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什么什么什么音的成语都有哪些(音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):一槌定音,一锤定音,五音六律,亡国之音,余音绕梁,余音缭绕,余音袅袅,八音迭奏,八音遏密,养音九皋,北鄙之音,同音共律,咬音咂字,哓音瘏口,因祸为福,因祸得福,声音笑貌,大音希声,弦外之音,德音莫违,桑间之音,正声雅音,正始之音,水月观音,泮林革音,清音幽韵,空谷足音,笙磬同音,繁音促节,绕梁之音,聆音察理,言外之意,遏密八音,遗音余韵,靡靡之音,鸾音鹤信,亢音高唱,纶音佛语,瘏口哓音,袅袅余音。
1、一槌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
释义:一槌定音 见“一锤定音”。
出处:朱可 若丁《深深的绿巷》:“一张张笑脸,圆的、长的、苦的、甜的,都来请示,都来要求指点迷津。真神,一槌定音,无处不响。”
2、一锤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
释义:一锤定音 比喻做事干脆,说了算数。
出处:刘绍棠《小荷才露尖尖角》:“他不声不响,却是一家之主;女儿中意,老伴点头,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。”
3、五音六律 wǔ yīn liù lǜ
释义:五音六律 五音:指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五个音阶;六律:定乐器的标准。指古代音律。后也泛指音乐。
出处:《尚书·益稷》:“予欲闻六律,五声,八音,在治忽;以出纳五言,汝听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不以六律,不能正五音。”
4、亡国之音 wáng guó zhī yīn
释义:亡国之音 原指国家将亡,人民困苦,因此音乐也多表现为哀思的曲调,后多指颓靡淫荡的歌曲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亡国之音哀以思,其民困。”
5、余音绕梁 yú yīn rào liáng
释义:余音绕梁 余音: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。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。形容歌声、乐声高亢、悦耳;使人经久不忘。
出处: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过雍门,鬻歌假食,既去,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”
6、余音缭绕 yú yīn liáo rào
释义:余音缭绕 形容悦耳的歌声或乐曲使人听了不能一下子忘掉。
7、余音袅袅 yú yīn niǎo niǎo
释义:余音袅袅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,令人沉醉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其声呜呜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诉;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”
8、八音迭奏 bā yīn dié zòu
释义:八音迭奏 八音:古代对乐器的统称;迭:交互,轮流。八类乐器轮番演奏。表示器乐齐全,演奏场面盛大。
出处:《晋书 乐志下》:“八音迭奏,雅乐并作。”
9、八音遏密 bā yīn è mì
释义:八音遏密 八音:古代对乐器的统称;遏:阻止;遏密:指皇帝死后停止演奏音乐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。指国家元首去世
出处:《尚书 舜曲》:“百姓如丧考妣。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10、养音九皋 yǎng yīn jiǔ gāo
释义: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。语出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
出处:语出《诗·小雅·鹤鸣》:“鹤鸣于九皋,声闻于天。”
11、北鄙之音 bēi bǐ zhī yīn
释义:北鄙之音 指殷纣时的音乐。后世视为亡国之声。亦作“北鄙之声”。
出处:《史记 乐书》:“纣为朝歌北鄙之音,身死国亡……夫朝歌者不时也,北者败也,鄙者陋也,纣乐好之,与万国殊心,诸侯不附,百姓不亲,天下畔之,枚身死国亡。”
12、同音共律 tóng yīn gòng lǜ
释义: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。比喻关系密切。
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:“且吴与越,同音共律,上合星宿,下共一理。”
13、咬音咂字 yǎo yīn zā zì
释义:咬音咂字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,郑重其事。
出处:萧乾《栗子·皈依》:“‘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,对吗?’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。”
14、哓音瘏口 xiāo yīn kōng kǒu
释义:哓音瘏口 “哓”念xiāo;“瘏”念tú。犹言舌敝唇焦。形容说话之多,费尽口舌。
出处:梁启超《本馆第一百册祝辞》:“虽然,菲封不弃,敝帚自珍,哓音瘏口,亦已三年,言念前劳,不欲泯没。”
15、因祸为福 yīn huò wéi fú
释义:因祸为福 变坏事为好事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苏秦列传》:“智者举事,因祸为福,转败为功。”
16、因祸得福 yīn huò dé fú
释义:因祸得福 因遭遇灾祸之后反而得到福。指对祸患处理得当;坏事变成了好事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苏秦列传》:“越王勾践栖于会稽,复残强吴而霸天下,此皆因祸为福,转败为功者也。”
17、声音笑貌 shēng yīn xiào mào
释义:声音笑貌 指人的言谈、表情等。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。”
18、大音希声 dà yīn xī shēng
释义:大音希声 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:“以至音而希声,象而无形,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,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。”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
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。”王弼注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,不可得闻之音也。有声则有分,有分则不宫而商矣。分则不能统众,故有声者非大音也。”
19、弦外之音 xián wài zhī yīn
释义:弦外之音 原指音乐的余音。比喻言外之意,即在话里间接透露,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。
