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头发很乱的四字词语有哪些?(形容头发非常乱的成语):抽簪散发,憨头憨脑,不劣方头,不通时宜,乱头粗服,从头到尾,兜头盖脸,千头万序,卖头卖脚,呆头呆脑,大庭广众,娇声娇气,戆头戆脑,戴头识脸,抛头露面,披发左衽,披头散发,楞头楞脑,残缺不全,灰头草面,狗头鼠脑,竿头一步,竿头日进,笨头笨脑,蓬头垢面,蓬头散发,蓬头赤脚,蓬首垢面,蠢头蠢脑,表里不一,被发左衽,被发跣足,解发佯狂,迷头认影,都头异姓,鬼头鬼脑,鼻头出火,龙章凤姿,千头橘奴,飞雁展头。
1、抽簪散发 chōu zān sàn fà
释义:抽簪散发 抽掉发簪,散乱头发。比喻弃官隐居。
出处:晋·张协《咏史》:"抽簪解朝衣,散发归海隅。"
2、憨头憨脑 hān tóu hān nǎo
释义:憨头憨脑 指纯真朴实或笨拙的样子
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23回:"你连这们个调度都没有,怪不得憨头憨脑六七百家输银子。"
3、不劣方头 bù liè fāng tóu
释义:不劣方头 劣:不好;方头: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。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。形容人性格倔强、顽固。
出处: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我从来不劣方头,恰便似火上浇油。我偏和那有势力的官人每卯酉。”
4、不通时宜 bù tōng shí yí
释义:不通时宜 不明白当时的形势潮流
出处: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方头》:“今人言不通时宜而无顾忌者曰方头。”
5、乱头粗服 luàn tóu cū fú
释义:乱头粗服 头发蓬乱,衣着随便。形容不爱修饰。
出处:明 王彦泓《个人》诗:“双脸断红初却坐,乱头粗服总倾城。”
6、从头到尾 cóng tóu dào wěi
释义:从头到尾 见“从头至尾”。
出处:《朱子全书·孟子三》:“是金声底,从头到尾只是金声;是玉声底,从头到尾只是玉声;是丝竹之声,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。”
7、兜头盖脸 dōu tóu gài liǎn
释义:兜头盖脸 正对着头和脸
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还拿起擀面杖,兜头盖脸一顿打。”
8、千头万序 qiān tóu wàn xù
释义:千头万序 见“千头万绪”。
出处:《敦煌变文集·无常经讲经文》:“火宅驱牵常煎炒,千头万序何时了。”
9、卖头卖脚 mài tóu mài jiǎo
释义:卖头卖脚 犹言抛头露面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回:“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,也难卖头卖脚的,倒还是舍着我这付老脸去碰碰。”
10、呆头呆脑 dāi tóu dāi nǎo
释义:呆头呆脑 呆:痴呆、迟钝。形容傻乎乎的或迟钝的样子。
出处:元 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三折:“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。”
11、大庭广众 dà tíng guǎng zhòng
释义:大庭广众 庭:旧时指官署的厅堂;后泛指大院子;大庭:宽大的场所;广:多;众:许多人。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。也作“广庭大众”。
出处:汉 孔鲋《孔丛子 公孙龙》:“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,见悔而不敢斗争。”
12、娇声娇气 jiāo shēng jiāo qì
释义:娇声娇气 形容说话娇滴滴的声气
出处:鲁迅《热风 随感录二十五》:“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的在街上转,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。”
13、戆头戆脑 gàng tóu gàng nǎo
释义:戆头戆脑 楞头楞脑,傻头傻脑
14、戴头识脸 dài tóu shí liǎn
释义:戴头识脸 比喻有面子有身分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6回:“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!戴头识脸的,也这般啰唣!”
15、抛头露面 pāo tóu lù miàn
释义:抛头露面 抛:暴露。原指妇女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(封建道德认为是不体面的事)。现泛指人公开露面。
出处:明 阮大铖《燕子笺 收女》第四十二卷:“人在乱离间,顾不得抛头露面。”
16、披发左衽 pī fà zuǒ rèn
释义:披发左衽 左衽:衣襟向左掩。头发披散;前襟左开。指古代东方;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;也指沦为异族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”
17、披头散发 pī tóu sàn fà
释义:披头散发 披:散开;一头长发凌乱地披着。形容慌乱、狼狈或懒散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2回:“那张三又挑唆阎婆去厅上披头散发告道:‘宋江实是宋清隐藏在家,不令出官。’”
18、楞头楞脑 léng tóu léng nǎo
释义:楞头楞脑 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。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
出处:曹禺《原野》第二幕:“干妈,虎子傻,说话楞头楞脑,没分寸。”
19、残缺不全 cán quē bù quán
释义:残缺不全 残缺:缺少一部分;不完整。残余短缺不完全。形容物体经过破坏;变得不完整了。
出处: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十二:“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,不是虚造骗人的;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,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。”
20、灰头草面 huī tóu cǎo miàn
释义:灰头草面 佛教语,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。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
出处: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》第一本第一出:“娘子,灰头草面不打扮,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,怎生厮见。”
21、狗头鼠脑 gǒu tóu shǔ nǎo
释义:狗头鼠脑 喻奴才相。
出处:《黑籍冤魂》第六回:“要说这林则徐,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,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。”
22、竿头一步 gān tóu yī bù
释义:竿头一步 比喻更进一步。
出处:梁启超《南海康先生传》:“勇猛精进,竿头一步。”
23、竿头日进 gān tóu rì jìn
释义:竿头日进 佛家语,比喻道行、造诣虽深,仍需修炼提高。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满足,还要进一步努力。
出处:清 无名氏《后会仙记》:“(青青柳)复吟云:‘学问无穷水接天,竿头日进古人言。’”
24、笨头笨脑 bèn tóu bèn nǎo
释义:笨头笨脑 笨:愚钝。形容不聪明,头脑反应迟钝
出处:朱自清《扬州的夏日》:“一览而尽,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。”
25、蓬头垢面 péng tóu gòu miàn
释义:蓬头垢面 蓬:蓬草;散乱 ;垢:污秽;脏。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。
出处:《魏书 封轨传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视,何必蓬头垢面,然后为贤?”
