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忤逆不孝是成语吗(形容忤逆不孝的成语):不孝之子,不进则退,倒行逆施,入孝出弟,入孝出悌,六亲不认,冷酷无情,天理人情,孝子爱日,孝子顺孙,忘恩负义,忤逆不孝,情投意合,批逆龙鳞,披麻带孝,披麻戴孝,无后为大,无情无义,桀逆放恣,母慈子孝,求忠出孝,江海不逆小流,父严子孝,父慈子孝,莫逆之交,谋逆不轨,逆天暴物,逆天犯顺,逆天违众,逆天违理,逆子贰臣,逆子贼臣,逆施倒行,逆来顺受,逆水行舟,逆理违天,逆耳忠言,逆臣贼子,逆行倒施,鸮鸟生翼。
1、不孝之子 bù xiào zhī zǐ
释义:不孝之子 不孝顺的子孙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不孝之子宋江,自小忤逆,不肯本分生理,要去做吏,百般说他不从。”
2、不进则退 bù jìn zé tuì
释义:不进则退 不向前进就向后退。也指不进步就要退步。
出处: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卷:“凡人不进则退也。”
3、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
释义:倒行逆施 倒、逆:反常;行、施:做事。违反常规;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莫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4、入孝出弟 rù xiào chū dì
释义:入孝出弟 见“入孝出悌”。
出处: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
5、入孝出悌 rù xiào chū tì
释义:入孝出悌 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谓回家要孝顺父母,出外要敬爱兄长。
出处:语出《论语·学而》:“子曰:‘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。’”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授时》:“教之以德,齐之以礼,则民徙义而从善,莫不入孝出悌,夫何奢侈暴慢之有?”
6、六亲不认 liù qīn bù rèn
释义:六亲不认 六亲:父、母、兄、弟、妻、子。不认所有亲属。形容不通人情世故;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;不徇私情。
出处:张天翼《万仞约》:“那名堂一立,就六亲不认了。”
7、冷酷无情 lěng kù wú qíng
释义:冷酷无情 冷漠苛刻;没有感情。
出处:老舍《一封家信》:“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,都是责难他的!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,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,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!”
8、天理人情 tiān lǐ rén qíng
释义:天理人情 天然的道理和人的常情。
出处:西汉 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五卷:“逍遥乎无形之乡,倚天理,观人情,明始终,知得失。”
9、孝子爱日 xiào zǐ ài rì
释义:孝子爱日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,能及时行孝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孝至》:“事父母自知不足者,其舜乎?不可得而久者,事亲之谓也。孝子爱日。”
10、孝子顺孙 xiào zǐ shùn sūn
释义: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,有德行的孙子。
出处:西汉 刘向《说苑 辨物》:“吾欲言死者有知也,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。”
11、忘恩负义 wàng ēn fù yì
释义:忘恩负义 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;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恩:恩惠;负:违背;义:情义。
出处:元 杨文奎《儿女团圆》:“他怎生忘恩负义?你雪堆儿里扶起他来那。”
12、忤逆不孝 wǔ nì bù xiào
释义:忤逆不孝 忤逆:不顺从。不服从和孝敬父母
出处:老舍《二马》第四段:“谁叫上鬼子国来呢!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!忍着吧!”
13、情投意合 qíng tóu yì hé
释义:情投意合 投:契合。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;合得来。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7回:“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,两人情投意合,决不肯放。”
14、批逆龙鳞 pī nì lóng lín
释义:批逆龙鳞 同“批逆鳞”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谢张侍御启》:“优念亮脱身虎口,久矣讳穷;批逆龙鳞,期于合理,庶几一割之有用,安能百炼而愈刚!”
