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书信传递感情的成语(形容传递书信的成语):白绢斜封,书不尽言,付诸洪乔,停云落月,咫尺之书,家书抵万金,寄雁传书,平安家书,拜手稽首,断羽绝鳞,望眼欲穿,河鱼天雁,目断鳞鸿,苞苴竿牍,蒋干盗书,蜂媒蝶使,陇头音信,雁去鱼来,雁素鱼笺,音问两绝,音问杳然,鱼书雁信,鱼书雁帖,鱼书雁帛,鱼传尺素,鱼封雁帖,鱼沉雁杳,鱼笺雁书,鱼肠尺素,鱼肠雁足,黄耳传书,黄耳寄书,堆案盈几,鸿断鱼沉,雁足传书。
- 1、白绢斜封 bái juān xié fēng - 释义:白绢斜封 古人书信有用白绢在函外横着缄封的。因借指书信。 - 出处:唐·卢仝《谢孟谏议惠茶歌》:"日高丈五睡正浓,军将打门惊周公。口传谏议送书信,白绢斜封三道印。" 
- 2、书不尽言 shū bù jìn yán - 释义:书不尽言 书:书信。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。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。 - 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子曰:‘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’” 
- 3、付诸洪乔 fù zhū hóng qiáo - 释义:付诸洪乔 洪乔:晋朝人,姓殷名羡,字洪乔。比喻书信遗失。 -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殷洪乔作豫章郡,临去,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。既至石头,悉掷水中,因祝曰:‘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,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。’” 
- 4、停云落月 tíng yún luò yuè - 释义:停云落月 表示对亲友的怀念(旧时多用在书信里)。 - 出处:晋 陶潜《停云诗序》:“停云,思亲友也。”唐 杜甫《梦李白》诗:“落月满屋梁,犹疑照颜色。” 
- 5、咫尺之书 zhǐ chǐ zhī shū - 释义:咫尺之书 书信。古代书写用木简,信札之简长盈尺,故称。 - 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,暴其所长于燕,燕必不敢不听从。”宋·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欲徒手奉咫尺之书,自托于执事,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,何从而信之哉?” 
- 6、家书抵万金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- 释义: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信的珍贵。 - 出处:唐·杜甫《春望》诗:“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” 
- 7、寄雁传书 jì yàn chuán shū - 释义:寄雁传书 谓传递书信。 - 出处:宋·黄庭坚《寄黄几复》诗:“我居北海君南海,寄雁传书谢不能。” 
- 8、平安家书 píng ān jiā shū - 释义:平安家书 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- 出处: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,差人岳母行报知。” 
- 9、拜手稽首 bài shǒu qǐ shǒu - 释义:拜手稽首 拜手:作揖;稽首:古时的一种跪拜礼,叩头至地,是九拜中最恭敬的。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- 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皋陶拜手稽首。” 
- 10、断羽绝鳞 duàn yǔ jué lín - 释义:断羽绝鳞 断绝书信。羽鳞,犹鱼雁。 - 出处:元·柯丹邱《荆钗记·套书》:“因科举离乡半春,从别后断羽绝鳞。今日天教遇你们,趁良使附归音信。” 
- 11、望眼欲穿 wàng yǎn yù chuān - 释义: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。形容盼望殷切。望:向远处看;眼:眼睛;欲:将要;穿:破。 - 出处:明 西湖居士《明月环 诘环》:“小姐望眼欲穿,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。” 
- 12、河鱼天雁 hé yú tiān yàn - 释义:河鱼天雁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,后即以“河鱼天雁”借指传送书信者。 - 出处: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五回:“意马心猿萦梦寐,河鱼天雁托音书。” 
- 13、目断鳞鸿 mù duàn lín hóng - 释义:目断鳞鸿 鳞鸿:鱼和雁,比喻书信。形容望眼欲穿,盼望书信到来。 - 出处:明·张景《飞丸记·誓盟牛女》:“小姐,看你背里沈吟,想是心中明白,何不口传信息,免他目断鳞鸿。” 
- 14、苞苴竿牍 bāo jū gān dú - 释义:苞苴竿牍 苞苴:蒲包,指赠送的礼物,引申为贿赂;竿牍:竹简为书,指书信,这里特指请托信。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,去探访人。指行贿请托。 - 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列御寇》:“小夫之知,不离苞苴竿牍。” 