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三卷:“故言尽而意亦止,绝无弦外之音,味外之味。”
20、德音莫违 dé yīn mò wéi
释义:德音莫违 德音:善言;莫违:不要违背。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。
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德音莫为,及尔同死。”
21、桑间之音 sāng jiān zhī yīn
释义:桑间之音 指淫靡的音乐。
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音初》:“世浊则礼烦而乐淫,郑卫之声,桑间之音,此乱国之所好,衰德之所说。”
22、正声雅音 zhèng shēng yǎ yīn
释义:正声雅音 纯正优雅的音乐。
出处:唐 皮日休《通玄子栖宾亭记》:“其正声雅音,笙师之吹竽,邠人之鼓籥,不能过也。”
23、正始之音 zhèng shǐ zhī yīn
释义: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。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。当时以何晏、王弼为首,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,谈玄析理,放达不羁;名土风流,盛于洛下,世称“正始之音”。②指纯正的乐声。
出处:《晋书·卫玠传》:“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,此子复玉振于江表,微言之绪,绝而复续。不意永嘉之末,复闻正始之音。”
24、水月观音 shuǐ yuè guān yīn
释义: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,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。见《法华经 普门品》。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一折:“兰麝香仍在,佩环声渐远。东风摇曳垂杨线,游丝牵惹桃花片,珠帘掩映芙蓉面。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,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。”
25、泮林革音 pàn lín gé yīn
释义:泮林革音 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,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郑玄笺:“言鸮恒恶鸣,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,食其桑黮。为此之故,故改其鸣,归就我以善音。喻人感于恩则化也。”后用“泮林革音”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。
出处: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翩彼飞鸮,集于泮林,食我桑黮,怀我好音。”郑玄笺:“言鸮恒恶鸣,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,食其桑黮。为此之故,故改其鸣,归就我以善音。喻人感于恩则化也。”
26、清音幽韵 qīng yīn yōu yùn
释义:清音幽韵 比喻文章造诣极深。
出处:宋·王安石《祭欧阳文忠公文》:“其清音幽韵,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。”
27、空谷足音 kōng gǔ zú yīn
释义:空谷足音 谷:山谷。在寂静的山谷中听到脚步声。比喻非常难得的音信或事物。
出处:庄周《庄子 徐无鬼》:“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。”
28、笙磬同音 shēng qìng tóng yīn
释义: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,关系和睦。
出处:《诗经 小雅 鼓钟》:“鼓钟钦钦,鼓瑟鼓琴,笙磬同音。”
29、繁音促节 fán yīn cù jié
释义:繁音促节 繁:杂;促:急迫,急促。繁密的音调,急促的节奏
出处:清·沈德潜《说诗晬语》上卷:“乐府之妙,全在繁音促节,其来于于,其去徐徐。”
30、绕梁之音 rǎo liáng zhī yīn
释义:绕梁之音 形容歌声美妙动听,长久留在人们耳中。参见“余音绕梁”。
出处:晋陆机《演连珠》:“臣闻应物有方,居难则易。……是以充堂之芳,非幽兰所难,绕梁之音,实萦弦所思。”
31、聆音察理 líng yīn chá lǐ
释义:聆音察理 听到声音就能明察事理。指善于分析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4回:“我老孙,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,翻江搅海的神通;见貌辨色,聆音察理。”
32、言外之意 yán wài zhī yì
释义:言外之意 言:语言;之:助词;相当于“的”。言语之外的意思。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。也作“意在言外”。
出处:宋 叶梦得《石林诗话》下卷:“七言难于气象雄浑、句中有力,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。”
33、遏密八音 è mì bā yīn
释义:遏密八音 遏:阻止;密:寂静。各种乐器停止演奏,乐声寂静。旧指皇帝死后停乐举哀。后也用以形容国家元首之死。
出处:《尚书 舜曲》:“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”
34、遗音余韵 yí yīn yú yùn
释义:遗音余韵 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。形容作品美妙。
出处:《宣和书谱 皇象》:“则又见其遗音余韵,得之于笔墨外也。”
35、靡靡之音 mǐ mǐ zhī yīn
释义:靡靡之音 靡靡:颓废萎靡。使人萎靡、颓唐的声音。形容颓废、萎靡或淫荡的音乐。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十过》:“师旷曰:‘此师延之所作,与纣为靡靡之乐也。’”
36、鸾音鹤信 luán yīn hè xìn
释义:鸾音鹤信 比喻仙界的音信。
出处:唐·罗隐《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》诗:“鸾音鹤信杳难回,凤驾龙车早晚来。”
37、亢音高唱 gāng yīn gāo chàng
释义:亢音高唱 亢:喉咙。放开喉咙,高声歌唱。
出处:汉·傅毅《舞赋》:"动朱唇,纡清扬,亢音高唱,为乐之方。"
38、纶音佛语 lún yīn fó yǔ
释义: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二回:"凤姐悄悄道:‘放尊重着,别叫丫头们看了笑话。’贾瑞如听纶音佛语一般,忙往后退。"
39、瘏口哓音 tú kǒu xiāo yīn
释义:瘏口哓音 犹言舌敝唇焦。形容说话之多,费尽口舌。
出处:语出《诗经·豳风·鸱枭》"予口卒瘏"、"予维音哓哓"二语。
40、袅袅余音 niǎo niǎo yú yīn
释义:袅袅余音 袅袅:宛转悠扬。余音:不绝之音。形容音乐结束后悠扬悦耳的声音仍然绵延不绝,回响在耳边。同“余音袅袅” 。
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五十一回:"诸君听小子讲书,不必就散,尚有一回袅袅余音哩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