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非常自责的词语(形容自己很自责的成语):一日三省,反躬自问,引咎自责,所作所为,抚心自问,抚躬自问,自怨自艾,自惭形秽,自愧不如,自愧弗如,计过自讼,诚惶诚恐,负罪引慝,责躬省过,返躬内省,闭门思过,吾日三省,闭合思过,闭合自责。
1、一日三省 yī rì sān xǐng
释义:一日三省 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学而》:“曾子曰:'吾日三省吾身。'”
2、反躬自问 fǎn gōng zì wèn
释义:反躬自问 反:反转;躬:身体;自身。反回身来问问自己。指作自我检查。
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好恶无节于内,知诱于外,不能反躬,天理灭矣。”
3、引咎自责 yǐn jiù zì zé
释义:引咎自责 咎:错误。主动承担错误;并责备自己。
出处:《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责。”
4、所作所为 suǒ zuò suǒ wéi
释义:所作所为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。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。
出处:明 李贽《答周西岩书》:“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,皆是谁主张乎?”
5、抚心自问 fǔ xīn zì wèn
释义: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。表示自我反省。
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 这回是“多数”的把戏》:“倘使我看了《闲话》之后,便抚心自问:‘要是二百人中有一百九十九人入了女大便怎样?’”
6、抚躬自问 fǔ gōng zì wèn
释义:抚躬自问 反躬自问,指自我反省
出处:清 昭槤《啸亭杂录 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》:“今以愚昧,于此获罪,所知为之流涕,路人为之叹息。抚躬自问,为幸多矣!”
7、自怨自艾 zì yuàn zì yì
释义:自怨自艾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现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太甲悔过,自怨自艾,于桐处仁迁义。”
8、自惭形秽 zì cán xíng huì
释义:自惭形秽 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;形容自愧不如别人。惭:惭愧;形:形体;秽:丑;肮脏;差。
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:“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”
9、自愧不如 zì kuì bù rú
释义:自愧不如 自己惭愧;比不上别人。形容因自觉不如别人或有缺点而感到惭愧。
出处:唐 元结《七不如篇序》:“元子常自愧不如孩孺。”
10、自愧弗如 zì kuì fú rú
释义:自愧弗如 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。
出处: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邵九娘》:“妻亦心贤之,然自愧弗如,积惭成忌。”
11、计过自讼 jì guò zì sòng
释义:计过自讼 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公冶长》:“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”
12、诚惶诚恐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
释义:诚惶诚恐 诚:确实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;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;现形容尊敬、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杜诗传》:“诗自以无劳,不安久居大郡,求……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13、负罪引慝 fù zuì yǐn tè
释义:负罪引慝 谓引咎自责。
出处:《书·大禹谟》:“[舜]负罪引慝,祇载见瞽螋。”蔡沈集传:“负罪,自负其罪,不敢以为父母之罪;引慝,自引其慝,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。”
14、责躬省过 zé gōng xǐng guò
释义:责躬省过 躬:自身。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,反省过错
出处:《孔丛子·连丛子》:“是年夏,河南四县,雨雹如棬杯,大者如斗,杀禽畜雉兔,折树木,秋苗尽,于是天子责躬省过。”
15、返躬内省 fǎn gōng nèi xǐng
释义:返躬内省 躬:自身;省:检查,反省。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过失
出处:《清史稿·文宗本纪》:“今年过节春分,寒威未解,朕返躬内省,未能上感天和。”
16、闭门思过 bì mén sī guò
释义:闭门思过 思:思索;反省;过:过失;错误。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。
出处:宋 徐铉《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》:“闭门思过谢来客,知恩省分宽离忧。”
17、吾日三省 wú rì sān xǐng
释义:吾日三省 省:检查、反省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,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
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"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’"
18、闭合思过 bì gé sī guò
释义:闭合思过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。
出处: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"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,延寿大伤之……是日移病不听事,因入卧传舍,闭合思过,一县莫知所为。"
19、闭合自责 bì gé zì zé
释义:闭合自责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。同“闭合思过”。
出处:《汉书何并传》:"诩(严诩)本以孝行为官,谓掾史为师友,有过辄闭合自责,终不大言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