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经济很紧张的词语(形容自己经济紧张的成语):援经据典,经岁之储,一贫如洗,不着边际,不经世故,体国经野,儒家经书,博览群书,反经行权,大经大法,权宜之计,正正经经,治国安民,济世经邦,渔经猎史,熊经鸟伸,熊经鸟申,牧豕听经,畔道离经,白蜡明经,研经铸史,离经辨志,秉文经武,箪瓢屡空,经世之才,经丘寻壑,经国大业,经官动府,经邦纬国,舍经从权,荒怪不经,行常带经,见经识经,迂怪不经,闳大不经,说经夺席,谈经说法,年经国纬,据经引传,引经据义。
1、援经据典 yuán jīng jù diǎn
释义:援经据典 援:援引;据:依据。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:"时人多不行妻服,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,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,爽皆引据大义,正之经典,虽不悉变,亦颇有改。"
2、经岁之储 jīng suì zhī chǔ
释义:经岁之储 岁:一年。够一年用的储蓄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毛玠传》:"生民废业,饥馑流亡,公家无经岁之储,百姓无安固之志,难以持久。"
3、一贫如洗 yī pín rú xǐ
释义:一贫如洗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;什么都没有。形容十分贫穷。
出处:元 关汉卿《窦娥冤》楔子:“小生一贫如洗,流落在这楚州居住。”
4、不着边际 bù zhuó biān jì
释义:不着边际 着:接触;挨上;边际:边缘;界限。挨不着边儿。原指无所依靠。现多形容言论空话;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;不切主旨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9回:“何涛思想:在此不着边际,怎生奈何!我须用自去走一遭。”
5、不经世故 bù jīng shì gù
释义:不经世故 经:经历;世故:人情世事的变故。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
出处:鲁迅《花边文学 序言》:“然而他们不经世故,偶尔‘忘其所以’也就大碰其钉子。”
6、体国经野 tǐ guó jīng yě
释义:体国经野 体:划分;国:都城;经:丈量;野:田野。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,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。泛指治理国家。
出处:《周礼 天官 序官》:“惟王建国,辨方正位,体国经野,高官分职,以民为极。
7、儒家经书 rú jiā jīng shū
释义:儒家经书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
8、博览群书 bó lǎn qún shū
释义:博览群书 览:观看;阅读。广泛阅读各种书籍。形容学识渊博。也作“博览群籍”。
出处:《周书 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。”
9、反经行权 fǎn jīng xíng quán
释义:反经行权 经:常道;权:权宜的办法。指违反常规,采取权宜之计。
出处:元 施惠《幽闺记 招商谐偶》:“倘遇不良之人,无赖之辈,强逼为婚,非惟玷污了身己,抑且所配非人。不若反经行权,成就了好事罢。”
10、大经大法 dà jīng dà fǎ
释义:大经大法 根本的原则和法规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与孟尚书》:“其大经大法,皆亡灭而不救,坏烂而不收。”
11、权宜之计 quán yí zhī jì
释义:权宜之计 权:姑且、暂且。宜:适宜。计:计谋、办法。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。
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王允传》:“及在际会,每乏温润之色,杖正持重,不循权宜之计,是以群下不甚附之。”
12、正正经经 zhèng zhèng jīng jīng
释义:正正经经 ①严肃而认真。②犹言堂堂正正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狂喜》: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,只说当真,原来又是说笑。”
13、治国安民 zhì guó ān mín
释义:治国安民 治:治理;安:使安定;这里指使人民各安其业的意思。治理国家;使百姓安定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食货志上》:“财者,帝王所以聚人守位,养成群生,奉顺天德,治国安民之本也。”
14、济世经邦 jì shì jīng bāng
释义:济世经邦 济:拯救,救助;邦:国家。拯救人世,治理国家
出处: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知畿引退》:“此行指望济世经邦,谁想竟成画饼。”
15、渔经猎史 yú jīng liè shǐ
释义:渔经猎史 渔、猎:涉猎。涉猎经典史籍。指泛读群书,知识广博
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2卷:“进士王壡,渔经猎史之士也。”
16、熊经鸟伸 xióng jīng niǎo shēn
释义:熊经鸟伸 见“熊经鸟申”。
出处:元·辛文房《唐才子传·吕岩》:“不损上药,愈益下田。熊经鸟伸,纳新吐故。”
17、熊经鸟申 xióng jīng niǎo shēn
释义:熊经鸟申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。状如熊之攀枝,鸟之伸脚。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刻意》:“吹呴呼吸,吐故纳新,熊经鸟申,为寿而已矣。”
18、牧豕听经 mù shǐ tīng jīng
释义:牧豕听经 一面放猪,一面听讲。比喻求学努力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承宫传》:“少孤,年八岁为人牧豕。乡里徐子盛者,以《春秋经》授诸生数百人,宫过息庐下,乐其业,因就听经,遂请留门下,为诸生拾薪。”
19、畔道离经 pàn dào lí jīng
释义:畔道离经 畔:通“叛”,违背。违背道德,脱离经典。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
出处:清·洪昇《》序:“开人心狙诈之端,启风俗陵傲之习,不至于畔道离经不止。”
