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描写秋天树叶飘落的四字词语(秋天树叶飘落的成语):社燕秋鸿,一叶知秋,万古千秋,万载千秋,不计其数,兼葭秋水,千秋人物,叶落知秋,多故之秋,微察秋毫,春华秋实,春生秋杀,春秋笔法,春秋鼎盛,春花秋月,春蚓秋蛇,春蛇秋蚓,望秋先零,橙黄桔绿,洞察秋毫,独有千秋,琨玉秋霜,百岁千秋,皮里春秋,秋扇见捐,秋收冬藏,秋月寒江,秋月春花,秋毫不犯,秋水盈盈,秋豪之末,秋风团扇,秋高气爽,秋高气肃,蒲柳之质,西风落叶,金风玉露,金风送爽,冰壸秋月,霜气横秋。
1、社燕秋鸿 shè yàn qiū hóng
释义:社燕秋鸿 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,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。比喻刚见面又离别。
出处:宋·张先《西江月》词:"忆昔钱塘话别,十年社燕秋鸿。今朝忽遇暮云东,坐对旗亭说梦。"
2、一叶知秋 yī yè zhī qiū
释义:一叶知秋 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已经来临。比喻由细微的迹象可以预料出事物的发展趋向。
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说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
3、万古千秋 wàn gǔ qiān qiū
释义:万古千秋 形容延续的时间极久。
出处:唐 周朴《望中怀古》:“齐心楼上望浮云,万古千秋空姓名。”
4、万载千秋 wàn zài qiān qiū
释义:万载千秋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。同“万代千秋”。
出处:明 无名氏《贺元宵》第三折:“当今圣主存仁孝,万载千秋亨太平。”
5、不计其数 bù jì qí shù
释义:不计其数 计:计算。没法子计算数目。形容极多。
出处:宋 周密《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》:“火炮、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,不计其数。”
6、兼葭秋水 jiān jiā qiū shuǐ
释义:兼葭秋水 比喻思慕的人。兼,同“蒹”。
出处:《诗经·秦风·蒹葭》:“兼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7、千秋人物 qiān qiū rén wù
释义:千秋人物 名垂后世的人物。
出处:清·赵翼《赤壁》诗:“千秋人物三分国,一片山河百战场。”
8、叶落知秋 yè luò zhī qiū
释义:叶落知秋 看到树叶落,便知秋天到来。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天童华禅师法嗣》:“动弦别曲,叶落知秋,举一明三。”
9、多故之秋 duō gù zhī qiū
释义:多故之秋 多故:多变乱多患难;秋:指某个时期。指多事故多患难的时期。
出处:《金史·宣宗季下》:“今多故之秋,人才难得,朕欲除大罪外,徙刑追配有武艺善掌兵者,量才复用。”
10、微察秋毫 wēi chá qiū háo
释义:微察秋毫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。
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夫照镜子见眸子,微察秋毫,明照晦冥。”
11、春华秋实 chūn huá qiū shí
释义:春华秋实 华:古同“花”。春天盛开的花;秋天结的果。比喻文采和德行。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。
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邢颙传》:“(君侯)采庶子之春华,忘家丞之秋实。”
12、春生秋杀 chūn shēng qiū shā
释义:春生秋杀 春天万物萌生,秋天万物凋零。
出处:唐 白居易《贺杀贼表》:“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:君临八表,子育群生,合天覆地载之德,顺春生秋杀之令。
13、春秋笔法 chūn qiū bǐ fá
释义:春秋笔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。
出处:宋 俞文豹《吹剑录》:“盖纯用《春秋》笔法也。”
14、春秋鼎盛 chūn qiū dǐng shèng
释义:春秋鼎盛 春秋:年龄。人年龄正处在旺盛、强壮之际。旧时比喻人正当壮年;精力充沛。
出处:汉 贾谊《新书 宗首》:“天子春秋鼎盛,行仪未过,德泽有加焉,犹尚若比,况莫大诸侯权势十此者乎?”
15、春花秋月 chūn huā qiū yuè
释义: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朵,秋天的月亮。泛指春秋美景。
出处:南唐 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!”