- 15、蒋干盗书 jiǎng gàn dào shū - 释义:蒋干盗书 蒋干: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。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
- 16、蜂媒蝶使 fēng méi dié shǐ - 释义:蜂媒蝶使 花间飞舞的蜂蝶。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。 - 出处:宋 周邦彦《六丑 蔷薇谢后作》词:“多情为谁追惜?但蜂媒蝶使,时叩窗槅。”元 吴昌龄《张天师》第三折:“偏是你瘦影疏枝,不受那蜂媒蝶使。” 
- 17、陇头音信 lǒng tóu yīn xìn - 释义: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- 出处:元 高明《琵琶记 伯喈行路》:“叹路途千里,日日思亲。青梅如豆,难寄陇头音信。” 
- 18、雁去鱼来 yàn qù yú lái - 释义:雁去鱼来 书信往来。雁、鱼均喻书信。 - 出处:元·汤式《湘妃引·有所赠》曲:“莺煎燕聒惹相思,雁去鱼来传恨词。” 
- 19、雁素鱼笺 yàn sù yú jiān - 释义:雁素鱼笺 指书信。 - 出处: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途叙》:“雁素鱼笺,离愁满怀谁与传。” 
- 20、音问两绝 yīn wèn liǎng jué - 释义: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。亦作“音问杳然”。 - 出处:唐·李复言《续玄怪录·卢造》:“后楚卒,元方护丧居江陵,数年间,音问两绝。” 
- 21、音问杳然 yīn wèn yǎo rán - 释义:音问杳然 音问:音信。书信收不到,消息也没有 - 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四卷:“是时真宗在魏府,与众臣悬望救兵消息,音问杳然。” 
- 22、鱼书雁信 yú shū yàn xìn - 释义:鱼书雁信 见“鱼书雁帖”。 - 出处:《雍熙乐府·古调石榴花·闺思》:“总是伤情别离,则这鱼书雁信,冷清清杳无踪迹。” 
- 23、鱼书雁帖 yú shū yàn tiē - 释义:鱼书雁帖 泛指书信。 - 出处:明·高濂《绛都春序·题情》套曲:“空接,鱼书雁帖,反教人添哽咽。”明·王九思《绛都春序·四时闺怨》套曲:“盼征鸿在天外,行列,烦寄却鱼书雁帖。” 
- 24、鱼书雁帛 yú shū yàn bó - 释义:鱼书雁帛 见“鱼书雁帖”。 - 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器玩·制度》:“则笺简二字中,便有无穷本义,鱼书雁帛而外,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?” 
- 25、鱼传尺素 yú chuán chǐ sù - 释义:鱼传尺素 尺素:古代用绢帛书写,通常长一尺,因此称书信。指传递书信。 - 出处:古乐府《饮马长城窟行》:“客从远方来,遗我双鲤鱼。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。” 
- 26、鱼封雁帖 yú fēng yàn tiē - 释义:鱼封雁帖 泛指书信。 - 出处:《吴骚·步步娇·闺怨》:“湘江竭,燕山截,断鱼封雁帖。”《南宫词纪·绛都春·四时怨别》:“伤秋宋玉悲何切,盼征鸿在天外行列,烦寄却鱼封雁帖。” 
- 27、鱼沉雁杳 yú chén yàn yǎo - 释义:鱼沉雁杳 比喻书信不通,音信断绝。 - 出处:唐·戴叔伦《相思曲》:“鱼沉雁杳天涯路,始信人间别离苦。” 
- 28、鱼笺雁书 yú jiān yàn shū - 释义:鱼笺雁书 泛指书信。 - 出处:明·史叔考《醉罗歌·题情》套曲:“泪痕一线罗裙绣裾,相思两字鱼笺雁书。” 
- 29、鱼肠尺素 yú cháng chǐ sù - 释义:鱼肠尺素 指书信。 - 出处:北周·庾信《谢滕王集序启》:“鱼肠尺素,凤足数行,书此谢辞,终知不尽。” 
- 30、鱼肠雁足 yú cháng yàn zú - 释义:鱼肠雁足 泛指书信。 - 出处:唐·李绅《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》诗:“鱼肠雁足望缄封,地远三江岭万重。” 
- 31、黄耳传书 huáng ěr chuán shū - 释义:黄耳传书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- 出处: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俊犬,名曰黄耳,甚爱之。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,……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,犬寻路南走,遂至其家,得报还洛。其后因以为常。” 
- 32、黄耳寄书 huáng ěr jì shū - 释义:黄耳寄书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。指传递家信 - 出处: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骏犬,名黄耳,甚爱之。……其后因以为常。” 
- 33、堆案盈几 duī àn yíng jī - 释义:堆案盈几 堆:堆积。案:案头。公文、书信、图书等堆积满案头。原指等待处理的文凭大量积压。后也指书籍或文字材料非常多。 - 出处:三国·魏·嵇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"素不便书,又不喜作书,而人间多事,堆案盈机;不相酬答,则犯教伤义,欲自勉强,则不能久。" 
- 34、鸿断鱼沉 hóng duàn yú chén - 释义:鸿断鱼沉 书信断绝,音讯全无。 
- 35、雁足传书 yàn zú chuán shū - 释义:雁足传书 雁:大雁;书:书信。大雁能传递书信。 - 出处:《汉书·苏武传》:"天子射上林中,得雁,足有系帛书,言武等在某泽中。"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