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描写哭声的成语(形容哭声凄惨的成语狼):号啕大哭,呼天抢地,哭丧着脸,哭哭啼啼,哭天喊地,哭天抹泪,哭笑不得,啼啼哭哭,啼天哭地,嗷嗷待哺,干啼湿哭,抱头大哭,抱头痛哭,昼吟宵哭,泣不成声,牛衣夜哭,狼号鬼哭,猫哭老鼠,痛哭流涕,神号鬼哭,神嚎鬼哭,神愁鬼哭,秦庭之哭,穷途之哭,行号巷哭,街号巷哭,西台痛哭,见哭兴悲,长歌当哭,鬼哭天愁,鬼哭狼嗥,鬼哭狼嚎,鬼哭神号,鬼哭神嚎,鬼哭神惊,鬼哭神愁,鬼哭粟飞,鸟哭猿啼,撕心裂肺,悲天跄地。
1、号啕大哭 háo táo dà kū
释义:号啕大哭 号啕:大哭声。放声大哭。
出处:《周易 同人》:“同人先号咷而后笑。”
2、呼天抢地 hū tiān qiāng dì
释义:呼天抢地 呼:呼叫;抢地:触地;撞地。指向天呼号;用头碰地。形容极端悲痛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0回:“萧云仙呼天抢地,尽哀尽礼,治办丧事,十分尽心。”
3、哭丧着脸 kū sāng zhe liǎn
释义:哭丧着脸 心里不愉快,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66回:“小玉兰哭丧着脸,走到湖亭席上,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。”
4、哭哭啼啼 kū kū tí tí
释义:哭哭啼啼 不停的哭泣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七回:“这如今才好些,又这样哭哭啼啼,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。”
5、哭天喊地 kū tiān hǎn dì
释义:哭天喊地 提高嗓门又哭又叫。
出处: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六章:“公堂上三十棍打下来,大人都要哭天喊地,他小小年纪却一声不哼。”
6、哭天抹泪 kū tiān mǒ lèi
释义:哭天抹泪 形容哭哭啼啼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2回:“前日不知为什么撵出去,在家里哭天抹泪的。”
7、哭笑不得 kū xiào bù dé
释义:哭笑不得 哭也不好;笑也不好。形容处境尴尬。
出处:元 高安道《皮匠说谎》:“好一场,恶一场,哭不得,笑不得。”
8、啼啼哭哭 tí tí kū kū
释义:啼啼哭哭 哭泣不止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回:“只见许多男女,啼啼哭哭,在街上过。”
9、啼天哭地 tí tiān kū dì
释义:啼天哭地 呼天叫地的哭号,形容非常悲痛。
出处:元 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 阑路驾上书》:“奉使来时,惊天动地,奉使去时,乌天黑地,官吏都欢天喜地,百姓却啼天哭地。”
10、嗷嗷待哺 áo áo dài bǔ
释义:嗷嗷待哺 嗷嗷:哀鸣声;待哺:等待喂养。原指雏鸟饥饿时哀叫着;等待母鸡来喂食。后多比喻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;也比喻处境极为困难;等待救济;援助。
出处:清 戴名世《上刘木斋先生书》:“佣书客游,乞食自活,家累二十口,嗷嗷待哺。”
11、干啼湿哭 gàn tí shī kū
释义:干啼湿哭 干啼:没有眼泪地啼哭。湿哭:有眼泪地啼哭。无泪和有泪地哭。①形容哭哭啼啼。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。亦作“湿哭干啼”。
出处:《北齐书·尉景传》:“景曰:‘小儿惯去,放使作心腹,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!’”
12、抱头大哭 bào tóu dà kū
释义:抱头大哭 形容非常伤心或很是感动的样子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7回:“两人抱头大哭,哭了一场坐下。”
13、抱头痛哭 bào tóu tòng kū
释义:抱头痛哭 指十分伤心或感动,抱头大哭
出处:清 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四回:“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。”
14、昼吟宵哭 zhòu yín xiāo kū
释义:昼吟宵哭 昼夜哀叹、哭泣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[棼冒勃苏]七日而薄秦王之朝,雀立不转,昼吟宵哭,七日不得告。”
15、泣不成声 qì bù chéng shēng
释义:泣不成声 泣:低声哭。哭得噎住了;连声音也发不出来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出处: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》:“尧崩,禹服三年之丧,如丧考妣,昼夜哭泣,气不属声。”
16、牛衣夜哭 niú yī yè kū
释义:牛衣夜哭 见“牛衣对泣”。
出处:唐·温庭筠《上裴舍人启》:“今则阮路兴悲,商歌结恨;牛衣夜哭,马柱晨吟。”
17、狼号鬼哭 láng háo guǐ kū
释义:狼号鬼哭 形容哭声凄惨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8回:“况且宝玉才好了些,连我们也不敢说话,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!”
