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描写螳螂的四字词语(形容螳螂的四字成语):不自量力,以弱制强,怒臂当车,狂妄自大,目光短浅,自不量力,臭味相投,蜣螂抱粪,螳臂当车,螳臂自雄,螳螂奋臂,螳螂拒辙,螳螂捕蛇,螳螂捕蝉,螳螂黄雀,鹤势螂形,黄雀伺蝉,黄雀在后。
1、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
释义:不自量力 量:估计。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。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。
出处:唐 玄奘《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》:“今诸外道不自量力,结党连群,敢声论鼓,惟愿大师摧诸异道。”
2、以弱制强 yǐ ruò zhì qiáng
释义:以弱制强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将苑·将刚》:“善将者,其刚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强,以柔制刚。”
3、怒臂当车 nù bì dāng chē
释义:怒臂当车 怒臂:螳螂发怒用臂膊阻挡车轮。比喻与强者为敌,不自量力
出处:明·许三阶《节侠记·侠晤》:“小生怒臂当车,自取戮辱,惭愧惭愧!”
4、狂妄自大 kuáng wàng zì dà
释义:狂妄自大 狂妄:极端的自高自大。狂妄傲慢;自以为了不起。
出处:《旧唐书 皇甫镈传》:“执谊,叔文乘时多僻,而欲斡运六合,斟酌万几;……何狂妄之甚也。”
5、目光短浅 mù guāng duǎn qiǎn
释义:目光短浅 缺乏远见卓识的、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
出处: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第一章:“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。”
6、自不量力 zì bù liàng lì
释义:自不量力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。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。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,不亲亲,不征辞,不察有罪。”
7、臭味相投 chòu wèi xiāng tóu
释义:臭味相投 坏味道互相投合。比喻有同样坏毛病、恶劣习气的人很合得来。
出处:宋 牟献《木兰花慢》:“不妨无蟹有监州,臭味喜相投。”
8、蜣螂抱粪 qiāng láng bào fèn
释义:蜣螂抱粪 蜣螂:屎壳郎。形容臭味相投
出处:《谐铎》:“见一处,尽以粪土涂墙,四面附蜣螂百万,屹如长城。”
9、螳臂当车 táng bì dāng chē
释义:螳臂当车 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;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。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;必然失败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人间世》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,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。”
10、螳臂自雄 táng bì zì xióng
释义:螳臂自雄 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。比喻自不量力,狂妄自大
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2回:“若螳臂自雄,鹅痴不逊,天兵一下,玉石俱焚。”
11、螳螂奋臂 táng láng fèn bì
释义:螳螂奋臂 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
出处:唐 黄滔《谢试官启》:“将怜其蚌蛤剖胎,只自回旋于皎月;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。”
12、螳螂拒辙 táng láng jù zhé
释义:螳螂拒辙 犹螳臂当车。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,必然失败。
出处:唐 刘知幾《史通 载文》:“乃其申诰誓,降移檄,便称其智昏菽麦,识昧玄黄,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,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。此所谓厚颜也。”
13、螳螂捕蛇 táng láng bǔ shé
释义:螳螂捕蛇 形容只要方法得当,敢于斗争,以弱制强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螳螂捕蛇》:“则一螳螂据顶上,以刺刀攫其首,攧不可去。久之,蛇竟死。”
14、螳螂捕蝉 táng láng bǔ chán
释义:螳螂捕蝉 蝉:知了。螳螂捉蝉,不知潜在危险。比喻目光短浅
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》:“螳螂捕蝉,志在有利,不知黄雀在后啄之。”
15、螳螂黄雀 táng láng huáng què
释义:螳螂黄雀 比喻目光短浅,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。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略语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打虎功思悬赏,杀人身被官拿,试看螳螂黄雀,劝君得意休夸。”
16、鹤势螂形 hè shì láng xíng
释义:鹤势螂形 谓腰肢纤袅,体态轻盈。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四九回:“[湘云]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,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:越显得蜂腰猿背,鹤势螂形。”
17、黄雀伺蝉 huáng què sì chán
释义:黄雀伺蝉 螳螂正要捉蝉,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。比喻祸事临头还不知道。
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苑 正谏》:“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黄雀延颈欲啄螳螂,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。”
18、黄雀在后 huáng què zài hòu
释义:黄雀在后 (螳螂准备捕蝉)黄雀在后面准备啄螳螂。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;也比喻有后顾之忧。
出处:汉 刘向《说苑 正谏》:“园中有树,其上有蝉,蝉高居悲鸣饮露,不知螳螂在其后也!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,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