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原谅一个人的成语怎么说(形容原谅一个人成语):不共戴天,不可饶恕,决一死战,切骨之仇,刻骨仇恨,势不两立,大人不见小人怪,大人不记小人过,弃瑕录用,待人接物,恕我冒昧,情恕理遣,情有可原,愚眉肉眼,济河焚舟,深仇大恨,热血沸腾,略迹原心,略迹原情,破釜沉舟,背城借一,背水一战,重整旗鼓,非意相干,高抬贵手,顶冠束带,枕干之雠。
1、不共戴天 bù gòng dài tiān
释义:不共戴天 共:共同;戴:顶着。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。形容仇恨极深;誓不两立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曲礼上》:“父之仇,弗与共戴天。”
2、不可饶恕 bù kě ráo shù
释义:不可饶恕 饶恕:原谅过错、冒犯或失礼之处。指不能原谅
出处:王朔《我是“狼”》:“特别是那时,这种发现都会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背叛。”
3、决一死战 jué yī sǐ zhàn
释义:决一死战 拼死一战以决胜负。
出处:《清史稿 文宗本纪》:“周天爵素称勇敢,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,独不能与贼决一死战耶。”
4、切骨之仇 qiè gǔ zhī chóu
释义:切骨之仇 形容仇恨极深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文秀乃切骨之仇,日夜在心,故此一经眼,即便认得。”
5、刻骨仇恨 kè gǔ chóu hèn
释义:刻骨仇恨 永远记在心头的深仇大恨。
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一章:“三面红旗底下还允许她摆米豆腐摊子嘛,哪来的刻骨仇恨?”
6、势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
释义:势不两立 两立:并存。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调和。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一》:“楚强则秦弱,楚弱则秦强,此其势不两立。”
7、大人不见小人怪 dà rén bù jiàn xiǎo rén guài
释义:大人不见小人怪 怪:责备,埋怨。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不见怪,加以原谅
出处:陈荫荣《兴唐传·闹花灯》第12回:“常言道:大人不见小人怪,宰相肚里能行船。一为他们无知,二看卑职面上,您就恕过他们吧。”
8、大人不记小人过 dà rén bù jì xiǎo rén guò
释义:大人不记小人过 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加以原谅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3回:“你不必如此。大人不记小人过,饶恕你便了。”
9、弃瑕录用 qì xiá lù yòng
释义:弃瑕录用 原谅过去的过失,重新录用。
出处:三国 吴 陆瑁《与暨艳书》:“加今王业始建,将一大统,此乃汉高弃瑕录用之时也。”
10、待人接物 dài rén jiē wù
释义:待人接物 物:人物;人们。接待交往各种人物。指平时与人相处
出处:宋 俞文豹《吹剑四录》:“内而存心养性、立身行己无所歉,外而待人接物、处事应世无所戾。”
11、恕我冒昧 shù wǒ mào mèi
释义:恕我冒昧 请原谅我的冒昧
出处:张东林《古城春色》第二部:“恕我冒昧,满小姐,听说在共军之中你有位未婚夫。”
12、情恕理遣 qíng shù lǐ qiǎn
释义:情恕理遣 恕:原谅;遣:排遣。以情相恕,以理排遣。指待人接物宽厚和平,遇事不加计较。
出处:《晋书 卫玠传》:“玠尝以人有不及,可以情恕;非意相干,可以理遣,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。”
13、情有可原 qíng yǒu kě yuán
释义:情有可原 原:原谅。从情理上说;有可以原谅的地方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霍谞传》:“光之所至,情既可原,守阙连年而终不见理。”
14、愚眉肉眼 yú méi ròu yǎn
释义:愚眉肉眼 谓凡俗的眼光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单刀会》第二折:“道童云:‘鲁子敬,你愚眉肉眼,不识贫道。’”元·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二折:“洗不净愚眉肉眼。”
15、济河焚舟 jì hé fén zhōu
释义:济河焚舟 济:渡过;焚:烧。渡过河就把渡船烧了。形容断绝退路;准备决一死战。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三年》:“秦伯伐晋,济河焚舟。”
16、深仇大恨 shēn chóu dà hèn
释义:深仇大恨 极深极大的仇恨。
出处:元 杨显之《酷寒亭》:“从今后深仇积恨都消解。”
17、热血沸腾 rè xuè fèi téng
释义:热血沸腾 形容人情绪高昂;激动不已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九:“她是怎样地受感动,怎样地热血沸腾。”
18、略迹原心 lüè jì yuán xīn
释义:略迹原心 撇开表面的事实,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。
出处:明 张煌言《答赵安抚书》:“英君察相,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;感其诚而哀其遇。”
19、略迹原情 lüè jì yuán qíng
释义:略迹原情 撇开事实不谈,从情理上原谅。
出处:兰陵忧患生《京华百二竹枝词》:“讨钱童子乱拦人,略迹原情总为贫。”
20、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
释义:破釜沉舟 釜:古代的一种锅;舟:船。砸碎锅子;凿沉船只。比喻战斗到底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
21、背城借一 bèi chéng jiè yī
释义:背城借一 背城:背向自己的城堡;借一:凭借最后一战。背靠自己的城堡与敌人决一死战。意谓作最后的奋斗。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成公二年》:“请收合余烬,背城借一。”
22、背水一战 bèi shuǐ yī zhàn
释义:背水一战 背:背向;水:指江河;背水:背后是水;表示没有退路。原作“背水阵”;背后临近河水摆阵;或布下的阵势。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;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。
出处:宋 秦观《将帅》:“韩信之击赵,非素拊循士大夫也,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,斩成安君,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。”
23、重整旗鼓 chóng zhěng qí gǔ
释义:重整旗鼓 重:重战;整:整顿;整治;旗鼓: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;用以代表军事力量。比喻失败或受挫后;重新整顿组织力量;准备再干。也作“重振旗鼓”。
出处:宋 克勤《圆悟佛果禅师语录》第17卷:“法灯重整枪旗,再装甲胄。”
24、非意相干 fēi yì xiāng gān
释义:非意相干 非意:意料之外;干:冒犯。意外的无故冒犯。
出处:晋 王隐《晋书 卫玠传》:“玠尝以人有不及,可以情恕;非意相干,可以理遣,故终身不见喜愠之容。”
25、高抬贵手 gāo tái guì shǒu
释义:高抬贵手 旧时恳求人原谅或饶恕的话。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。
出处:元 范康《竹叶舟》第四折:“弟子愚眉肉眼,怎知道真仙下降,只望高抬贵手,与我拂除尘俗者。”
26、顶冠束带 dǐng guān shù dài
释义:顶冠束带 头上戴着朝冠,腰上束着玉带。旧指朝廷命官的装束。
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五回:"本来历史是最不可靠的东西,奉敕编纂的史官,不过是顶冠束带的抄胥。"
27、枕干之雠 zhěn gàn zhī chóu
释义:枕干之雠 指不共戴天的仇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