“浚有补天浴日之功,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,君臣相信,古今无二。”
30、赤子之心 chì zǐ zhī xīn
释义:赤子之心 赤子:初生的婴儿。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。形容人的心地善良、纯洁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离娄下》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
31、赤心报国 chì xīn bào guó
释义:赤心报国 赤:火红色,比喻真纯;赤心:忠心;报国:为国家效劳。旧指为帝王尽忠效劳。现亦形容赤胆忠心,为国效力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陈纪文帝天嘉元年》:“堷大言曰:‘诸王反逆,欲杀忠良邪!尊天子,削诸侯,赤心报国,何罪之有!’”
32、赤心相待 chì xīn xiāng dài
释义:赤心相待 赤心:真诚的心。真心诚意对待别人。
出处:元·乔梦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一折:“做了一程夫妻,彼此赤心相待,白首相期。”
33、赤胆忠心 chì dǎn zhōng xīn
释义:赤胆忠心 赤:赤诚、真诚;忠:忠诚。形容很忠诚;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胆”。
出处: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0回:“赤胆忠心扶社稷。”
34、跛鳖千里 bǒ biē qiān lǐ
释义: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,也能走千里。比喻只要坚持不懈,即使条件很差,也能成功。
出处:先秦 荀况《荀子 修身》:“故跬步不休,跛鳖千里。”
35、蹈节死义 dǎo jié sǐ yì
释义:蹈节死义 蹈:履行,实行。坚守节操,以身殉义。
出处:《晋书·元帝纪》:“惟有蹈节死义,以雪天下之耻,庶赎斧钺之诛。”
36、车在马前 chē zài mǎ qián
释义:车在马前 大马拖车在前,马驹系在车后,这样,可使小马慢慢地学拉车。比喻学习任何事物,只要有人指导,就容易学会。
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始驾马者反之,车在马前。”
37、顶天立地 dǐng tiān lì dì
释义: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;脚踩大地。形容形象高大;气概豪迈。也形容敢作敢为;光明磊落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育王裕禅师法嗣 道场法全禅师》:“汝等诸人,个个顶天立地,肩横榔栗,到处行脚。”
38、驰名中外 chí míng zhōng wài
释义:驰名中外 驰:传播。声名传播到国内国外。也作“驰名天下”。
出处: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 涑水》:“赞拟王公,驰名天下。”
39、鳌头独占 áo tóu dú zhàn
释义:鳌头独占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楔子:“殿前曾献升平策,独占鳌头第一名。”
40、跛行千里 bǒ xíng qiān lǐ
释义:跛行千里 比喻只要努力不懈,即时条件很差,也能取得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