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一个人活得明白的词(形容人活得明白的成语大全):牙清口白,不清不白,不言而谕,久梦初醒,乳臭未干,人心如镜,似梦初觉,光明正大,分星擘两,刻骨铭心,博物通达,困而不学,天真无邪,天真烂漫,心地善良,心融神会,惇信明义,明明白白,晓以大义,朗若列眉,洋洋洒洒,洗眉刷目,涉世未深,清清楚楚,漆桶底脱,简要清通,罕譬而喻,耳聪目明,融会贯通,见经识经,豁然确斯,躲躲闪闪,达地知根,通达古今,不愤不启,浅显易懂,明白易晓,发明耳目,不明事理,明白晓畅。
1、牙清口白 yá qīng kǒu bái
释义:牙清口白 牙齿洁白,口齿清楚。比喻说话清楚明白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九回:"怎当得十三妹定要问他个牙白口清,急得无法。"
2、不清不白 bù qīng bù bái
释义:不清不白 不明白,不清楚。形容关系暧昧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0回:“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,要把我拉在浑水里,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,也未可知。”
3、不言而谕 bù yán ér yù
释义:不言而谕 言:解释,说明。不用说就可以明白。形容事理非常明显
出处:宋 苏轼《却鼠刀铭》:“呜呼嗟夫,吾苟有之,不言而谕,是亦何劳。”
4、久梦初醒 jiǔ mèng chū xǐng
释义:久梦初醒 久:长久;初:刚;醒:醒悟。像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从长期不明事理中顿然醒悟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86回:“王氏久梦初醒之人,极口赞成。”
5、乳臭未干 rǔ xiù wèi gān
释义:乳臭未干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
出处: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虽有两个外甥,不是姐姐亲生,并且乳臭未干,谁人来稽查得他?”
6、人心如镜 rén xīn rú jìng
释义:人心如镜 人的心就像镜子似的透亮明白
出处:宋·洪迈《夷坚丙志》第10卷:“且谓人心如镜,须管常磨,勿令尘染污,自然聪明。”
7、似梦初觉 sì mèng chū jué
释义:似梦初觉 像刚从梦中醒来。比喻过去一直糊涂,刚刚明白过来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54回:“三藏闻言,如醉方醒,似梦初觉,乐以忘忧,称谢不尽。”
8、光明正大 guāng míng zhèng dà
释义: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;言行正派。正大:公正无私。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 易九》第73卷:“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”
9、分星擘两 fēn xīng bò liǎng
释义:分星擘两 详细分说;清楚,明白。
出处:《刘知远诸宫调·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》:“便分星百(擘)两,道俺不姓慕容。”
10、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
释义:刻骨铭心 刻:刻划;铭:在金属上刻写。刻在骨头上;铭刻在心灵中。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。
出处: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铭刻心骨。”
11、博物通达 bó wù tōng dá
释义:博物通达 博物:能辨别许多事物;通达:明白人情事理。形容学识渊博,通晓事理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》:“虽非正法,巨儒宿学,不能自解,博物通达之士也。”
12、困而不学 kùn ér bù xué
释义:困而不学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
出处:《论语·季氏》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13、天真无邪 tiān zhēn wú xié
释义:天真无邪 邪:不正当。心地善良纯洁,没有不正当的想法
出处:丁玲《风雪人间》上卷:“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,是一个革命战士,是党的儿女。”
14、天真烂漫 tiān zhēn làn màn
释义:天真烂漫 自然纯真;毫不造作。多指少年儿童纯真可爱。天真:心地单纯;不虚伪做作;烂漫:坦率自然。
出处:宋 龚开《高马小儿图》:“此儿此马俱可怜,马高三齿儿未冠,天真烂熳好容仪,楚楚衣装无不宜。”
15、心地善良 xīn dì shàn liáng
释义:心地善良 有道德、德行好,慈善
出处:梁遇春《奥布伦摩夫》:“然而他们也是聪明多才,心地善良的人,却终于草草一生。”
16、心融神会 xīn róng shén huì
释义:心融神会 融:融合。心神融会贯通,领悟明白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石霜园禅师法嗣》:“乃宵遁瑞州九峰,恍若旧游,眷不忍去,遂落发。每阅经,心融神会。”
17、惇信明义 dūn xìn míng yì
释义:惇信明义 惇:重视;信:诚实。遵守信用,深明道义
出处:《尚书·武成》:“惇信明义,崇德报功。”
18、明明白白 míng míng bái bái
释义: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,明确无误;正大光明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账目已明明白白,并无分文来去。”
19、晓以大义 xiǎo yǐ dà yì
释义:晓以大义 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
出处:吴玉章《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》第十四篇:“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,合欲晓以大义。”
