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含有耳字的四字词语(包含耳字的成语_包含耳字的四字词语):春风不入驴耳,东风马耳,耳提面训,不堪入耳,不绝于耳,东风吹马耳,东风射马耳,东风过耳,充耳不闻,出口入耳,垂头塞耳,垂耳下首,垂首帖耳,当耳旁风,当耳边风,戴目倾耳,杜耳恶闻,洞心骇耳,盗钟掩耳,盗铃掩耳,稗耳贩目,窗外有耳,耳不忍闻,耳不旁听,耳不离腮,耳听心受,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,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,耳提面命,耳染目濡,耳濡目击,道听耳食,避人耳目,长目飞耳,闭目塞耳,顿足捩耳,鼎铛有耳,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,出人口,入人耳,恶言不入于耳。
1、春风不入驴耳 chūn fēng bù rù lǘ ěr
释义:春风不入驴耳 比喻好话听不进去。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四回:"谁知对牛弹琴,春风不入驴耳,口里阳为答应,背后依旧打点做滑家的新郎。"
2、东风马耳 dōng fēng mǎ ěr
释义:东风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》诗:"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"
3、耳提面训 ěr tí miàn xùn
释义:耳提面训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,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"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"
4、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
释义:不堪入耳 堪:忍受;入耳:听进耳里。难以听下去。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;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。
出处:明 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。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
5、不绝于耳 bù jué yú ěr
释义:不绝于耳 绝:断。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。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二回:“这是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。”
6、东风吹马耳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
释义:东风吹马耳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出处: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吟诗作赋北窗里,万言不直一杯水。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
7、东风射马耳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
释义:东风射马耳 射:射出。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,充耳不闻,无动于衷。
出处:唐 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
8、东风过耳 dōng fēng guò ěr
释义:东风过耳 见“东风射马耳”。
出处:清·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:“学生在美国……绝无敬师之礼,对于新监督之训,若东风之过耳。”
9、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
释义:充耳不闻 充:塞住;闻:听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。
出处:清 李渔《奈何天 闹封》:“边陲告急,司转运者,充耳不闻。”
10、出口入耳 chū kǒu rù ěr
释义:出口入耳 指品德、才能超出同类之上。
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年》:“王曰:‘言出于余口,入于尔耳,谁告建也?’”
11、垂头塞耳 chuí tóu sāi ěr
释义:垂头塞耳 谓不问不闻,装聋作哑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殇帝纪》:“刺史垂头塞耳,阿私下比,‘不畏于天,不愧于人’。”
12、垂耳下首 chuí ěr xià shǒu
释义:垂耳下首 犹俯首帖耳,形容驯服听命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故虽驱而用之,而垂耳下首,卒不敢动。”
13、垂首帖耳 chuí shǒu tiē ěr
释义:垂首帖耳 垂:低下;帖:同“贴”,顺从,服帖。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
出处:元·陶宗仪《辍耕录》第15卷:“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,垂首帖耳,摇尾乞怜,惟恐人不我恤。”
14、当耳旁风 dāng ěr páng fēng
释义:当耳旁风 见“当耳边风”。当做耳边吹过的风。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。
出处:语出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於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15、当耳边风 dāng ěr biān fēng
释义:当耳边风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。
出处: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16、戴目倾耳 dài mú qīng ěr
释义:戴目倾耳 戴目:仰视的样子;倾耳:侧着耳朵细心倾听。认真听,抬头看。形容殷切期盼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贾山传》:“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,倾耳耳听。”
17、杜耳恶闻 dù ěr è wén
释义:杜耳恶闻 塞住耳朵不愿听。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18、洞心骇耳 dòng xīn hài ěr
释义:洞心骇耳 形容使人震惊。
出处: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金鼓迭起,铿锵铛鼞,洞心骇耳。”
19、盗钟掩耳 dào zhōng yǎn ěr
释义:盗钟掩耳 盗:盗窃;钟:古代一种乐器。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20、盗铃掩耳 dào líng yǎn ěr
释义:盗铃掩耳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同“盗钟掩耳”。
出处:清 伤时子《苍鹰击 戕藩》:“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,卖国甘心作帝皇,有甚商量。”
21、稗耳贩目 bài ěr fàn mù
释义:稗耳贩目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
出处: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北朝经学》:“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,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。”
22、窗外有耳 chuāng wài yǒu ěr
释义:窗外有耳 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39回:“展爷连忙摆手说:‘四弟悄言,岂不闻窗外有耳?’”