26、蓬头散发 péng tóu sàn fà
释义:蓬头散发 形容头发披垂,非常散乱
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60回:“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,和开路鬼一般。”
27、蓬头赤脚 péng tóu chì jiǎo
释义:蓬头赤脚 头发蓬乱,光着脚丫。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。
出处:明 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一回:“被人打得蓬头赤脚,衣裳粉碎。”
28、蓬首垢面 péng shǒu gòu miàn
释义:蓬首垢面 头发很乱,脸上很脏。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。也泛指没有修饰。
出处:《北齐书 任城王湝传》:“妃卢氏赐斛斯徵,蓬首垢面,长斋不言笑。”
29、蠢头蠢脑 chǔn tóu chǔn nǎo
释义:蠢头蠢脑 神情、相貌蠢笨痴呆的样子
30、表里不一 biǎo lǐ bù yī
释义:表里不一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。
出处:《逸周书 谥法解》:“行见中外曰悫。”
31、被发左衽 pī fà zuǒ rèn
释义:被发左衽 被发:散发不作髻;左衽:瓣襟向左掩。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。也指沦为夷狄。
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”
32、被发跣足 pī fà xiǎn zú
释义:被发跣足 被发:披散头发;跣足:赤脚。披散头发,光着脚。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
出处: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王侃》:“瞥见一画衣女子,被发跣足,冒风而至,连呼:‘三郎救我命!’”
33、解发佯狂 jiě fà yáng kuáng
释义:解发佯狂 解发:把头发散开。佯:假装。散开头发假装癫狂。
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第六卷:“比干谏而死。箕子曰:‘知不用而言,愚也;杀身以彰君之恶,不忠也。二者不可然且为之,不祥莫大焉!’遂解发佯狂而去。”
34、迷头认影 mí tóu rèn yǐng
释义:迷头认影 佛家语。形容非常糊涂。
出处: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言经》:“如演若多,迷头认影。”
35、都头异姓 dū tóu yì xìng
释义:都头异姓 最高贵的称呼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刘悟传》:“兄岌(郭岌),事悟为牙将,常乐滏山秀峻曰:‘我死必将葬此,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,河北谓都头异姓,至贵称也。’”
36、鬼头鬼脑 guǐ tóu guǐ nǎo
释义:鬼头鬼脑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
出处: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巢氏有兄弟巢大郎,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,奉承得姊夫姊姊好。”
37、鼻头出火 bí tóu chū huǒ
释义:鼻头出火 形容意气风发;情绪激昂。
出处:《南史 曹景宗传》:“我昔在乡里,骑快马如龙,与年少辈数十骑,拓弓弦作礔砺声,箭如饿鸱叫,平泽中逐獐,数肋射之,渴饮其血,饥食其脯,甜如甘露浆,觉耳后生风,鼻头出火,此乐使人忘死。”
38、龙章凤姿 lóng zhāng fèng zī
释义:龙章凤姿 章:文采。蛟龙的文采,凤凰的姿容。比喻风采出众。
出处: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 容止》“嵇康身长七尺八寸,风姿特秀。”刘孝标注引《嵇康别传》:“康长七尺八寸,伟容色,土木形骸,不加饰厉,而龙章凤姿,天质自然。”
39、千头橘奴 qiān tóu jú nú
释义:千头橘奴 奴:拟人化的说法。指可以维持生计的家产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"汝母恶我治家,故穷如是。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,不责汝衣食,岁上一匹绢,亦可足用耳。"
40、飞雁展头 fēi yàn zhǎn tóu
释义:飞雁展头 比喻不了解情况,凭主观想象做事着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仇池笔记》:"黄荃画飞雁,头足皆展。或曰飞鸟缩头则展足,缩足则展头,无两者展,验之信然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