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与守株待兔意思相近的词语成语(守株待兔相近的成语):不劳而获,不知进退,亡羊补牢,刻舟求剑,固守成规,坐享其成,坐以待毙,墨守成规,好逸恶劳,好高骛远,守株待兔,守株缘木,寻根究底,掩耳盗铃,看风使舵,缘木求鱼,胶柱鼓瑟,胸有成竹,自相矛盾,自言自语,见机行事。
1、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
释义:不劳而获 获:获得。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。也作“不劳而得”。
出处: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入官》:“所求于迩,故不劳而得也。”
2、不知进退 bù zhī jìn tuì
释义: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。比喻无决断。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。
出处:汉 荀悦《汉纪 哀帝纪下》:“恐陛下有过失之讥,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。”
3、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
释义:亡羊补牢 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。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。亡:逃亡,丢失;牢:关牲口的圈。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楚策四》:“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”
4、刻舟求剑 kè zhōu qiú jiàn
释义:刻舟求剑 舟:船;求:寻找;寻求。在船上刻记号;寻找失落水中的剑。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;死守教条;拘泥固执;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。
出处: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察今》:“楚人有涉江者,其剑自舟中坠于水,遽契其舟曰:‘是吾剑之所从坠。’舟止,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。舟已行矣,而剑不行,求剑若此,不亦惑乎?”
5、固守成规 gù shǒu chéng guī
释义:固守成规 成规:现成的规矩、制度。指思想固执保守,守着老规矩不放,不思改革进取
出处:邓小平《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》:“我们过去固守成规,关起门来搞建设,搞了好多年,导致的结果不好。”
6、坐享其成 zuò xiǎng qí chéng
释义:坐享其成 享:享受;成:成果。坐着不劳动而享受劳动成果。
出处:明 王守仁《与顾惟贤书》:“闽广之役,偶幸了事,皆诸君之功,区区盖坐享其成者。”
7、坐以待毙 zuò yǐ dài bì
释义:坐以待毙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
出处:先秦 管仲《管子 参患》:“短兵待远矢,与坐而待死者同实。”
8、墨守成规 mò shǒu chéng guī
释义:墨守成规 墨守: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;故称善守为“墨守”;后指固执不变地遵循为墨守;成规:现成地规矩、制度。固执守旧;死报着老规矩不放;不思改革进取。
出处:清 黄宗羲《钱退山诗文序》:“如钟嵘之《诗品》,辨体明宗,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。”
9、好逸恶劳 hào yì wù láo
释义:好逸恶劳 好:喜爱;逸:安闲;恶:讨厌;憎恨。贪图安逸;厌恶劳动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郭玉传》:“其为疗也,有四难焉:自用意而不任臣,一难也;将身不谨,二难也;骨节不强,不能使药,三难也;好逸恶劳,四难也。”
10、好高骛远 hào gāo wù yuǎn
释义:好高骛远 好:喜欢;骛:从事;追求。喜欢高的;追求远的。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。
出处:《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》:“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,卒无成焉。”
11、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
释义:守株待兔 比喻死守狭隘经验;不知变通;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。
出处:战国 韩 韩非《韩非子 五蠹》:“宋人有耕田者,田中有株,兔也,触柱折颈而死。”
12、守株缘木 shǒu zhū yuán mù
释义:守株缘木 比喻不根据实际情况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
出处:明·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“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,不几于守株椽木乎?”
13、寻根究底 xún gēn jiū dǐ
释义:寻根究底 寻找根源;追究底细;弄清来龙去脉。寻:寻求;寻找;根:根源;根由;究:探究;追究;底:底细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9回:“刘姥姥是信口开河,情哥哥偏要寻根究底。”
14、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
释义:掩耳盗铃 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出处: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15、看风使舵 kàn fēng shǐ duò
释义:看风使舵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。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法云法秀禅师》:“看风使舵,正是随波逐流。”
16、缘木求鱼 yuán mù qiú yú
释义:缘木求鱼 缘:顺着;木:树。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。比喻方法不对;徒劳无功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以若所为求若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
17、胶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
释义:胶柱鼓瑟 胶:用胶粘住;柱:瑟上调音用的短木;鼓:弹奏;瑟:一种古乐器。用胶把柱粘住;再去弹瑟;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“王以名使括,若胶柱而鼓瑟耳。括徒能读其父书传,不知合变也。”
18、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
释义: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
出处: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
19、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
释义:自相矛盾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。矛: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;盾: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。
出处:《韩非子 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
20、自言自语 zì yán zì yǔ
释义:自言自语 言、语:说。自己跟自己说话。
出处:元 王晔《桃花女》第四折:“你这般鬼促促的,在这里自言自语,莫不要出城去砍那桃树吗?”
21、见机行事 jiàn jī xíng shì
释义:见机行事 机:时机;行事:办事。看准时机立即办事。
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下》:“几者动之微,吉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