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死亡的名词(形容死亡性强的成语):大限临头,大化有四,不可理喻,不可避免,不得善终,不死不活,不讳之变,不进油盐,伏尸流血,伏维尚飨,伯仁由我而死,出死入生,出生入死,刚戾自用,刚褊自用,功成名就,半死半活,固守成规,固执己见,地下修文,宫车晏驾,宫车晚出,惨遭不幸,方生方死,残丝断魂,爱生恶死,白骨露野,百死一生,粉骨碎身,邦国殄瘁,长生不死,长眠不起,风中之烛,风中秉烛,风烛之年,风烛残年,风烛草露,饿殍遍野,饿莩遍野,残喘待终。
1、大限临头 dà xiàn lín tóu
释义:大限临头 大限:生命的极限。指死期。用以指寿数已尽,注定死亡的期限落到身上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施仁义刘弘嫁婢》第三折:"若是你为官称了平生志,有一日大限临头,那时若你个小解元得为官,将你这双老爷娘放心死。"
2、大化有四 dà huà yǒu sì
释义:大化有四 化:变化。人生的最大变化有四个,即人生的婴儿、少壮、老年和死亡。
出处:《列子·无瑞》:"人生生至终,大化有四:婴孩也,少壮也,老耆也,死亡也。"
3、不可理喻 bù kě lǐ yù
释义:不可理喻 理:道理;事理;喻:开导;使明白。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、说服他。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。
出处:明 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 褐盖》:“要之,此辈不可理喻,亦不足深诘也。”
4、不可避免 bù kě bì miǎn
释义:不可避免 指不能使不发生的事情
出处:毛泽东《矛盾论》:“而这些矛盾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在各种不同的阶级社会中,引出各种不同的社会革命。”
5、不得善终 bù dé shàn zhōng
释义:不得善终 善终:正常死亡。指人不得好死。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。
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》:“汝家虽出二帝,可惜不得善终!”
6、不死不活 bù sǐ bù huó
释义:不死不活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48卷:“唯是被囚不死不活,这地位如何处,直是难。”
7、不讳之变 bù huì zhī biàn
释义:不讳之变 不讳:死的委婉说法;变:变故。指人的死亡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申屠刚传》:“不讳之变,诚难其虑。”
8、不进油盐 bù jìn yóu yán
9、伏尸流血 fú shī liú xuè
释义:伏尸流血 伏尸:横尸在地。指人死亡。形容杀人众多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“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,故圣王重行之。”
10、伏维尚飨 fú wéi shàng xiǎng
释义:伏维尚飨 古代祭文中的套语,指请享用祭品吧
出处:唐·陈子昂《祭韦府君文》:“呜呼哀哉,伏维尚飨。”
11、伯仁由我而死 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
释义:伯仁由我而死 伯仁:晋代周颙的字。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
出处:《晋书·周颙传》:“吾虽不杀伯仁,伯仁由我而死。”
12、出死入生 chū sǐ rù shēng
释义:出死入生 ①从死亡里获救。②犹出生入死。
出处:唐·黄滔《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》:“夫如是大雄之力,出死入生;至诚之神,感天动地。”
13、出生入死 chū shēng rùsǐ
释义:出生入死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。后形容冒生命危险;不顾个人安危。也作“出死入生”。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50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(途)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14、刚戾自用 gāng lì zì yòng
释义:刚戾自用 见“刚愎自用”。
出处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始皇为人,天性刚戾自用,起诸侯,并天下,意得欲从,以为自古莫及己。”
15、刚褊自用 gāng biǎn zì yòng
释义:刚褊自用 刚:坚硬;褊:狭隘;自用:凭主观意图行事。坚硬固执,独断专行
出处:宋·苏轼《提举玉局观谢表》:“伏念臣才不逮人,性多忤物,刚褊自用,可谓小忠,猖狂妄行,乃蹈大难。”
16、功成名就 gōng chéng míng jiù
释义:功成名就 功:功业。就:达到。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
出处: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誉不可虚假。”
17、半死半活 bàn sǐ bàn huó
释义:半死半活 半死:接近死亡。不死不活,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,没有生气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:“听说停刊的头一日,即是昨日,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,都收监了。”
18、固守成规 gù shǒu chéng guī
释义:固守成规 成规:现成的规矩、制度。指思想固执保守,守着老规矩不放,不思改革进取
出处:邓小平《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》:“我们过去固守成规,关起门来搞建设,搞了好多年,导致的结果不好。”
19、固执己见 gù zhí jǐ jiàn
