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虫子的词语二字(什么成语形容虫子):不声不响,勉勉强强,名不副实,噤若寒蝉,守口如瓶,寒蝉凄切,微不足道,捅马蜂窝,是非混淆,楚腰蛴领,沉默寡言,灯蛾扑火,狼虫虎豹,猬锋螗斧,百足之虫,穿花蛱蝶,蓼虫忘辛,虫书鸟篆,虫鱼之学,蚊虻负山,蚍蜉撼树,蚕食鲸吞,蜂目豺声,蜂腰削背,蜂腰猿背,蜂腰鹤膝,蜻蜓点水,蝉衫麟带,螓首蛾眉,螳臂当车,螳臂挡车,螳螂捕蝉,金蝉脱壳,雕虫小技,雕虫篆刻,马迹蛛丝,鸡虫得失,鹪巢蚊睫,黄雀在后,鼠肝虫臂。
1、不声不响 bù shēng bù xiǎng
释义:不声不响 不说话,不出声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
2、勉勉强强 miǎn miǎn qiǎng qiǎng
释义:勉勉强强 刚好能凑合着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1回:“胡镜孙说有公事面回,然后勉勉强强见的。”
3、名不副实 míng bù fù shí
释义:名不副实 名:名称;副:相称;相符合。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。指空有虚名。
出处:三国 魏 刘邵《人物志 效难》:“中情之人,名不副实,用之有效。”
4、噤若寒蝉 jìn ruò hán chán
释义:噤若寒蝉 噤:闭口不作声;若:像;寒蝉:深秋的知了。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。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5、守口如瓶 shǒu kǒu rú píng
释义:守口如瓶 形容说话谨慎;严守秘密。
出处:唐 道世《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》:“防意如城,守口如瓶。”
6、寒蝉凄切 hán chán qī qiè
释义:寒蝉凄切 寒蝉:冷天里的知了。天冷时,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。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。
出处:晋·陆云《陆清河集·寒蝉赋》:“于是贫居之士,喟尔相与而俱叹曰:‘寒蝉哀鸣,其声也悲;四时去暮,临河徘徊。’”
7、微不足道 wēi bù zú dào
释义:微不足道 指意义、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。微:小;足:值得;道:谈。
出处:清 阎尔梅《白耷山人文集》:“又好读古人书,遇古人有气谊、事功、文章者,辄慨然欣慕,其卑不足值者,心鄙夷之。”
8、捅马蜂窝 tǒng mǎ fēng wō
释义:捅马蜂窝 比喻闯祸或敢于得罪厉害的人
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:“小时候去用竿子捅马蜂窝就是这样,害怕,可是心中跳着要去试试。”
9、是非混淆 shì fēi hùn xiáo
释义:是非混淆 混淆:使界限模糊。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,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,制造混乱,使是非不清
出处:李六如《六十年的变迁》第十章:“现在整个世界,像墨一般黑暗,皂白不分,是非混淆,最大多数人,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。”
10、楚腰蛴领 chǔ yāo qí lǐng
释义:楚腰蛴领 谓腰肢纤细,颈项洁白如蝤蛴。形容女子体态之美。
出处:后蜀·阎选《虞美人》词:“楚腰蛴领团香玉,鬓叠深深绿。”
11、沉默寡言 chén mò guǎ yán
释义:沉默寡言 沉默:沉静;不声不响;寡:少。不声不响;很少说话。也作“沉密寡言”、“沉静寡言”。
出处:《新唐书 梁崇义传》:“后为羽林射生,事来瑱,沉默寡言。”
12、灯蛾扑火 dé é pū huǒ
释义:灯蛾扑火 比喻自己找死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7回:“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,倒来戏弄老娘!正是灯蛾扑火,惹焰烧身。”
13、狼虫虎豹 láng chóng hǔ bào
释义:狼虫虎豹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。②比喻恶人歹徒。
出处:明·贾仲名《对玉梳》第三折:“转过这山坡,一簇榆林,黑洞洞的,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。”
14、猬锋螗斧 wèi fēng táng fǔ
释义:猬锋螗斧 猬锋:刺猬的毛;螗斧:螳螂的前腿。比喻微弱的力量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续录》:“猬锋螗斧,潢池盗弄,何以哉!”
