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大部队的成语(形容中国部队的成语):不屈不挠,丢卒保车,乘胜追击,乘虚而入,兵多将广,兵多者败,兵精粮足,兵败如山倒,兵车之会,冲坚毁锐,冲锋陷阵,凤翥龙翔,刀光剑影,刀山火海,单枪匹马,哀兵必胜,唇枪舌剑,大刀阔斧,大气磅礴,孤军奋战,孤军深入,安营下寨,安营扎寨,彼众我寡,打退堂鼓,按兵不动,摧枯拉朽,摧枯振朽,斗志昂扬,残兵败将,烽火连天,班师回朝,百万雄师,车无退表,避强击弱,避强击惰,避强打弱,风行电击,风行电扫,风行雷厉。
1、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
释义:不屈不挠 屈、挠:弯曲。不屈服。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;十分顽强;决不屈服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(挠)不诎(屈)。”
2、丢卒保车 diū zú bǎo jū
释义:丢卒保车 本是象棋术语。后比喻丢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
出处:京剧《龙江颂》第一场:“为了堵江救旱,我们是会损失一些,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,就叫做‘丢卒保车’。”
3、乘胜追击 chéng shèng zhuī jī
释义:乘胜追击 乘:趁着。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,扩大战果。
出处:《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》:“李思安跃马交斗,经二十余合,思安拽枪徉败,退去。单可及乘胜追击。
4、乘虚而入 chéng xū ér rù
释义:乘虚而入 虚:空隙。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。也指趁着空虚或虚弱的地方侵入。也作“乘间而入”。
出处:宋 张君房《去芨七筌》第120回:“将至所居,自后垣乘虚而入,径及庭中。”
5、兵多将广 bīng duō jiàng guǎng
释义:兵多将广 兵将众多。形容军队人员多,兵力强大。
出处:元 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一折:“凭着俺这里兵多将广,马壮人强,量吴国姬光到的那里,就怕着他哩?”
6、兵多者败 bīng duō zhě bài
释义:兵多者败 指兵卒过多的军队,常常会吃败仗,因为兵将各有所恃,号令不齐。
出处:清 赵翼《陔馀丛考》:“古来用兵,往往兵多者败,差兵过多则号令不齐,气势不贯,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。”
7、兵精粮足 bīng jīng liáng zú
释义:兵精粮足 兵:兵士。指兵士精锐,粮草充足。形容军队十分强盛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今江东兵精粮足,且有长江之险。”
8、兵败如山倒 bīng bài rú shān dǎo
释义:兵败如山倒 兵:军队。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,一败涂地。
出处: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73章:“由于主将首先逃走,江西全线孙(传芳)军俄然出现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。”
9、兵车之会 bīng chē zhī huì
释义:兵车之会 春秋时齐桓公争霸,屡次与诸侯会盟,其中在鲁僖公年间的四次,齐国带有军队,你为“兵车之会”。
出处:《穀梁传 庄公二十七年》:“兵车之会四,未尝有大战也。”
10、冲坚毁锐 chōng jiān huǐ ruì
释义:冲坚毁锐 冲破敌人坚固的营垒,摧毁敌人精锐的部队。形容军队锐不可当。也形容攻克难关。
出处:《孙膑兵法 威王问》:“锥行者,所以冲坚毁锐也。
11、冲锋陷阵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
释义:冲锋陷阵 陷阵:攻破;深入敌阵。冲向敌人的防线;攻破敌人的阵地。形容作战英勇。
出处:《北齐书 崔暹传》:“冲锋陷阵,大有其人。”
12、凤翥龙翔 feng zhu long xiang
释义:凤翥龙翔 龙飞凤舞,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。翥:鸟飞。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陵寝纪》:“山趋水会,凤翥龙翔,信乾坤之……”
13、刀光剑影 dāo guāng jiàn yǐng
释义:刀光剑影 刀的闪光;剑的投影。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;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。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;干坏事。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。
出处:南朝 梁 吴筠《战城南囚首》:“剑光挥夜电,马汗昼成泥。”又《边城将》:“刀含四尺影,剑抱七星文。”
14、刀山火海 dāo shān huǒ hǎi
释义:刀山火海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。也作“火海刀山”。
出处:汉 高安世译《佛说鬼问目连经》:“我一生已来,或登刀山剑树地狱,或堕火坑……”
15、单枪匹马 dān qiāng pǐ mǎ
释义:单枪匹马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;冒险直进。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;没有人帮助。也作“匹马单枪”、“单兵独马”、“单人匹马”。
出处:唐 汪遵《乌江》诗:“兵散弓残挫虎威,单枪匹马突重围。”
16、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
释义:哀兵必胜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经》第69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三国 魏 王弼注:“抗,举也;加,当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胜。”
17、唇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
释义:唇枪舌剑 嘴唇像枪;舌头像剑。形容能言善辩;言词犀利;针锋相对。也作“舌剑唇枪。”
出处:元 高文秀《渑池会》一折:“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。”
18、大刀阔斧 dà dāo kuò fǔ
释义:大刀阔斧 大刀和阔斧都是古代的武器。原来形容军队声势浩大;杀气腾腾;充满战斗气氛。现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7回:“摇旗呐喊,擂鼓鸣锣,大刀阔斧,杀奔祝家庄来。”
19、大气磅礴 dà qì páng bó
释义:大气磅礴 磅礴:广大无边。形容气势盛大。
出处:荀况《荀子 性恶》:“杂能旁魄而无用。”
20、孤军奋战 gū jūn fèn zhàn
释义:孤军奋战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一支军队单独英勇作战。也比喻在没有外力的援助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斗争。也作“孤军作战”“孤军独战”。
出处:《隋书·虞庆则传》:“由是长儒孤军奋战,死者十八九。”
21、孤军深入 gū jūn shēn rù
释义:孤军深入 孤立无援的军队深入到敌作战区。
出处:《周书 贺若敦传》:“瑱等以敦孤军深入,规欲取之。”
22、安营下寨 ān yíng xià zhài
释义:安营下寨 安:安置;营:营房;寨:防守用的栅栏。指军队驻扎下来。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
出处: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回:“众诸侯亦陆续皆至,各自安营下寨,连接二百余里。”
23、安营扎寨 ān yíng zhā zhài
释义:安营扎寨 安营:安置营房;扎寨:修筑军营栅栏。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;并在四周修筑栅栏;使军队驻扎下来。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隔江斗智》第二折:“这周瑜匹夫,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,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,其意非小。”
24、彼众我寡 bǐ zhòng wǒ guǎ
释义:彼众我寡 彼:对方。指对方军队势众,而我方力量单薄。
出处: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难一》:“晋文公将与楚人战,召舅犯问之曰:‘吾将与楚人战,彼众我寡,为之奈何?’”