释义:固执己见 固:顽固;执:坚持。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;不肯改变。
出处:《宋史 陈宓传》:“固执己见,动失人心。”
20、地下修文 dì xià xiū wén
释义:地下修文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。
出处:《太平御览》卷八八引王隐《晋书》:“韶言天上及地下事,亦不能悉知也。颜渊、卜商今见在为修文郎。”
21、宫车晏驾 gōng chē yàn jià
释义:宫车晏驾 晏:迟。宫车迟出。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。
出处: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宫车一日晏驾,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。”
22、宫车晚出 gōng chē wǎn chū
释义:宫车晚出 宫车:古代帝王所乘的车。宫车迟迟不出。旧为帝王死亡的讳辞
出处:《宋书·徐羡之传》:“高祖宫车晏驾,与中书令傅亮、领军将军谢晦、镇北将军檀道济同被顾命。”
23、惨遭不幸 cǎn zāo bù xìng
释义:惨遭不幸 遭到严重灾祸,多指死亡
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:“但就是这对卖豆汁的夫妇,前几日却惨遭不幸。”
24、方生方死 fāng shēng fāng sǐ
释义:方生方死 方:正在。指事物不断生成或消亡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。”
25、残丝断魂 cán sī duàn hún
释义:残丝断魂 残:剩余;断:断绝;魂:魂魄。比喻即将死亡的生命
出处: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献发》:“奴身止鬖鬖发数根,这便是我的残丝断魂。”
26、爱生恶死 ài shēng wù sǐ
释义:爱生恶死 爱:喜爱;恶:厌恶。喜爱生存,厌恶死亡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26回:“可见爱生恶死,亦是物之恒情。”
27、白骨露野 bái gǔ lù yě
释义:白骨露野 露:暴露;野:野外。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。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
出处:三国 魏 曹操《蒿里行》诗: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。”
28、百死一生 bǎi sǐ yī shēng
释义: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,处于死亡的边缘。
出处:《北齐书 杜弼传》:“诸勋人身触锋刃,百死一生,纵其贪鄙,所取处大,不可同之循常例也。”
29、粉骨碎身 fěn gǔ suì shēn
释义:粉骨碎身 指身躯粉碎,牺牲生命。
出处:唐 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平生志愿,今日获从,粉骨碎身,誓不相舍。”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兰孙道:‘相公、夫人正是重生父母,虽粉骨碎身,无可报答。’”
30、邦国殄瘁 bāng guó tiǎn cuì
释义:邦国殄瘁 邦国:国家;殄:尽,绝;瘁:病。形容国家病困,陷于绝境
出处:《诗经 大雅 瞻印》:“人之云亡,邦国殄瘁。”
31、长生不死 cháng shēng bū sǐ
释义:长生不死 生命长存,永不死亡。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辨问》:“长生不死,以此责圣人,何其多乎?”
32、长眠不起 cháng mián bù qǐ
释义:长眠不起 死亡的别称。
出处:宋·李昉《太平广记》:“郑友过一冢,驻马而吟,久不得属,冢中人续之曰:‘下有百年人,长眠不知晓。’”
33、风中之烛 fēng zhōng zhī zhú
释义:风中之烛 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出处:明 李贽《覆邓石阳书》:“犹闻拜疾趋,全不念风中之烛,灭在俄顷。”
34、风中秉烛 fēng zhōng bǐng zhú
释义:风中秉烛 秉:拿着。风中拿着烛易灭。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海门张仲村乐堂》第一折:“我将世事都参透,幻身躯似风中秉烛,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。”
35、风烛之年 fēng zhú zhī nián
释义:风烛之年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36、风烛残年 fēng zhú cánnián
释义:风烛残年 风烛:风中的烛火。风中的烛火随时都可能熄灭;人生垂暮之年的残余时日;随时都可能完结。比喻人到垂暮之年;活不长久了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1回:“只这风烛残年,没的倒得眼泪倒回去,望肚子里流。”
37、风烛草露 fēng zhú cǎo lù
释义:风烛草露 风中之烛易灭,草上之露易干。比喻人已衰老,临近死亡。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
出处: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
38、饿殍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
释义:饿殍遍野 殍:人饿死后的尸体。饿死的人到处都是。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39、饿莩遍野 è piǎo biàn yě
释义:饿莩遍野 莩:饿死的人。到处是饿死的人。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庖有肥肉,厩有肥马,民有饥色,野有饿莩,此率兽而食人也。”
40、残喘待终 cán chuǎn dài zhōng
释义:残喘待终 残喘:仅存的一点喘息;终:死亡。指生命将尽,仅存一点喘息。
出处:唐·陈子昂《为宗舍人谢赠物丧》:"天德弥厚,残喘待终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