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拿别人的钱做人情的成语(形容拿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口袋的成语):不义之财,中饱私囊,仗义疏财,以文乱法,博施济众,巧偷豪夺,巧取豪夺,慷慨解囊,据为己有,排忧解难,掩耳盗铃,救困扶危,敲诈勒索,横征暴敛,疏财仗义,路不拾遗,非分之财。
1、不义之财 bù yì zhī cái
释义:不义之财 不义:不正当;不合理。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。
出处:汉 刘向《列女传 齐田稷母》:“不义之财非吾有也,不孝之子非吾子也,子起。”
2、中饱私囊 zhōng bǎo sī náng
释义:中饱私囊 中饱:从中得利。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。
出处:《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》:“薄疑谓赵简主曰:‘君之国中饱。’简主欣然而喜曰:‘何如焉?’对曰:‘府库空虚于上,百姓贫饿于下,然而奸吏富矣。’”
3、仗义疏财 zhàng yì shū cái
释义:仗义疏财 讲义气;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看钱奴》:“他父亲在日,人都叫他做钱舍,如今那小的仗义疏财,比老员外甚是不同。”
4、以文乱法 yǐ wén luàn fǎ
释义:以文乱法 文:指儒家的经典。引用儒家的经典,非议国家法令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
5、博施济众 bó shī jì zhòng
释义:博施济众 博:广泛;济:救济。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雍也》:“子贡曰:‘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’”
6、巧偷豪夺 qiǎo tōu háo duó
释义:巧偷豪夺 诈取与强抢。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诗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7、巧取豪夺 qiǎo qǔ háo duó
释义:巧取豪夺 巧取:耍弄各种花招骗取;豪夺:仗势强占。耍花招骗取;用强硬手段夺得。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。
出处:宋 苏轼《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》:“怪君何处得此本,上有桓玄寒具油;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8、慷慨解囊 kāng kǎi jiě náng
释义:慷慨解囊 慷慨:大方;不吝惜;囊:口袋;指钱袋。非常豪爽地打开钱袋;拿出钱来。指十分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鲁智深见李忠、周通不是慷慨之人,做事悭吝,只要下山。”
9、据为己有 jù wéi jǐ yǒu
释义:据为己有 据:占据。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、集体或他人的钱、财、物品等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:“我故倡为析居之仪,将大宅良田,强奴巧婢,悉据为己有。”
10、排忧解难 pái yōu jiě nán
释义:排忧解难 排除忧愁,解除困难。
出处:邓小平《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》:“各级党政负责同志,要经常深入学校,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,为他们排忧解难。”
11、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
释义:掩耳盗铃 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
出处: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12、救困扶危 jiù kùn fú wēi
释义:救困扶危 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
出处:元 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四折:“救困扶危,疏财仗义,都做了注福消愆。”
13、敲诈勒索 qiāo zhà lè suǒ
释义:敲诈勒索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
出处: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,为非作歹,敲诈勒索,无恶不作。”
14、横征暴敛 héng zhēng bào liǎn
释义:横征暴敛 横:蛮横;征:征发;征税;敛:搜刮。强横残暴地征收苛捐杂税。形容反动统治阶级贪婪凶狠、搜刮人民的罪行。
出处:清 吴趼人《痛史》:“名目是规划钱粮,措置财赋,其实是横征暴敛,剥削脂膏。”
15、疏财仗义 shū cái zhàng yì
释义:疏财仗义 讲义气,轻视钱财。多指出钱帮助人,扶危济困。
出处:元 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四折:“则为我救困扶危,疏财仗义,都做了注福消愆。”
16、路不拾遗 lù bù shí yí
释义:路不拾遗 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出处:汉 贾谊《新书 先醒》:“百姓富,民恒一,路不拾遗,国无狱讼。”
17、非分之财 fēi fèn zhī cái
释义:非分之财 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。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