18、猫哭老鼠 māo kū lǎo shǔ
释义:猫哭老鼠 比喻假慈悲
出处:《说唐》第62回:“如今又不知那里杀来,又同牛鼻道人在此‘猫儿哭老鼠’,假慈悲。”
19、痛哭流涕 tòng kū liú tì
释义:痛哭流涕 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。痛哭:尽情大哭;涕:眼泪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贾谊传》:“臣窃惟事势,可为痛哭者一,可为流涕者二,可为长太息者六。”
20、神号鬼哭 shén háo guǐ kū
释义:神号鬼哭 号:哭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二折:“可怎生神嚎鬼哭,雾惨云昏,白日为幽。”
21、神嚎鬼哭 shén háo guǐ kū
释义:神嚎鬼哭 见“神号鬼哭”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二折:“可怎生神嚎鬼哭,雾惨云昏,白日为幽。”
22、神愁鬼哭 shén chóu guǐ kū
释义:神愁鬼哭 形容十分愁苦凄惨。
出处:明·陆采《怀香记·飞报捷音》:“吴国内甚惊恐,每发兵来交锋败北,端的神愁鬼哭。”
23、秦庭之哭 qín tíng zhī kū
释义:秦庭之哭 原指向别国请求救兵。后也指哀求别人救助。
出处:北周 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鬼同曹社之谋,人有秦庭之哭。”
24、穷途之哭 qióng tú zhī kū
释义:穷途之哭 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,后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。
出处:《晋书 阮籍传》:“时率意独驾,不由径路,车迹所穷,辄痛哭而返。”
25、行号巷哭 háng háo xiàng kū
释义:行号巷哭 行:路;号:大声哭叫。道路上和大街小巷里的人都在哭泣。形容人们极度悲哀。
出处:晋·刘琨《劝进表》:“苟在食土之毛,含气之类,莫不叩心绝气,行号巷哭。”
26、街号巷哭 jiē hào xiàng kū
释义:街号巷哭 号哭于大街小巷。形容悲痛至极。
出处:晋·潘岳《马汧督诔》:“凡尔同围,心焉摧剥,扶老携幼,街号巷哭。”
27、西台痛哭 xī tái tòng kū
释义:西台痛哭 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。八年后,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,并作《登西台恸哭记》以记其事。后用以称亡国之痛。
出处:柳弃疾《怀人诗》之四:“西台痛哭谢晞发,眢井沉书郑亿翁。”
28、见哭兴悲 jiàn kū xīng bēi
释义: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。谓产生同情心。
出处: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还玉》:“迟共疾,俺敢侍寻生替死,自古道见哭兴悲。”
29、长歌当哭 cháng gē dàng kū
释义:长歌当哭 长歌:放声歌咏;引申为写诗文;当:当作。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;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的感情。也作“长歌代哭”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7回:“感怀触绪,聊赋四章,匪曰无故呻吟,亦长歌当哭之意耳。”
30、鬼哭天愁 guǐ kū tiān chóu
释义:鬼哭天愁 形容悲惨凄凉。
出处:高旭《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》:“鬼哭天愁冷雨斜,黄龙晋酒恨徒赊。”
31、鬼哭狼嗥 guǐ kū láng háo
释义:鬼哭狼嗥 ①同“鬼哭神号”。②同“鬼哭神号”。
出处: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六章:“有的钻到汽车下,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,鬼哭狼嗥,乱成一片。”
32、鬼哭狼嚎 guǐ kū láng háo
释义:鬼哭狼嚎 嚎:大声叫或哭喊。像鬼和狼一样哭喊。形容哭声很凄惨。
出处:清 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20回:“又神差鬼使,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。”
33、鬼哭神号 guǐ kū shén hào
释义:鬼哭神号 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。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,令人惊恐。
出处:元·杨暹《西游记》第三本第九出:“则听得鬼哭神号,休猜做三唱《阳关》出霸桥。”
34、鬼哭神嚎 guǐ kū shén háo
释义:鬼哭神嚎 号:哭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
出处:《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 祭供恩人》:“吓还不算,还逼着人‘逃难’。弄得村上鸡飞狗跳,鬼哭神嚎。”
35、鬼哭神惊 guǐ kū shén jīng
释义:鬼哭神惊 形容极度惊恐。
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七十回:“张清带住枪杆,去锦袋中摸出一石子。手起处真似流星掣电,石子来吓得鬼哭神惊。”
36、鬼哭神愁 guǐ kū shén chóu
释义:鬼哭神愁 形容惊恐忧愁。
出处:明·陈汝元《金莲花·释愤》:“我想做丞相时威灵震主,权势倾朝。手指一挥,两班里鸟惊鱼骇;眉头半锁,满朝中鬼哭神愁。”
37、鬼哭粟飞 guǐ kū sù fēi
释义:鬼哭粟飞 传说苍颉造字,惊天动地,天雨粟,鬼夜哭。
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练字》:“苍颉造之,鬼哭粟飞;黄帝用之,官治民察。”
38、鸟哭猿啼 niǎo kū yuán tí
释义:鸟哭猿啼 泛指禽兽悲鸣。形容悲凉的情景。
出处:唐·王维《能禅师碑》:“山崩川竭,鸟哭猿啼。”
39、撕心裂肺 si xin lie fei
释义:撕心裂肺 形容极度悲伤。
40、悲天跄地 bei tian qiang di
释义:悲天跄地 形容哭的伤心,站都站不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