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很不孝顺的成语(形容不孝顺的经典成语):不孝之子,不徇私情,与人为善,人情世故,先意希旨,先意承志,先意承指,先意承颜,六亲不认,大逆不道,忤逆不孝,无情无义,普渡众生,狂妄自大,目无尊长,自高自大,铁面无私,放在眼里。
1、不孝之子 bù xiào zhī zǐ
释义:不孝之子 不孝顺的子孙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不孝之子宋江,自小忤逆,不肯本分生理,要去做吏,百般说他不从。”
2、不徇私情 bù xún sī qíng
释义:不徇私情 徇:曲从。不曲从私人交情。指为人公正,秉公处事。
出处:王朔《你不是一个俗人》:“我们是好朋友,可是你能不徇私情,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。”
3、与人为善 yǔ rén wéi shàn
释义:与人为善 与:赞成;为:做;善:好;好事。原指赞成人学好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取诸人以为善,是与人为善者也。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。”
4、人情世故 rén qíng shì gù
释义:人情世故 世故:处世的经验。指为人处世的习惯、道理。
出处:明 杨基《闻禅》诗:“人情世故看烂熟,皎不如污恭胜傲。”
5、先意希旨 xiān yì xī zhǐ
释义:先意希旨 同“先意承志”。
出处:唐·陈鸿《长恨歌传》:“盖才智明慧,善巧便佞,先意希旨,有不可形容者。”
6、先意承志 xiān yì chéng zhì
释义:先意承志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。后指揣摸人意,谄媚逢迎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祭义》:“君子之所为孝者,先意承志,谕父母于道。”
7、先意承指 xiān yì chéng zhǐ
释义:先意承指 见“先意承志”。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臣节》:“先意承指者,佞谄之徒也。”
8、先意承颜 xiān yì chéng yán
释义:先意承颜 同“先意承志”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未知养亲者,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,怡声下气。”
9、六亲不认 liù qīn bù rèn
释义:六亲不认 六亲: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不认所有亲属。形容不通人情世故;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;不徇私情。
出处:张天翼《万仞约》:“那名堂一立,就六亲不认了。”
10、大逆不道 dà nì bù dào
释义:大逆不道 逆:背叛;不道: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。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;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。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,大逆无道。”
11、忤逆不孝 wǔ nì bù xiào
释义:忤逆不孝 忤逆:不顺从。不服从和孝敬父母
出处:老舍《二马》第四段:“谁叫上鬼子国来呢!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!忍着吧!”
12、无情无义 wú qíng wú yì
释义:无情无义 没有一点情义。形容冷酷无情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你直如此狠毒,也被人笑话,说你无情无义。”
13、普渡众生 pǔ dù zhòng shēng
释义:普渡众生 众生:指人类和各种动物。普遍引渡所有的人;使他们脱离苦海;登上彼岸。本是佛家语;后指救济大众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:“丈六金身,能变能化,无大无不大,无通无不通,普渡众生,号作无人师。”
14、狂妄自大 kuáng wàng zì dà
释义:狂妄自大 狂妄:极端的自高自大。狂妄傲慢;自以为了不起。
出处:《旧唐书 皇甫镈传》:“执谊,叔文乘时多僻,而欲斡运六合,斟酌万几;……何狂妄之甚也。”
15、目无尊长 mù wú zūn zhǎng
释义:目无尊长 不把尊长放在眼里。形容狂妄无礼
出处:巴金《家》:“她不满意觉慧的目无尊长的态度,更不满意觉民的反抗家长、实行逃婚的手段。”
16、自高自大 zì gāo zì dà
释义:自高自大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。形容自以为了不起。
出处:三国 韦昭《国语》集解:“求掩盖人以自高大,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。”
17、铁面无私 tiě miàn wú sī
释义: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
18、放在眼里 fàng zài yǎn lǐ
释义:放在眼里 指重视,看得起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一回:"赵温虽说新中举,无奈他是少年新进,王乡绅还不把他放在眼里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