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瘦的幽默调侃成语(形容人瘦的成语搞笑):容光焕发,尖嘴猴腮,弱不胜衣,形容枯槁,瘦骨伶仃,瘦骨嶙峋,缺衣少食,肥头大耳,面有菜色,面黄肌瘦,骨瘦如柴,鸡骨支床,人比黄花瘦,形如枯槁。
1、容光焕发 róng guāng huàn fā
释义:容光焕发 容光:脸上的光彩;焕发:光彩四射的样子。身体健康。面容有神采。形容精神饱满。
出处: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阿绣》:“母亦喜,为女盥濯,竟妆,容光焕发。”
2、尖嘴猴腮 jiān zuǐ hóu sāi
释义:尖嘴猴腮 腮:面颊。像猴子似的尖嘴巴、瘦面颊。形容人长相丑陋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“象你这尖嘴猴腮,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!不三不四,就想天鹅屁吃。”
3、弱不胜衣 ruò bù shèng yī
释义:弱不胜衣 瘦弱得连衣服都承受不了。
出处:先秦 荀况《荀子 非相》:“叶公子高微小短瘠,行若将不胜其衣。”
4、形容枯槁 xíng róng kū gǎo
释义:形容枯槁 身体瘦弱;精神萎靡;面色枯黄。枯槁:枯萎;枯干。
出处:战国 楚 屈原《渔父》:“颜色憔悴,面容枯槁。”
5、瘦骨伶仃 shòu gǔ líng dīng
释义:瘦骨伶仃 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。亦作“瘦骨零丁”。
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二六章:“这牢房比较大点、亮点,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。”
6、瘦骨嶙峋 shòu gǔ lín xún
释义:瘦骨嶙峋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。
出处:高云览《小城春秋》第十八章:“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、瘦骨嶙峋的童工,提着一簸箕的泥灰,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,吃力的走着。”
7、缺衣少食 quē yī shǎo shí
释义:缺衣少食 衣食不足。指贫穷。亦作“缺食无衣”。
出处:明李贽《焚书 复李渐老书》:“即此衣食之赐,既深以为喜,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。”
8、肥头大耳 féi tóu dà ěr
释义:肥头大耳 肥肥的头;硕大的耳。形容生活优裕;保养得好。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。今多用于贬义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,倒生的肥头大耳。”
9、面有菜色 miàn yǒu cài sè
释义:面有菜色 形容因饥饿而显得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出处:《礼记 王制》:“虽有凶旱水溢,民无菜色。《荀子 富国》:“故禹十年水,汤七年旱,而天下无菜色者。”
10、面黄肌瘦 miàn huáng jī shòu
释义:面黄肌瘦 面:脸;肌:肌肉;代指身体。面色发黄;身体消瘦。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。
出处:元 杨梓《霍光鬼谏》:“眼欺缩腮模样,面黄肌瘦形相。”
11、骨瘦如柴 gǔ shòu rú chái
释义:骨瘦如柴 瘦得如同柴棒。形容非常消瘦。
出处:宋 陆佃《埤雅 释兽》:“瘦如豺。豺,柴也。豺体细瘦,故谓之豺。”
12、鸡骨支床 jī gǔ zhī chuáng
释义: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。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。也形容十分消瘦。
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德行》:“王戎,和峤同时遭打丧,俱以孝称,王鸡骨支床,和哭泣备礼。”
13、人比黄花瘦 rén bǐ huáng huā shòu
释义:人比黄花瘦 黄花:指菊花。人比菊花还要瘦弱。比喻人憔悴,暗示相思之深。
出处:宋·李清照《醉花阴》词:"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"
14、形如枯槁 xing ru ku gao
释义:形如枯槁 枯槁,草木枯萎。形为面容。形容面容憔悴,瘦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