20、朗若列眉 lǎng ruò liè méi
释义:朗若列眉 朗:明亮;列眉:明白。形容非常明白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吾必不听众口与谗言,吾信汝也,犹列眉也。”
21、洋洋洒洒 yáng yáng sǎ sǎ
释义:洋洋洒洒 洒洒:连绵不断的样子。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。也形容才思充沛;写起来很畅快。
出处: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 凡例》:“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洒洒文字。”
22、洗眉刷目 xǐ méi shuā mù
释义:洗眉刷目 比喻清晰明白。
出处:清·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·新旧五代史》:“此考虽简略,然提纲挈领,洗眉刷目。”
23、涉世未深 shè shì wèi shēn
释义:涉世未深 指接触社会少,经历世事不多,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
出处:《晋书·孔衍传》:“宗人夷吾有美名,博学不及衍,涉世声誉过之。”
24、清清楚楚 qīng qīng chǔ chǔ
释义:清清楚楚 清晰明白有条理
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6回:“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,弱不胜衣,故憨憨的只管贪看。”
25、漆桶底脱 qī tǒng dǐ tuō
释义:漆桶底脱 漆桶脱了底才能透光亮。比喻彻底明白清楚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2卷:“吕先生听罢,大彻大悟,如漆桶底脱。”
26、简要清通 jiǎn yào qīng tōng
释义:简要清通 指处事简练扼要,明白通达。
出处: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赏誉》:“吏部郎阙,文帝问其人于锺会,会曰:‘裴楷清通,王戎简要,皆其选也。’”
27、罕譬而喻 hǎn pì ér yù
释义:罕譬而喻 说话用不着多比方,都能听懂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。
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其言也约而达,微而臧,罕譬而喻。”
28、耳聪目明 ěr cōng mù míng
释义:耳聪目明 聪:听觉灵敏。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。
出处:汉 焦赣《易林 临之需》:“重瞳四乳,耳聪目明,普为仁表,圣作元辅。”
29、融会贯通 róng huì guàn tōng
释义:融会贯通 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
30、见经识经 jiàn jīng shí jīng
释义: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,十分机灵。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8回:“龙氏方才见经识经,渐渐的收了法术。”
31、豁然确斯 huō rán què sī
释义:豁然确斯 明白透彻。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俄而有无矣,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。”郭象注:“了无,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。”
32、躲躲闪闪 duǒ duǒ shǎn shǎn
释义:躲躲闪闪 躲避闪开,以免遇到某些情况。亦形容遮遮盖盖,支支吾吾,不坦率,不直爽。
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闪闪,联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,只觉无穷丑态。”
33、达地知根 dá dì zhī gēn
释义:达地知根 比喻根底清楚、明白
出处:元 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,争奈忒达地忒知根,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。”
34、通达古今 tōng dá gǔ jīn
释义:通达古今 通:通晓;达:到达。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物。形容知识渊博,见闻广博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赞》:“唯孟轲、孙况、董仲舒、司马迁、刘向、扬雄,此数公者,皆博物洽闻,通达古今。”
35、不愤不启 bù fèn bù qǐ
释义:不愤不启 愤: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。启:启发。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,不去启发他。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"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"
36、浅显易懂 qiǎn xiǎn yì dǒng
释义:浅显易懂 浅显:浅近明显。道理或寓意浅显,容易理解、明白。
37、明白易晓 míng bái yì xiǎo
释义:明白易晓 晓:知晓,明白。形容明白清楚,容易弄懂。
出处:宋·洪迈《容斋随笔》卷二:"不刊之典,明白易晓,非若前代之冗泛云。"
38、发明耳目 fā míng ěr mù
释义:发明耳目 发明:启发,使明白。开阔视听,扩大见闻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风赋》:"发明耳目,宁体便人。"
39、不明事理 bù míng shì lǐ
释义:不明事理 明:明白,懂得。不懂得事物的道理。
40、明白晓畅 míng bái xiǎo chàng
释义:明白晓畅 晓:知晓,知道;畅:畅达。形容非常明白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