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想说别人先看看自己的成语(形容说别人的时候先看看自己的成语):三茶六礼,上梁不正,上梁不正下梁歪,不知就里,以身作则,又惊又喜,必不得已,桑中之喜,正人先正己,若丧考妣,重此抑彼,不愤不启,再作道理,闻义而徙。
1、三茶六礼 sān chá liù lǐ
释义: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。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种仪式。参阅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四四、《仪礼 士昏礼》。
出处:我国旧时习俗,娶妻多用茶为聘礼,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。六礼,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六种仪式。参阅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卷四四、《仪礼·士昏礼》。
2、上梁不正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
释义:上梁不正 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,下面的人也跟着干坏事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做的个上梁不正,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。”
3、上梁不正下梁歪 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
释义: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梁:指上级或长辈。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,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。
出处:晋 杨泉《物理论》:“上不正,下参差。”
4、不知就里 bù zhī jiù lǐ
释义:不知就里 就里:其中,内情。不知道内幕。
出处:金 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第四卷:“你寻思,甚做处,不知就里,直恁冲冲怒?”
5、以身作则 yǐ shēn zuò zé
释义:以身作则 身:自身;则:准则;榜样。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6、又惊又喜 yòu jīng yòu xǐ
释义:又惊又喜 既惊讶又高兴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忽闻有人唤他,强展星眸,一见是宝玉,又惊又喜,又悲又痛,忙一把死攥住他的手。”
7、必不得已 bì bù dé yǐ
释义:必不得已 必然不能得止。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。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。
出处:《论语 颜渊》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”
8、桑中之喜 sāng zhōng zhī xǐ
释义:桑中之喜 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“申叔跪从其父,将适郢,遇之,曰:‘异哉!夫子有三军之惧,而又有桑中之喜,宜将窃妻以逃者也。’”
9、正人先正己 zhèng rén xiān zhèng jǐ
释义:正人先正己 正:正直,公正。要让别人做到公平正直就必须自己先做到
出处:王朔《永失我爱》:“这也就是我自个,换别人这样儿我也早急了,要不怎么说正人先正己上梁不正下梁歪。”
10、若丧考妣 ruò sàng kǎo bǐ
释义:若丧考妣 丧:死去;考:父亲;妣:母亲。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。
出处:汉 扬雄《元后诔》:“享国六十,殂落而崩。四海伤怀,擗踊拊心,若丧考妣,遏密八音。”
11、重此抑彼 zhòng cǐ yì bǐ
释义:重此抑彼 重:重视;抑:压制,贬低。重视这个,压制那个。指待人或处事不公平
12、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
释义:不愤不启 愤: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。启:启发。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,不去启发他。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"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"
13、再作道理 zài zuò dào lǐ
释义:再作道理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。同“再做道理”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"桂娘一定在里头,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,见他时再作道理。"
14、闻义而徙 wén yì ér xǐ
释义:闻义而徙 闻:听到;义:正义;徙:迁移。听到符合道义的事就心动神往,虚心相就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"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