20、白蜡明经 bái là míng jīng
释义:白蜡明经 白蜡:比喻光秃空白。明经: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。比喻屡试不中。
出处:唐 张鷟《朝野佥载》:“张鷟号青钱学士,以其万选万中。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,号白蜡明经,与鷟为对。”
21、研经铸史 yán jīng zhù shǐ
释义:研经铸史 精研经史。形容学问渊博。
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三回:“安老爷虽是研经铸史的通品,却是个秤薪量水的外行。”
22、离经辨志 lí jīng biàn zhì
释义:离经辨志 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
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:“一年视离经辨志,三年视敬业乐群,五年视博习亲师,七年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”
23、秉文经武 bǐng wén jīng wǔ
释义: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,经营武备。
出处:南朝 梁 沈约《王亮等封侯诏》:“秉文经武,任惟腹心。”
24、箪瓢屡空 dān piáo lǚ kōng
释义:箪瓢屡空 箪:盛饭竹器;瓢:舀水器。吃的喝的匮乏。形容生活非常贫困。
出处:晋·陶渊明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,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。”
25、经世之才 jīng shì zhī cái
释义:经世之才 经世:治理天下。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。
出处:唐 杜甫《舟中上水遗怀》:“古来经济才,何事独罕有。”
26、经丘寻壑 jīng qiū xún hè
释义:经丘寻壑 指游览山水。
出处:宋朝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地理类》:“游览自娱,曰得经丘寻壑之乐。”
27、经国大业 jīng guó dà yè
释义:经国大业 经国:治理国家;大业:伟大的事业。极言文章有重要作用。
出处:三国魏·曹丕《典论·论文》:“盖文章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。”
28、经官动府 jīng guān dòng fǔ
释义:经官动府 经:经过;动:惊动;府:官署。惊动官府,引起官府干涉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:“自家骨肉虽是一时有些不是处,只宜好好宽解,不可经官动府,伤了和气!”
29、经邦纬国 jīng bāng wěi guó
释义:经邦纬国 经、纬:本指丝织物的纵线和横线,引申为治理、规划。邦:国家。指治理国家。
出处:唐·李世民《授长孙无忌司徒诏》:“是以经邦纬国必俟萧曹之勋,燮理阴阳允归锺华之望。”
30、舍经从权 shě jīng cóng quán
释义:舍经从权 经:正常;权:权变。指变通常道以适应现实的需要
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宾白》:“无论立心端正者,我当设身处地,代生端正之想;即遇立身邪辟者,我亦当舍经从权,誓为邪辟之恩。”
31、荒怪不经 huāng guài bù jīng
释义:荒怪不经 极其荒唐,不合常理
出处:宋·王楙《野客丛书·相如上林赋》:“其夸苑囿之大,固无荒怪不经之说,后世学者,往往读之不通。”
32、行常带经 xíng cháng dài jīng
释义:行常带经 行:走;经:经书。走路经常携带经书。形容人好学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儒林传》:“行常带经,止息则诵习之。”
33、见经识经 jiàn jīng shí jīng
释义:见经识经 形容一看便明白,十分机灵。
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8回:“龙氏方才见经识经,渐渐的收了法术。”
34、迂怪不经 yū guài bù jīng
释义:迂怪不经 经:常规、规则。迂曲怪诞不合常理
出处:《隋书·王劭传》:“劭在著作,将二十年,专典国史,撰《隋书》八十卷。多录口勒,又采迂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。”
35、闳大不经 hong da bu jing
释义:闳大不经 博大而不寻常。闳:宏大。经:寻常。
出处: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:“[驺衍]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,《终始》、《大圣》之篇十馀万言。其语闳大不经,必先验小物,推而大之,至于无垠。”
36、说经夺席 shuō jīng duó xí
释义:说经夺席 讲说经书,争夺席位。原指讲经者互相诘难,义理不通者夺其讲席。后比喻口头上讲仁义道德,实际在争权夺利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戴凭传》:"正旦朝贺,光武令群臣能说经者,更相诘难,义有不通,辄夺其席,以益通者,戴凭遂夺五十余席。"
37、谈经说法 tán jīng shuō fǎ
释义:谈经说法 讲说佛经佛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僧犯奸得马表背救》:"对人前敲禅板谈经说法,背地里跳墙头恋酒贪花。"
38、年经国纬 nián jīng guó wěi
释义:年经国纬 指以年为经,以国为纬的编写史书的方法。
39、据经引传 jù jīng yǐn zhuàn
释义:据经引传 据:依据;引:援引。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。
出处:明·李贽《焚书·书答·复宋太守》:"苟不取陈语以相证,恐听者益以骇愕,故凡论说,必据经引传,亦不得已焉耳。"
40、引经据义 yǐn jīng jù yì
释义:引经据义 引:援引;据:依据。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:"时人多不行妻服,虽在亲忧犹有吊问丧疾者,又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,爽皆引据大义,正之经典,虽不悉变,亦颇有改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