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关于认清自己的成语及意思(形容人要认清自己的成语):三省吾身,不卑不亢,不自量力,力不从心,反躬自问,唯我独尊,夜郎自大,大智若愚,妄自菲薄,尽心竭力,引喻失义,悠然自得,扪心无愧,扪心自问,掩耳盗铃,明若观火,洞若观火,痛定思痛,目中无人,目空一切,知足常乐,自不量力,自以为是,自命不凡,自命清高,自知之明,自视甚高,自高自大,虚怀若谷,装聋作哑,设身处地,贪得无厌,量力而行,闭门思过,问心无愧,吾日三省,人贵有自知之明。
- 1、三省吾身 sān shěng wú shēn - 释义:三省吾身 省:检查,反省。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。一说一日反省三次。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亦作“吾日三省”。 - 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’” 
- 2、不卑不亢 bù bēi bù kàng - 释义:不卑不亢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- 出处: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五三:“今天,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,他必须避免硬碰,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。” 
- 3、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- 释义:不自量力 量:估计。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。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。 - 出处: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》:“今诸外道不自量力,结党连群,敢声论鼓,惟愿大师摧诸异道。” 
- 4、力不从心 lì bù cóng xīn - 释义:力不从心 力:力量;能力;从:依从;顺从。心里想做某事;但是力量不够。 - 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西域传》:“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,如诸国力不从心,东西南北自在地。” 
- 5、反躬自问 fǎn gōng zì wèn - 释义:反躬自问 反:反转;躬:身体;自身。反回身来问问自己。指作自我检查。 - 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好恶无节于内,知诱于外,不能反躬,天理灭矣。” 
- 6、唯我独尊 wéi wǒ dú zūn - 释义:唯我独尊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。形容极端自高自大。尊:高贵。 - 出处:宋 释惟白《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》:“天上天下,唯吾独尊。” 
- 7、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- 释义:夜郎自大 夜郎:汉代我国西南方的一个地方政权;自大:自以为很大。比喻孤陋寡闻;妄自尊大。 - 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西南夷列传》:“滇王与汉使者言曰:‘汉孰与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为一州主,不知汉广大。” 
- 8、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- 释义:大智若愚 很有智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愚蠢。 - 出处:宋 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 
- 9、妄自菲薄 wàng zì fěi bó - 释义:妄自菲薄 过分看轻自己;形容自卑。妄:过分地;菲薄:小看;轻视。 - 出处: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诚宜开张圣听,以光先帝遗德,弘志士之气,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 
- 10、尽心竭力 jìn xīn jié lì - 释义:尽心竭力 竭:用尽;尽:全部用出。费尽心思;用出全部力气。形容做事十分认真负责。 - 出处:《宋书 宗越传》:“诛戮群公及何迈等,莫不尽心竭力,故帝凭其爪牙,无所忌惮。” 
- 11、引喻失义 yǐn yù shī yì - 释义:引喻失义 引喻: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。义:公正合宜的道理。指说话不恰当,不合道理。 - 出处:三国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 
- 12、悠然自得 yōu rán zì dé - 释义:悠然自得 悠然:安闲舒适的样子;自得:内心得意而舒适。形容态度悠闲;心情舒适。 - 出处:《晋书 隐逸传 杨柯》:“常食粗饮水,衣褐缊袍,人不堪其忧,而柯悠然自得。” 
- 13、扪心无愧 mén xīn wú kuì - 释义:扪心无愧 扪:摸;愧:惭愧。摸着胸口自问,毫无惭愧之处。 - 出处:唐 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一百韵》:“不忍曲作钩,乍能折为玉。扪心无愧畏,腾口有谤讟。” 
- 14、扪心自问 mén xīn zì wèn - 释义:扪心自问 扪:按;摸;心:胸口。摸着胸口;自己问自己。指自我反思;醒悟。 - 出处:唐 白居易《和梦游春诗》:“扪心无愧畏,腾口有谤讟。” 
- 15、掩耳盗铃 yǎn ěr dào líng - 释义:掩耳盗铃 掩:遮盖;盗:偷。把耳朵捂住偷铃铛;以为自己听不见;别人也不会听见。比喻自欺欺人。 - 出处: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 
- 16、明若观火 míng ruò guān huǒ - 释义:明若观火 象看火那样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 - 出处:《尚书 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宋 蔡沈集传:“我视汝情,明若观火。” 
- 17、洞若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- 释义:洞若观火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。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。 - 出处:明 林潞《江陵救时之相论》:“当以某辞入告,某策善后,勇怯强弱,进退疾徐,洞若观火。” 
- 18、痛定思痛 tòng dìng sī tòng - 释义:痛定思痛 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让人震撼;也让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静。 - 出处:唐 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 