15、披麻带孝 pī má dài xiào
释义:披麻带孝 服重孝。
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63回:“到三日,和尚打起磬子,道场诵经,挑出纸钱去。合家大小都披麻带孝。”
16、披麻戴孝 pī má dài xiào
释义: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,子孙身披麻布服,头上戴白,表示哀悼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,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。”
17、无后为大 wú hòu wéi dà
释义:无后为大 后:后代。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》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
18、无情无义 wú qíng wú yì
释义:无情无义 没有一点情义。形容冷酷无情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你直如此狠毒,也被人笑话,说你无情无义。”
19、桀逆放恣 jié nì fàng zī
释义:桀逆放恣 桀:凶暴;逆:违背;放恣:放纵。形容凶暴任性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孔融列传》:“窃闻领荆州牧刘表桀逆放恣,所为不轨。”
20、母慈子孝 mǔ cí zǐ xiào
释义: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,子女孝顺父母,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。
出处:《尚书·康诰》:“天惟与我彝。”孔传:“天与民五常,使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。”
21、求忠出孝 qiú zhōng chū xiào
释义:求忠出孝 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出处:语本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夫国以简贤为务,贤以孝行为首。孔子曰:‘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,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。’”
22、江海不逆小流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
释义:江海不逆小流 江海的浩瀚,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。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。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尊贤》:“太山不辞壤石,江海不逆小流。”
23、父严子孝 fù yán zǐ xiào
释义: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,子女依顺孝敬父亲。
出处:唐 吕温《广陵陈先生墓表》:“始见一乡之人,父严子孝,长惠幼敬,见乎词气,发乎颜色。”
24、父慈子孝 fù cí zǐ xiào
释义:父慈子孝 父:指父母;子:子女。父母对子女慈爱,子女对父母孝顺。
出处:《礼记 礼运》:“何谓人义?父慈,子孝,兄良,弟悌,夫义,妇听,长惠,幼顺,君仁,臣忠。”
25、莫逆之交 mò nì zhī jiāo
释义:莫逆之交 逆:违背;抵触;交:交情;友谊。情意投合;极其要好的朋友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大宗师》:“三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26、谋逆不轨 móu nì bù guǐ
释义:谋逆不轨 谋:图谋;逆:违背;不轨:不合法。图谋进行违法叛逆活动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杨家将演义》第一卷:“汝窃据太原,称孤道寡,偷生一隅,亦已足矣,奈何谋逆不轨。”
27、逆天暴物 nì tiān bào wù
释义:逆天暴物 违反天意,残害万物。
出处:《文子·精诚》:“逆天暴物,即日月薄蚀,五星失行,四时相乘,昼冥宵光,山崩川涸,冬雷夏霜。”
28、逆天犯顺 nì tiān fàn shùn
释义:逆天犯顺 背逆天意正道。
出处:《周书·齐炀王宪传》:“直若逆天犯顺,此则自取灭亡。”
29、逆天违众 nì tiān wéi zhòng
释义:逆天违众 谓违背天理人情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伍被传》:“夫以吴众不能成功者,何也?诚逆天违众而不见时也。”
30、逆天违理 nì tiān wéi lǐ
释义:逆天违理 指违背天道常理。亦作“逆理违天”。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孝武帝纪》:“诚逆天违理而不见时也。”
31、逆子贰臣 nì zǐ èr chén
释义:逆子贰臣 贰臣: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。忤逆不孝的儿子,不忠的大臣
出处:瞿秋白《鲁迅的精神》:“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,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,以至战士。”
32、逆子贼臣 nì zǐ zéi chén
释义:逆子贼臣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
出处:《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》:“唯有逆臣贼子,欲谋王之国政,怀邪抱佞,不谨风谣。”
33、逆施倒行 nì shī dǎo xíng
释义:逆施倒行 见“逆行倒施”。
出处:孙中山《临时大总统告各友邦书》:“逆施倒行,以迄于今。”
34、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
释义:逆来顺受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
出处:宋 无名氏《张协状元》戏文第12出:“逆来顺受,须有通时。”
35、逆水行舟 nì shuǐ xíng zhōu
释义:逆水行舟 逆着水流行船。比喻在前进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难;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。
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》:“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纤。”
36、逆理违天 nì lǐ wéi tiān
释义:逆理违天 逆:违反;悖:违背。违背天道常理
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宝剑记·避难遇义》:“我存仁义,肯从他逆理违天。”
37、逆耳忠言 nì ěr zhōng yán
释义:逆耳忠言 逆耳:不顺耳。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楔子:“我忠心主意要兴兵,逆耳忠言不肯听。”
38、逆臣贼子 nì chén zéi zǐ
释义:逆臣贼子 逆臣:叛乱之臣;贼子:忤逆之子。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。
出处:《晋书 王导传》:“逆臣贼子,何世无之?岂意今者近出臣族!” 唐 陈子昂《请措刑科》:逆臣贼子,顿伏严诛。”
39、逆行倒施 nì xíng dǎo shī
释义:逆行倒施 犹言倒行逆施。
出处:南朝·宋·无名氏《移答魏安南平南府》:“强者为雄,斯则弃德任力,逆行倒施,有一于此。”
40、鸮鸟生翼 qīng niǎo shēng yì
释义:鸮鸟生翼 旧传鸮鸟不孝,母哺翼成,啄母睛而去。比喻忘恩负义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青蛙神》:“今老幼皆以温饱,遂如鸮鸟生翼,欲啄母睛邪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