25、打退堂鼓 dǎ tuì táng gǔ
释义:打退堂鼓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
出处: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二折:“左右,打散堂鼓,将马来,回私宅去也。”
26、按兵不动 àn bīng bù dòng
释义:按兵不动 按:止住。控制住军队;暂不行动;泛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。常用以表示持观望态度而不行动。
出处: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召类》:“赵简子将袭卫,使史默往睹之。期以一月,六月而后反……赵简子按兵而不动。”
27、摧枯拉朽 cuī kū lā xiǔ
释义:摧枯拉朽 摧:破坏;枯:枯草;拉:折断;朽:朽烂的木头。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。原作“摧枯折腐”。
出处:《晋书 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?”
28、摧枯振朽 cuī kū zhèn xiǔ
释义:摧枯振朽 犹摧枯拉朽。
出处:《周书·文闵明武宣诸子传论》:“悠悠邃古,未闻斯酷。岂非摧枯振朽,易为力乎。”
29、斗志昂扬 dòu zhì áng yáng
释义:斗志昂扬 斗:泛指做事;昂扬:情绪高涨。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。
出处:毛泽东《介绍一个合作社》:“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,斗志昂扬,意气风发。”
30、残兵败将 cán bīng bài jiàng
释义:残兵败将 残:残余的;不完整的;败:输。剩下的士兵;打败的将官。形容损失惨重;被打得七零八落;失去战斗力的军队。也作“残兵败卒”、“败将残兵”。
出处:明 无名氏《伐晋兴齐》第四折:“如今追击残兵败将,遂收故境,引兵而回。”
31、烽火连天 fēng huǒ lián tiān
释义:烽火连天 烽火:古代边境报警时点起的烟火。到处都在打仗;战火燃遍各地。
出处: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移镇》:“待何如,你星霜满鬓当戎虏,似这烽火连天各路衢?”
32、班师回朝 bān shī huí cháo
释义:班师回朝 班:调回。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,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廷。
出处:元 乔孟符《两世姻缘》第三折:“你奉圣旨破吐蕃,定西夏,班师回朝,便当请功受赏。”
33、百万雄师 bǎi wàn xióng shī
释义:百万雄师 雄:威武雄壮;师:军队。人数众多、威武雄壮的军队。
出处:宋 张载《庆州大顺城记》:“百万雄师,莫可以前。”
34、车无退表 chē wú tuì biǎo
释义:车无退表 兵车无后退的标志。引申为军队决不退却。
出处:《国语·晋语上》:“张侯御曰:‘三军之心在此车也,其耳目在于旗鼓。车无退表,鼓无退声。’”
35、避强击弱 bì qiáng jī ruò
释义:避强击弱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
出处:宋 司马光《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》:“奔走之间,可以知其虚实强弱,然后避实击虚,避强击弱。”
36、避强击惰 bì qiáng jī duò
释义:避强击惰 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
出处:唐 元稹《批刘悟谢上表》:“卿宜密运谟猷,明宣号令,避强击惰,取暴抚羸。”
37、避强打弱 bì qiáng dǎ ruò
释义:避强打弱 军事用语。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。
出处:见“避强击惰”。
38、风行电击 fēng xíng diàn jī
释义:风行电击 形容气势迅猛。
出处:《隋书·扬谅传》:“文安请为前锋,王以大军继后,风行电击,顿于霸上,咸阳以东可指麾而定。”
39、风行电扫 fēng xíng diàn sǎo
释义:风行电扫 见“风行电击”。
出处:《隋书·韦洸传》:“公鸿勋大业,名高望重,率将戎旅,抚慰彼方,风行电扫,咸应稽服。”
40、风行雷厉 fēng xíng léi lì
释义:风行雷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。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。
出处:明·许自昌《水浒记·纵骑》:“官差紧者,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,怕鼠窜掉头者,东溪望忙行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