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实现报复的成语(形容反击报复的成语):抱怨雪耻,以暴易暴,以毒攻毒,以牙还牙,以眼还眼,兽穷则啮,冤冤相报,反攻倒算,后发制人,怀恨在心,报仇雪耻,睚眦必报,称心满意,精卫填海,针锋相对,鸟穷则啄,欲得而甘心。
1、抱怨雪耻 bào yuàn xuě chǐ
释义:抱怨雪耻 报:报复。雪:洗刷掉。报怨恨,雪耻辱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燕策·乐毅报燕王书》:"若先王之报怨雪耻,夷万乘之强国。"
2、以暴易暴 yǐ bào yì bào
释义:以暴易暴 以:用;易:改变,更换;暴:残暴。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。指统治者换了,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伯夷列传》:“以暴易暴兮,不知其非矣!”
3、以毒攻毒 yǐ dú gōng dú
释义:以毒攻毒 攻:治。用毒药治病毒。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。
出处:宋 罗泌《路史 有巢氏》:“而劫痼改积,巴菽殂葛犹不得而后之以毒攻毒,有至仁焉。”
4、以牙还牙 yǐ yá huán yá
释义:以牙还牙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。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。
出处: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5、以眼还眼 yǐ yǎn huán yǎn
释义:以眼还眼 用瞪眼回击瞪眼。比喻用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。
出处:《旧约全书 申命记》:“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,以手还手,以脚还脚。”
6、兽穷则啮 shòu qióng zé niè
释义:兽穷则啮 谓野兽陷于绝境必然进行搏噬反扑。亦喻人陷入困窘之境,便会竭力反击。
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兽穷则啮,鸟穷则啄,人穷则诈。自古及今,穷其下能不危者,未之有也。”
7、冤冤相报 yuān yuān xiāng bào
释义:冤冤相报 佛家语;认为冤仇终会有报应。也指仇人互相报复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货郎旦》第四折:“又谁知苍天有眼,偏争他来早来迟,到今日冤冤相报,解愁眉顿作欢眉。”
8、反攻倒算 fǎn gōng dǎo suàn
释义: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反动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。
出处:丁玲《在严寒的日子里》第四章:“哪里只是当干部的才受压迫,才怕地主反攻倒算,才要躲出去。”
9、后发制人 hòu fā zhì rén
释义:后发制人 发:发动;制:控制、制服。指先让对方动手;抓住其弱点之后;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。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。
出处:荀况《荀子 议兵》:“后之发,先之至,此用兵之要术也。”
10、怀恨在心 huái hèn zài xīn
释义:怀恨在心 把怨恨藏在心里。形容对人记下仇恨,以伺机报复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二十四回:“知县听玉姐说了一会,叫:‘皮氏,想你见那男子弃旧迎新,你怀恨在心,药死亲夫,此情理或有之。’”
11、报仇雪耻 bào chóu xuě chǐ
释义:报仇雪耻 雪:洗刷;除去。报冤仇;除耻辱;也作“报怨雪耻”。
出处: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燕策二》:“若先王之报仇雪耻,夷万乘之强国。”
12、睚眦必报 yá zì bì bào
释义:睚眦必报 睚眦:瞪眼怒视;引申为小怨小忿;报:报复。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。形容气量极其狭小。也作“睚眦之恨”。
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”
13、称心满意 chèn xīn mǎn yì
释义:称心满意 称心如意
出处: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我果有功名之分,若得一日称心满意,就死何恨。”
14、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
释义:精卫填海 精卫: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。古代神话;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;化为精卫鸟;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。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;意志坚决。
出处:晋 陶渊明《山海经》诗:“精卫衔微木,将以填沧海。”
15、针锋相对 zhēn fēng xiāng duì
释义:针锋相对 针锋:针尖。针尖对针尖。比喻双方的意见、观点、策略、行动等尖锐的对立。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、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、措施。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25卷:“夫一切问答,如针锋相投,无纤毫参差。”
16、鸟穷则啄 niǎo qióng zé zhuó
释义:鸟穷则啄 鸟陷于绝境就要反啄。比喻人走投无路就会冒险。
出处:《荀子·哀公》:“鸟穷则啄,兽穷则攫。”
17、欲得而甘心 yù dé ér gān xīn
释义:欲得而甘心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(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)。
出处:戚其章《甲午战争史》第三章第二节:"敌人早就视定远、镇远为眼中钉,‘其所欲得而甘心者,亦惟定、镇二船’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