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第一个字是知的四字词语有哪些(第一个字是知字的成语):不败之地,之死不渝,之死靡二,之死靡他,之死靡它,伤风败俗,半文不白,咬文嚼字,明知故犯,橘化为枳,百战不殆,知一万毕,知一不知十,知书明理,知书识字,立于不败之地,行之惟艰,见机而行,言无不尽,论世知人,适可而止,问一答十,问十道百,问天买卦,问安视寝,问安视膳,问官答花,问寒问暖,问寝视膳,问心无愧,问柳寻花,问柳评花,问牛知马,问羊知马,问舍求田,问诸水滨,问道于盲,问长问短,问鼎轻重,问鼎中原。
1、不败之地 bù bài zhī dì
释义:不败之地 具有优势;不会遭到失败的境地。
出处:先秦 孙武《孙子 形篇》:“故善者,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2、之死不渝 zhī sǐ bù yú
释义:之死不渝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出处:宋·苏辙《祭亡婿文逸民文》:“女有烈志,留鞠诸孤。赋诗《柏舟》,之死不渝。”
3、之死靡二 zhī sǐ mí èr
释义:之死靡二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出处:《宋史·忠义传一》:“若敌王所忾,勇往无前,或衔命出疆,或授职守土,或寓官闲居,感激赴义,虽所处不同,论其捐躯徇节,之死靡二,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。”
4、之死靡他 zhī sǐ mí tā
释义:之死靡他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出处:宋·王谠《唐语林·补遗一》:“一言革面,愿比家奴,之死靡他。”明·李贽《昆仑奴》:“忠臣侠忠,则扶颠持危,九死不悔,志士侠义,则临危自奋,之死靡他。”
5、之死靡它 zhī sǐ mǐ tā
释义:之死靡它 之:到;靡:没有;它:别的。到死也不变心。形容爱情专一,致死不变。现也形容立场坚定。
出处:《诗经 鄘风 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。”
6、伤风败俗 shāng fēng bài sú
释义:伤风败俗 伤:损伤;败:败坏。败坏社会风气。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
出处:《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》:“肇,儒者,动存名教,直绳所举,莫非伤风败俗。”
7、半文不白 bàn wén bù bái
释义:半文不白 见“半文半白”。
出处:鲁迅《关于翻译的通信·来信》:“半文不白,半死不活的语言,对于大众仍旧是不顺的。”
8、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
释义:咬文嚼字 指过分推敲字句;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;寻章搞句的人。
出处:元 乔吉《小桃红 赠刘牙儿》曲:“含宫泛微,咬文嚼字,谁敢嗑牙儿。”
9、明知故犯 míng zhī gù fàn
释义:明知故犯 明知不对;却故意违犯。
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问:‘一切生灵具有佛性,既有佛性,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?’师曰:‘知而故犯。’”
10、橘化为枳 jú huà wéi zhǐ
释义:橘化为枳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。
出处:春秋 齐 晏婴《晏子春秋 杂下十》:“婴闻之,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,叶徒相似,其实味不同。所以然者何?水土异也。”
11、百战不殆 bǎi zhàn bù dài
释义:百战不殆 殆:危险。作战百次也不失败。形容每战必胜。
出处:先秦 孙武《孙子 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。”
12、知一万毕 zhī yī wàn bì
释义:知一万毕 指理解本质,万事尽通。
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地》:“通于一而万事毕。”
13、知一不知十 zhī yī bù zhī shí
释义:知一不知十 仅知道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了解全面
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结和》:“秦知进取之利,而不知鸿门之难,是以知一不知十也。”
14、知书明理 zhī shū míng lǐ
释义:知书明理 有才学,懂礼仪
出处:老舍《骆驼样子》:“仿佛谁都是混帐,只有他自己是知书明理的君子人。”
15、知书识字 zhī shū shí zì
释义:知书识字 指有文化修养
出处:明·冯惟敏《朝天子·自遣》曲:“海翁,命穷,百不会,千无用。知书识字总成空。”
16、立于不败之地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
释义:立于不败之地 立于:处在;地:地位。指人处在不会失败的境地上。
出处:孙武《孙子 军形篇》:“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
17、行之惟艰 xíng zhī wéi jiān
释义:行之惟艰 惟:是。知道它并不难,去做它就难了
出处:《尚书·说命中》:“非知之艰,行之惟艰。”
18、见机而行 jiàn jī ér xíng
释义:见机而行 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。
出处: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
19、言无不尽 yán wú bù jìn
释义:言无不尽 把内心的话说尽,毫不保留。
出处:《北齐书·高德政传》:“德政与帝旧相昵爱,言无不尽。”
20、论世知人 lùn shì zhī rén
释义:论世知人 犹言知人论世。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。亦泛指鉴别人物,评论世事。
出处:清·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》:“石夫高尚之情,谨慎之识,俱可见焉。附录之,亦可以论世知人也。”
21、适可而止 shì kě ér zhǐ
释义:适可而止 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。比喻做事恰到好处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 朱熹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22、问一答十 wèn yī dá shí
