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形容勇于反抗的四字词语(形容努力反抗的成语大全):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平则鸣,哀兵必胜,坚韧不拔,委曲求全,宁折不弯,宁死不屈,忍无可忍,忍辱负重,扼喉抚背,拂袖而去,揭竿而起,毫不动摇,百折不挠,砥锋挺锷,自强不息,负隅顽抗,逼上梁山,顾全大局,刚毅不屈。
1、不可动摇 bù kě dòng yáo
释义:不可动摇 形容极其坚定、牢固。
出处:鲁迅《而已集·革“首领”》:“虽然这‘北京文艺界’已被徐丹甫先生在《学灯》上指定,隐隐然不可动摇了。”
2、不屈不挠 bù qū bù náo
释义:不屈不挠 屈、挠:弯曲。不屈服。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;十分顽强;决不屈服。
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叙传下》:“乐昌笃实,不桡(挠)不诎(屈)。”
3、不平则鸣 bù píng zé míng
释义:不平则鸣 鸣:发出声音;指有所抒发或表示。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。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;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。
出处:唐 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。”
4、哀兵必胜 āi bīng bì shèng
释义:哀兵必胜 哀兵: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。一说“哀;悯也”。怜惜和慈爱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。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;能奋起抗战;必获胜利。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。
出处:先秦 李耳《老子 德经》第69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三国 魏 王弼注:“抗,举也;加,当也。哀者必相惜,而不趣利避害,故必胜。”
5、坚韧不拔 jiān rèn bù bá
释义:坚韧不拔 拔:动摇;改变。形容意志坚定顽强;不可动摇。
出处:方毅《读》:“需要的是刻苦学习,刻苦钻研,始终不懈,坚韧不拔。”
6、委曲求全 wěi qū qiú quán
释义:委曲求全 勉强地去将就别人;以求得保全。也形容为顾全大局而做出忍让的姿态。委曲:曲意迁就。
出处:宋 欧阳修《滁州谢上表》:“知臣幸逢主圣而敢危言,悯臣不顾身微而当众怨,始终爱惜,委曲求全。”
7、宁折不弯 nìng zhé bù wān
释义:宁折不弯 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,只会断折,不会弯曲变形。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。
出处:《齐民要术 卷五 种榆白杨》:“白杨性甚劲直,堪为屋材,折则折矣,终不曲挠。”
8、宁死不屈 nìng sǐ bù qū
释义:宁死不屈 宁:宁可;宁肯;屈:屈服。宁愿一死;决不屈服。
出处:明 赵弼《效颦集 宋进士袁镛忠义传》:“以大义拒敌,宁死不屈,竟燎身于烈焰中。”
9、忍无可忍 rěn wú kě rěn
释义:忍无可忍 忍:忍受;忍耐;无:无法。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。
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》:“宣王曰:‘且止,忍不可忍!”
10、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
释义:忍辱负重 忍受耻辱;承当重任。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。
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
11、扼喉抚背 è hóu fǔ bèi
释义:扼喉抚背 抚:按,捺。掐住咽喉,按住脊背。比喻控制敌方的要害,使其丧失反抗的能力。
出处:隋·卢思道《为北齐檄陈文》:“巨舰高舻,顺流东指江都、寿春之域;扼喉抚背之兵,飞龙赤马,绝水南越。”
12、拂袖而去 fú xiù ér qù
释义:拂袖而去 拂袖:甩袖子;表示生气。一甩袖子就走了。形容因言语不合很生气。
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
13、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
释义:揭竿而起 揭:举;竿:竹竿;指旗帜。揭竿为旗;奋起反抗。泛指人民起义。
出处:汉 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将数百之众,转而攻秦,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
14、毫不动摇 háo bù dòng yáo
释义:毫不动摇 丝毫也不会改变意志
出处:毛泽东《愚公移山》:“愚公批驳了智叟的错误思想,毫不动摇,每天挖山不止。”
15、百折不挠 bǎi zhé bù náo
释义:百折不挠 折:挫折。挠:弯曲;引伸为屈服。无论遭到多少挫折;都不退缩;不屈服。
出处:汉 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其性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
16、砥锋挺锷 dǐ fēng tǐng è
释义:砥锋挺锷 磨刀拔剑。谓以武力反抗。
出处:《宋书·傅隆传》;“向使石厚之子、日磾之孙,砥锋挺锷,不与二祖同戴天日,则石碏、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?”
17、自强不息 zì qiáng bù xī
释义:自强不息 自觉地努力向上;永不停步。息:停止。
出处: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
18、负隅顽抗 fù yú wán kàng
释义:负隅顽抗 凭借险要地势;顽强抵抗。负:凭借;依仗;隅:山的角落。
出处: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有众逐虎。虎负嵎,莫之敢撄。”
19、逼上梁山 bī shàng liáng shān
释义:逼上梁山 梁山:又称梁山泊;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;梁山县南;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;北宋以后;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。《水浒传》里有宋江、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;上梁山造反的情节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。
出处:毛泽东《做革命的促进派》:“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,就是公开号召,开许多会,将起军来,‘逼上梁山’。”
20、顾全大局 gù quán dà jú
释义:顾全大局 顾全:顾及;使不受损害;大局:全盘或整体;多指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。一切言论、行动都要从全局出发;不使受到损害。
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4回:“总求大人格外赏他们个体面,堵堵他们的嘴。这是卑职顾全大局的意思。”
21、刚毅不屈 gang yi bu qu
释义:刚毅不屈 刚强坚毅,不肯屈服。