23、耳不忍闻 ěr bù rěn wén
释义:耳不忍闻 不忍心听,形容情景十分凄惨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9卷:“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,哭哭啼啼,耳不忍闻。”
24、耳不旁听 ěr bù páng tīng
释义:耳不旁听 两耳不往旁边听。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8回:“因见他姐妹们说笑,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,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,目不斜视。”
25、耳不离腮 ěr bù lí sāi
释义:耳不离腮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、亲密
出处:李文元《婚事》:“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,影不离形,好的活像一个人。”
26、耳听心受 ěr tīng xīn shòu
释义:耳听心受 用耳朵听,并记在心里。
27、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 ěr tīng shì xū,yǎn jiàn wéi shí
释义: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 虚:虚假。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
出处:《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》:“那时我还缺乏理解,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‘耳听是虚,眼见为实’,‘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’。”
28、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 ěr tīng shì xū,yǎn jiàn shì shí
释义: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 虚:虚假。听到的不足信,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
出处:京剧《串龙珠》第十场:“有道是耳听是虚,眼见是实。千岁莫要屈赖好人。”
29、耳提面命 ěr tí miàn mìng
释义:耳提面命 不但当面告诉他;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。
出处:《诗经 大雅 抑》:“匪面命之,言提其耳。”
30、耳染目濡 ěr rǎn mù rǔ
释义:耳染目濡 染:沾染;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7回:“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,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,耳染目濡,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。”
31、耳濡目击 ěr rǔ mù jī
释义:耳濡目击 濡:沾湿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出处:明 李东阳《刘公神道碑铭》:“古者重世臣将家,盖其韬略技艺,耳濡目击,有不习而能者。”
32、道听耳食 dào tīng ěr shí
释义:道听耳食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,盲目轻信。
出处:清·叶燮《原诗·外篇下》:“村学究道听耳食,窃一言以诧新奇,此等之论是也。”
33、避人耳目 bì rén ěr mù
释义:避人耳目 指避免走漏消息。
出处:?
34、长目飞耳 cháng mù fēi ěr
释义:长目飞耳 看得远,听得远。比喻消息灵通,知道的事情多。
出处:管仲《管子 九守》:“一曰长目,二曰飞耳,三曰树明,明知千里之外,隐微之中。”
35、闭目塞耳 bì mù sè ěr
释义:闭目塞耳 堵塞视听。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。
出处:《隋书 东夷传 高丽》:“王乃坐之空馆,严加防守,使其闭目塞耳,永无闻见。”
36、顿足捩耳 dùn zú liè ěr
释义:顿足捩耳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。
出处:宋·王銍《默记》卷上:“晋公候于阁门,见其甚久。则顿足捩耳云:‘无及矣。’”
37、鼎铛有耳 dǐng chēng yǒu ěr
释义:鼎铛有耳 鼎、铛: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。电鼎和铛都有耳朵。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,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、知道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涑水记闻》:“太祖宠待赵韩王(普)如左右手。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,聚敛财贿。上怒叱曰:‘鼎铛尚有耳,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?’”
38、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 ěr tīng wéi xū,yǎn jiàn wéi shí
释义:耳听为虚,眼见为实 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,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。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政理》:"夫耳闻之,不如目见之;目见之,不如足践之。"
39、出人口,入人耳 chū rén kǒu,rù rén ěr
释义:出人口,入人耳 原指两人私下谈话,第三者不会知道。后多指话一说出口,就会为人们传开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"言出于余口,入于尔耳,谁告建也。"
40、恶言不入于耳 è yán bù rù yú ěr
释义:恶言不入于耳 不听坏话。形容对于坏话、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。
出处:《孔家子语》:"孔子曰:‘自吾得由而恶言不入于耳。’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