15、百足之虫 bǎi zú zhī chóng
释义:百足之虫 百足:一种多节多足的爬虫,即马陆。比喻有实力基础的势力,虽一时败
出处:明 徐学谟《归有园尘谈》:“吝者自能致富,然一有事则为过街老鼠;侠者或致破家,然一有事则为百足之虫。”
16、穿花蛱蝶 chuān huā jiá dié
释义:穿花蛱蝶 穿:穿越;蛱蝶:蝴蝶。穿戏花丛的蝴蝶。比喻沉迷于女色
出处:唐·杜甫《曲江》: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”
17、蓼虫忘辛 liǎo chóng wàng xīn
释义:蓼虫忘辛 吃惯了蓼(一种有辣味的草)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。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。
出处:《文选·王粲(七哀)》:“蓼虫不知辛,去来勿与咨。”晋·左思《魏都赋》“习蓼虫之辛,玩进退之维谷。”
18、虫书鸟篆 chóng shū niǎo zhuàn
释义:虫书鸟篆 书:字体。字体像鸟虫。借指外国文字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50回:“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,上面写着虫书鸟篆,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。”
19、虫鱼之学 chóng yù zhī xué
释义:虫鱼之学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。
出处:唐 韩愈《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》诗:“《尔雅》注虫鱼,定非磊落人。
20、蚊虻负山 wén méng fù shān
释义:蚊虻负山 蚊虻:吸血的昆虫。以蚊虫的力量能背山。比喻力弱者担重任,难以信任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其与治天下也,犹涉海凿河,而使蚊负山也。”
21、蚍蜉撼树 pí fú hàn shù
释义:蚍蜉撼树 蚍蜉:一种大蚂蚁;撼:摇动。蚂蚁摇动树木;比喻不自量力;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。
出处:唐 韩愈《调张籍》诗:“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”
22、蚕食鲸吞 cán shí jīng tūn
释义:蚕食鲸吞 食:吃;吞:整个儿咽下去。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;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。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。
出处: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六》:“汝先遗二孤侄,汝蚕食鲸吞,几无余沥。”
23、蜂目豺声 fēng mù chái shēng
释义:蜂目豺声 眼睛象蜂,声音象豺。形容坏人的面貌声音。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文公元年》:“蜂目而豺声,忍人也。”
24、蜂腰削背 fēng yāo xuē bèi
释义:蜂腰削背 细腰窄背。形容轻盈俊俏。同“蜂腰猿背”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六回:“蜂腰削背,鸭蛋脸,乌油头发,高高的鼻子,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。”
25、蜂腰猿背 fēng yāo yuán bèi
释义:蜂腰猿背 细腰窄背。形容轻盈俊俏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九回:“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,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:越显得蜂腰猿背,鹤势螂形。”
26、蜂腰鹤膝 fēng yāo hè xī
释义:蜂腰鹤膝 指诗歌声律八病中的两种。泛指诗歌声律上的毛病
出处:宋·苏轼《和孔密州五绝》:“蜂腰鹤膝嘲希逸,春蚓秋蛇病子云。”
27、蜻蜓点水 qīng tíng diǎn shuǐ
释义:蜻蜓点水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。比喻做事不认真;敷衍了事。
出处:唐 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。”
28、蝉衫麟带 chán shān lín dài
释义:蝉衫麟带 蝉衫:像蝉翼一样薄的纱衫;麟带:有文采的衣带。形容华丽轻柔的衣服
出处:唐·温庭筠《舞衣曲》:“蝉衫麟带压愁香,偷得莺簧锁金缕。”
29、螓首蛾眉 qín shǒu ér méi
释义:螓首蛾眉 螓:蝉的一种。螓首:额广而方;蛾眉:眉细而长。宽宽的额头,弯弯的眉毛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
出处:《诗经 卫风 硕人》:“螓首蛾眉,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。”
30、螳臂当车 táng bì dāng chē
释义:螳臂当车 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;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。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;必然失败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。”
31、螳臂挡车 táng bì dǎng chē
释义:螳臂挡车 比喻自不量力,招致失败。同“螳臂当车”。
出处:李一《荆宜施鹤光复记》:“武汉义师之崛起也,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,盖有螳臂挡车之势,危莫甚焉。”
32、螳螂捕蝉 táng láng bǔ chán
释义:螳螂捕蝉 蝉:知了。螳螂捉蝉,不知潜在危险。比喻目光短浅
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》:“螳螂捕蝉,志在有利,不知黄雀在后啄之。”
33、金蝉脱壳 jīn chán tuō qiào
释义:金蝉脱壳 金蝉:金黄色的知了;壳:坚硬的外皮。蝉变为成虫时脱去原来的外壳。比喻用计脱身;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。
出处:元 马致远《任风子》第四折:“天也,我几时能够金蝉脱壳?”
34、雕虫小技 diāo chóng xiǎo jì
释义:雕虫小技 雕:刻;虫:鸟虫书。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;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。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。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。
出处:《隋书 李德林传》:“雕虫小技,殆相如、子云之辈。”
35、雕虫篆刻 diāo chóng zhuàn kè
释义:雕虫篆刻 虫书、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,西汉时蒙童所习。因以“雕虫篆刻”喻词章小技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或问:‘吾子少而好赋?’曰:‘然。童子雕虫篆刻。’俄而曰;‘壮夫不为也。’”按,“虫”指虫书,“刻”指刻符,各为一种字体。
36、马迹蛛丝 mǎ jì zhū sī
释义:马迹蛛丝 马蹄的痕迹,蜘蛛的细丝。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
出处: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明中之暗,正中之侧,侧中之正,草蛇灰线,马迹蛛丝。”
37、鸡虫得失 jī chóng dé shī
释义:鸡虫得失 像鸡啄虫、人缚鸡那样的得失问题。比喻细微的事情;无关紧要的得失。
出处:唐 杜甫《缚鸡行》诗:“小奴缚鸡向市卖,鸡被缚急相喧争。家中厌鸡食虫蚁,不知鸡卖还遭烹。虫鸡于人何厚薄,吾叱奴人解其缚。鸡虫得失无了时,注目寒江倚山阁。”
38、鹪巢蚊睫 jiāo cháo wén jié
释义:鹪巢蚊睫 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十四》:“公曰:‘天下有极细乎?’晏子对曰:‘有。东海有虫,巢于睫,再乳再飞,而不为惊。臣婴不知其名,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。’”后以“鹪巢蚊睫”极言细微。鹪,通“焦”。指焦螟。
出处:《晏子春秋·外篇下十四》:“公曰:‘天下有极细乎?’晏子对曰:‘有。东海有虫,巢于睫,再乳再飞,而不为惊。臣婴不知其名,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。’”
39、黄雀在后 huáng què zài hòu
释义:黄雀在后 (螳螂准备捕蝉)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;也比喻有后顾之忧。
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苑 正谏》:“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,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!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”
40、鼠肝虫臂 shǔ gān chóng bì
释义:鼠肝虫臂 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大宗师》:“以汝为汝肝乎?以汝为虫臂乎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