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事情很大的四字词语(形容一件事非常大的成语):一举一动,一望无际,举足轻重,呜呼哀哉,声势浩大,天震地骇,庞然大物,惊天动地,无与伦比,无边无际,电照风行,盖地而来,硕大无朋,遮天蔽日,遮空蔽日,铺天盖地,震天动地,震天骇地,震撼寰宇。
1、一举一动 yī jǔ yī dòng
释义:一举一动 指人的每一个动作;所有的行动。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:“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无不著力。”
2、一望无际 yī wàng wú jì
释义:一望无际 一眼看不到边(际:边)。形容极其辽阔。
出处:宋 秦观《蝶恋花》:“舟泊浔阳城下住,杳霭昏鸦,点点云边树。九派江分从此去,烟浓一望空无际。”
3、举足轻重 jǔ zú qīng zhòng
释义:举足轻重 一挪动脚;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。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会打破均势。比喻地位极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
4、呜呼哀哉 wū hū āi zāi
释义:呜呼哀哉 旧时祭文中常用的表示对死者哀悼的语句;意思是“唉!伤心啊!”后用以指死亡或完蛋。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哀十六年》:“呜呼哀哉,尼父!无自律!”
5、声势浩大 shēng shì hào dà
释义:声势浩大 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浩大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如今宋江领兵围城,声势浩大,不可抵敌。”
6、天震地骇 tiān zhèn dì hài
释义:天震地骇 震:震动。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。有时形容事件、场面令人惊骇。
出处:《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》裴松之注:“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,大行皇帝崩,呜呼哀哉!于时天震地骇。”
7、庞然大物 páng rán dà wù
释义:庞然大物 庞然:高且大的样子。形容外表强大;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。
出处:唐 柳宗元《三戒 黔之驴》第19卷:“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。”
8、惊天动地 jīng tān dòng dì
释义:惊天动地 惊:惊动;动:震撼。惊动上天;震动大地。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。
出处:唐 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垅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9、无与伦比 wú yǔ lún bǐ
释义:无与伦比 伦:类;同类。没有能跟它相比的。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。
出处:唐 卢氏《逸史》:“置于州,张宠敬无与伦比。”
10、无边无际 wú biān wú jì
释义:无边无际 际:边缘处。形容范围极为广阔。
出处: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66回:“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,原来是太湖边上。”
11、电照风行 diàn zhào fēng xíng
释义:电照风行 如电光之照耀,如风之流动。比喻影响甚大。
出处: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电照风行,声驰海外。”
12、盖地而来 gài dì ér lái
释义:盖地而来 盖:遮盖,掩盖。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。形容来势迅猛浩大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“汉军大败,后面漫山塞野,黄巾盖地而来,旗上大书‘天公将军’。”
13、硕大无朋 shuò dà wú péng
释义:硕大无朋 硕:大;朋:比。原指相貌健美;为人公平不偏。后多用来形容非常大;无与伦比。
出处:《诗经 唐风 椒聊》:“椒聊之实,蕃衍盈升。彼其之子,硕大无朋。”
14、遮天蔽日 zhē tiān bì rì
释义: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阳。形容事物体积庞大、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十三回:“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,黑洞洞遮天蔽日,都是皂雕旗。”
15、遮空蔽日 zhē kōng bì rì
释义:遮空蔽日 同“遮天蔽日”。
出处:明·方汝浩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十九回:“军行腾起地中尘,遮空蔽日;马走踏翻拦路草,偃土摇风。”
16、铺天盖地 pū tiān gài dì
释义:铺天盖地 铺:把东西散开;盖:笼罩;遮蔽。遮住天;盖住地。形容充满了整个天地。来势猛烈。也作“遮天盖地”。
出处: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遮天盖地。’”
17、震天动地 zhèn tiān dòng dì
释义:震天动地 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势浩大。
出处:北魏 郦道元《水经注 河水》:“壁立千仞,河流激荡,涛涌波襄,雷奔电泄,震天动地。”
18、震天骇地 zhèn tiān hài dì
释义:震天骇地 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
出处:《晋书·孙楚传》:“烟尘俱起,震天骇地。”
19、震撼寰宇 zhèn hàn huán yǔ
释义:震撼寰宇 震动了天地。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