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很多人抢的成语(形容大家抢人东西的成语):一哄而上,一哄而起,一拥而上,争先恐后,你争我夺,僧多粥少,夺人所好,强取豪夺,恐后争先,据为己有,掠人之美,炙手可热,狼多肉少,趋之若骛。
1、一哄而上 yī hǒng ér shàng
释义:一哄而上 同“一哄而起”。
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83.10.31:“在发展新‘三大件’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,决不能再像发展老‘三大件’那样,一见有利可图,便一哄而上。”
2、一哄而起 yī hòng ér qǐ
释义:一哄而起 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,一哄而起。”
3、一拥而上 yī yōng ér shàng
释义: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。
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每人手提只小箱子,在人堆里等车,时时刻刻鼓励自己,不要畏缩,第一辆新车来了,大家一拥而上。”
4、争先恐后 zhēng xiān kǒng hòu
释义: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;唯恐落后。
出处: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
5、你争我夺 nǐ zhēng wǒ duó
释义:你争我夺 指相互争夺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这些富贵公子,你争我夺,依了张家,违了李家。”
6、僧多粥少 sēng duō zhōu shǎo
释义:僧多粥少 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够分配。
出处: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国家有困难,僧多粥少,为国分忧嘛。”
7、夺人所好 duó rén suǒ hào
释义:夺人所好 强夺别人所喜欢的人或物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恁须不夺人所好。”
8、强取豪夺 qiáng qǔ háo duó
释义:强取豪夺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
出处:周立波《山乡巨变》下卷:“‘这叫强取豪夺。’谢庆元嘶声地说。”
9、恐后争先 kǒng hòu zhēng xiān
释义: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,追求上进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68回:“他却横冲直撞,恐后争先。”
10、据为己有 jù wéi jǐ yǒu
释义:据为己有 据:占据。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、集体或他人的钱、财、物品等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我故倡为析居之仪,将大宅良田,强奴巧婢,悉据为己有。”
11、掠人之美 lüè rén zhī měi
释义:掠人之美 掠:夺取;美:美名。夺取别人的成绩、荣誉归己所有。
出处:宋 王楙《野客丛书 龚张对上无隐》:“异时,汤见上,曰:‘前奏非俗吏所及,谁为之者?’汤以宽对,不掠人之美以自耀。”
12、炙手可热 zhì shǒu kě rè
释义:炙手可热 炙:烤。热得烫手。比喻气焰盛;权势大。
出处:唐 杜甫《丽人行》:“炙手可热势绝伦,慎莫近前丞相嗔。”
13、狼多肉少 láng duō ròu shǎo
释义:狼多肉少 供不应求
出处:吴茂盛《驻京办》第六章:“您想,这不是狼多肉少吗?”
14、趋之若骛 qū zhī ruò wù
释义:趋之若骛 鹜:鸭。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。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。
出处:清 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,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,京外的官员,那个不趋之若骛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