16、春蚓秋蛇 chūn yǐn qiū shé
释义:春蚓秋蛇 比喻字写得不好,弯弯曲曲,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。
出处:《晋书 王羲之传论》:“(萧子云)仅得成书,无丈夫之气,行行若萦春蚓,字字如绾秋蛇。”
17、春蛇秋蚓 chūn shé qiū yǐn
释义:春蛇秋蚓 见“春蚓秋蛇”。
出处:明·宋濂《序》:“近世以来,徇末而忘本,濡毫行墨,春蛇秋蚓之连翩。”
18、望秋先零 wàng qiū xiān líng
释义:望秋先零 零:凋零。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。比喻体质弱,经不起风霜。也比喻未老先衰。
出处:晋 顾恺之《家传》:“臣蒲柳之质,望秋先零。”
19、橙黄桔绿 chéng huáng jú lǜ
释义:橙黄桔绿 橙子黄熟,桔子还绿。指秋天宜人的景色。
出处:宋 苏轼《赠刘景文》诗:“一年好景君须记,最是橙黄桔绿时。”
20、洞察秋毫 dòng chá qiū háo
释义:洞察秋毫 洞察:看得很清楚;秋毫: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,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。形容人目光敏锐,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21、独有千秋 dú yòu qiān qiū
释义:独有千秋 独具流传久远的价值;具有独特的专长或优点,可以流传千古。
出处:清·张履《学箴示诸生》:“何穷何通?何得何丧?独有千秋,斯志必抗。”
22、琨玉秋霜 kūn yù qiū shuāng
释义: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孔融传论》:“懔懔焉,皓皓焉,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。”
23、百岁千秋 bǎi suì qiān qiū
释义:百岁千秋 一百年,一千载。形容岁月漫长,历时很久。
出处:明 康海《王兰卿》第三折:“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,则不如另寻个身计。”
24、皮里春秋 pí lǐ chūn qiū
释义: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。
出处:《晋书 褚裒传》:“曰:‘季野有皮里春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
25、秋扇见捐 qiū shàn jiàn juān
释义:秋扇见捐 见:被;捐:弃。秋凉以后,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。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。
出处:汉 班婕妤《怨歌行》诗:“裁为合欢扇,团团似月明,出入君怀袖,动摇微风发。常恐秋节至,凉飙夺炎热,弃捐箧笥中,恩情中道绝。”
26、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
释义:秋收冬藏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,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。比喻一年的农事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夫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
27、秋月寒江 qiū yuè hán jiāng
释义:秋月寒江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。
出处:宋 黄庭坚《赠别李次翁》诗:“德人天游,秋月寒江。”
28、秋月春花 qiū yuè chūn huā
释义:秋月春花 春天的花朵,秋天的月亮。泛指春秋美景。
出处: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词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”
29、秋毫不犯 qiū háo bù fàn
释义:秋毫不犯 秋毫: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,比喻极细微的东西;犯:侵犯。指军纪严明,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。
出处:《史记 项羽本纪》:“吾入关,秋毫不敢有所近,籍吏民,封府库,而待将军。”《后汉书 岑彭传》:“持军整齐,秋毫无犯。”
30、秋水盈盈 qiū shuǐ yíng yíng
释义:秋水盈盈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。同“秋波盈盈”。
出处:秦牧《艺海拾贝 神速的剪影》;“通过这二十几个字,一个雪肤花貎、十指纤纤、唇红齿白、云鬓蛾眉、秋水盈盈、嫣然含笑的古代美女的形象,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。”
31、秋豪之末 qiū háo zhī mò
释义:秋豪之末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。同“秋毫之末”。
出处: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,而太山为小。”
32、秋风团扇 qiū fēng tuán shàn
释义:秋风团扇 秋风起后,扇子就用不到了。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。
出处:清 洪昇《长生殿 献发》:“秋风团扇原吾分,多谢连枝特过存。”
33、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
释义: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;气候凉爽宜人。
出处:唐 杜甫《崔氏东山草堂》诗:“爱汝玉山草堂静,高秋爽气相鲜新,暗风吹乱蛩悲咽。”
34、秋高气肃 qiū gāo qì sù
释义:秋高气肃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,气候凉爽宜人。
出处:宋 张抡《醉落魄 咏秋》词之四:“秋高气肃,西风又拂盈盈菊。”
35、蒲柳之质 pú liǔ zhī zhì
释义:蒲柳之质 蒲柳:水杨,秋天凋谢早。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。
出处:明·朱之瑜《朱舜水集·答吉弘元常书》:“仆犬马之年,方古人而深愧;蒲柳之质,叹先秋而早零。”
36、西风落叶 xī fēng luò yè
释义:西风落叶 形容秋天景象。比喻事物已趋衰落。
出处:唐·贾岛《忆江上吴处士》:“秋风吹渭水,落叶满长安。”
37、金风玉露 jīn fēng yù lù
释义:金风玉露 泛指秋天的景物。
出处:唐 李商隐《辛未七夕》诗:“由来碧落银河畔,可要金风玉露时。”
38、金风送爽 jīn fēng sòng shuǎng
释义:金风送爽 金风:指秋天的风。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,秋为金。秋风带来了凉意。
出处:鲁迅《孔诞祝圣言感》:“金风送爽,凉露惊秋。”
39、冰壸秋月 bīng kǔn qiū yuè
释义:冰壸秋月 比喻人品德清白廉洁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赠潘谷》诗:"布衫漆黑手如龟,未害冰壶贮秋月。"
40、霜气横秋 shuāng qì héng qiū
释义:霜气横秋 霜:秋霜。气:志气。比喻志气凛然,像秋霜一样严峻。
出处:南朝·齐·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"风情张日,霜气横秋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