- 19、目中无人 mù zhōng wú rén - 释义:目中无人 眼里没有别人。形容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。 - 出处:《说唐》第七回:“你看他目中无人,待我去打这狗头下来。” 
- 20、目空一切 mù kōng yī qiè - 释义:目空一切 空:什么也没有。什么都不放在眼里。形容骄傲自大;什么都看不起。 - 出处: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52回:“但他恃着自己学问,目空一切,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。” 
- 21、知足常乐 zhī zú cháng lè - 释义: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;就总是快乐。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、地位等。 - 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大于欲得,故知足之足常足矣。 
- 22、自不量力 zì bù liàng lì - 释义:自不量力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。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。 - 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,不亲亲,不征辞,不察有罪。” 
- 23、自以为是 zì yǐ wéi shì - 释义:自以为是 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、不虚心。(为:认为;是:对;正确)。 - 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。” 
- 24、自命不凡 zì mìng bù fán - 释义:自命不凡 自称自己不平常(凡:平凡;平常)。形容自高。 - 出处:清 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娄县沈童者,年甫冠,习帖括,自命不凡,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。” 
- 25、自命清高 zì mìng qīng gāo - 释义:自命清高 自以为清高(命:认为;以为)。 - 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还自命清高,反说富贵的是俗人。” 
- 26、自知之明 zì zhī zhī míng - 释义:自知之明 自己了解自己这样的明智。指对自己的(优)缺点了解得透彻。明:明智。 - 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第33章:“知人者智也,自知者明。” 
- 27、自视甚高 zì shì shèn gāo - 释义:自视甚高 把自己看得很高(多指身分,学识等)。 - 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6回:“我暗想这个人自视甚高,看来文字总也是好的,便不相强。” 
- 28、自高自大 zì gāo zì dà - 释义:自高自大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。形容自以为了不起。 - 出处:三国 韦昭《国语》集解:“求掩盖人以自高大,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。” 
- 29、虚怀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- 释义:虚怀若谷 谦虚的胸怀像深广的山谷。形容非常谦虚。谷:山谷。 - 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敦兮其若朴,旷兮其若谷。” 
- 30、装聋作哑 zhuāng lóng zuò yǎ - 释义:装聋作哑 假装耳聋口哑。形容故意不理睬;装做不知或不懂;或故意置身事外。也作“装聋做哑”。 - 出处:元 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装聋作哑?” 
- 31、设身处地 shè shēn chǔ dì - 释义:设身处地 设:假设;处: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。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。 - 出处:宋 朱熹《礼记 中庸》注:“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。” 
- 32、贪得无厌 tān dé wú yàn - 释义:贪得无厌 贪:求多;得:获取;厌:满足。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。 - 出处:《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》:“洞宾叹曰:‘人心贪得无厌,一至于此!’” 
- 33、量力而行 liàng lì ér xíng - 释义:量力而行 量:估量;估计;行:做;干。衡量自己的力量去行事。 - 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 
- 34、闭门思过 bì mén sī guò - 释义:闭门思过 思:思索;反省;过:过失;错误。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。 - 出处:宋 徐铉《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》:“闭门思过谢来客,知恩省分宽离忧。” 
- 35、问心无愧 wèn xīn wú kuì - 释义:问心无愧 愧:惭愧。问问自己;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。 - 出处: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》:“君无须问此,只问己心。问心无愧,即阴律所谓善。” 
- 36、吾日三省 wú rì sān xǐng - 释义:吾日三省 省:检查、反省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,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 - 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"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’" 
- 37、人贵有自知之明 rén guì yǒu zì zhī zhī míng - 释义:人贵有自知之明 明:聪明。指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,才算是聪明的。 - 出处:《老子》第三十三章:"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" 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