释义: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75回:“太尉此去,下官手下有个虞侯,能言快语,问一答十,好与太尉提拔事情。”
23、问十道百 wèn shí dào bǎi
释义:问十道百 犹言问一答十。
出处: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只是口嘴快些,凡向人前,说成篇,道成溜,问一答十,问十道百。”
24、问天买卦 wèn tiān mǎi guà
释义:问天买卦 求问上天以卜吉凶。
出处:《刘知远诸宫调·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》:“三娘起对诸亲,奴有愿,问天买卦。”
25、问安视寝 wèn ān shì qǐn
释义:问安视寝 见“问安视膳”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廷对策》:“而问安视寝之余,所以察词而观色,因此而得彼者,其端甚众。”
26、问安视膳 wèn ān shì shàn
释义:问安视膳 每日必问安,每餐必在左。指古代诸侯、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。
出处:《礼记·文王世子》:“文王之为世子,朝于王季日三。鸡初鸣而衣服,至于寝门外,问内竖之御者曰:‘今日安否何如?’……食上,必在视寒暖之节,食下,问所膳。”
27、问官答花 wèn guān dá huā
释义:问官答花 谓答非所问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这老头儿这才叫个‘问官答花,驴唇不对马嘴’。这与我的心事有什么相干?”
28、问寒问暖 wèn hán wèn nuǎn
释义:问寒问暖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。
出处:康濯《我在乡下》:“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,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,亲热的不行。”
29、问寝视膳 wèn qǐn shì shàn
释义:问寝视膳 见“问安视膳”。
出处: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尊敬师傅》:“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,问寝视膳之方,理顺辞直,听者忘倦。”
30、问心无愧 wèn xīn wú kuì
释义:问心无愧 愧:惭愧。问问自己;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。
出处: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一》:“君无须问此,只问己心。问心无愧,即阴律所谓善。”
31、问柳寻花 wèn liǔ xún huā
释义:问柳寻花 ①玩赏春景。②后人以“花”、“柳”比喻妓女,故以“问柳寻花”谓狎妓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严中丞枉驾见过》:“元戎小对出郊外,问柳寻花到野亭。”
32、问柳评花 wèn liǔ píng huā
释义:问柳评花 比喻狎妓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5回:“这些少年,正是斗鸡走狗、问柳评花的一干游侠纨绔。”
33、问牛知马 wèn niú zhī mǎ
释义: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
出处: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(价)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,参伍其贾,以类相准,则知马之贵贱,不失实矣。”
34、问羊知马 wèn yáng zhī mǎ
释义: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,弄清楚事情真相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赵广汉传》:“钩距者,设欲知马贾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。”
35、问舍求田 wèn shě qiú tián
释义:问舍求田 只知道置产业。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。
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陈登传》:“君有国士之名,今天下大乱,帝主失所,望君忧国忘家,有救世之意,而君求田问舍,言无可采,是元龙所讳也,何缘当与君语。”
36、问诸水滨 wèn zhū shuǐ bīn
释义:问诸水滨 滨:水边。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。
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四年》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!”
37、问道于盲 wèn dào yú máng
释义:问道于盲 盲:瞎子。向瞎子问路。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;不解决问题。
出处:唐 韩愈《答陈生书》:“足下求速化之术,不于其人,乃以访愈,是所谓借听于聋,求道于盲。”
38、问长问短 wèn cháng wèn duǎn
释义:问长问短 仔细地问,表示关心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35回:“将人都支出去,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。”
39、问鼎轻重 wèn dǐng qīng zhòng
释义:问鼎轻重 问鼎的大小轻重。指妄图夺取天下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三年》:"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?"
40、问鼎中原 wèn dǐng zhōng yuán
释义:问鼎中原 问:询问,鼎:古代煮东西的器物,三足两耳。中原:黄河中下游一带,指疆域领土。比喻企图夺取天下。
出处: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,代表九州,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。夏、商、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,为得天下者所据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